
出版社: 古吴轩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70
折扣购买: 志说苏州(苏州地方历史文化读物)
ISBN: 9787554617397
礼让之祖泰伯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 三皇五帝时代,尚属部落 首领时期,由于没有能够 将文明记录和传承下来的 文字,我们只能将这段历 史当作口耳相传的传说, 无所谓“礼仪”。真正有了传 统意义上的礼仪,恐怕要 从商周算起。商代的甲骨 文,已经是完整意义上的 文字,可以将信息传给后 人。可是传世的甲骨文字 ,大多是卜辞。到了周朝 ,出了一位有名的圣贤人 物,那就是泰伯。泰伯的 礼让行为,让中国后来的 大教育家孔子称赏不已,“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 称焉”(见《论语》)。 被孔子称为“至德”的泰 伯,既是周太王之子,又 是吴地开化之祖,无疑也 是中华民族礼让之祖,一 直是文人学子朝圣拜谒的 偶像。明代秦应阳《谒泰 伯庙》云:“至德传遗庙, 嵬峨镇要津。荒庭纷药草 ,碧瓦簇鱼鳞。藓绿封碑 古,云红照槛新。虹梁通 市陌,绣户压城闽。一片 繁华地,千秋立极人。仲 雍齐亮节,季札踵清尘。 享得吴歌侑,牲将周鼎陈 。衣冠思雅化,榱桷肃明 桎。遗像瞻当日,抠衣拜 此辰。平生顽懦意,感激 有天真。”(见《[乾隆] 吴县志》) 三让天下 据《吴地记》记载:“昔 周太王三子:长泰伯,次 仲雍,次季历。历生子昌 ,有圣瑞。太王有疾,泰 伯、仲雍以入山采药,乃 奔吴,文身断发,示不可 用,以让季历。子昌立, 是为西伯,即文王也。吴 人义泰伯,归之为王。” 这段文字清晰地告诉我 们,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 。按照一般的传位习惯, 父终子及,长子优先。可 偏偏老三季历为周太王生 了聪明的第三代,周太王 也有意传位给他。老大泰 伯和老二仲雍借口为父亲 到山里采药,“私奔”至尚属 “荆蛮之地”的吴地,并人乡 随俗地“文身断发”,以遂父 亲乡愿。这一让贤的举动 ,着实值得称道。正是泰 伯、仲雍的让贤,让周文 王、周武王有了施展才华 的平台,促成了周朝的兴 起和取代商朝得天下,同 时也使吴地得以接受中原 文化的融入。 泰伯,有的书上记作“太 伯”。《吴郡志·考证》云: “太伯,古公长子,韦昭云 :武王革商,追封为侯伯 ,故日太伯。范宁日:太 者善大之称,伯者长也。” 孔子称泰伯“三以天下让”, 也就是让了三次,那究竟 是哪三次呢?同样是《吴 郡志。考证》,给出了两 种说法:‘‘《史记正义》引 江熙云:太伯少弟季历生 文王昌,有圣德,太伯知 其必有天下,故欲传国于 季历,以太王病,托采药 于吴越,不反。太王薨而 季历立,一让也。季历薨 而文王立,二让也。文王 薨而武王立,遂有天下, 三让也。又释云:太王病 而托采药,生不事以礼, 一让也;太王薨而不反, 使季历主丧,不葬之以礼 ,二让也;断发文身,示 不可用,使历主祭祀,不 祭以礼,三让也。,,又 云。泰伯三让,今吴县有 三让乡”。 勾吴立国 泰伯又是吴国的开国之 祖。《吴郡志·考证》:“勾 吴,太伯之奔荆蛮,义而 从者干余家,号日勾吴。 《史记注》日:‘勾吴,大 吴也。,《史记正义》引 宋忠《世本注》云:‘勾吴 ,太伯始所居,地名也。’ 许慎注《淮南子》云:‘勾 吴,吴人语不正,言吴而 加以勾。’颜师古日:‘勾, 夷俗之发声也,亦犹越谓 之于越也。’《史记正义》 又云:‘去梅里东南六十里 ,十九世寿梦居之,始号 勾吴。’与《史记》太伯时 已号勾吴不同,疑《正义 》误。太伯旧城,《史记 正义》云:‘太伯居梅里, 属今常州无锡,去此东南 六十里,十九世孙寿梦居 之。二十一代孙光,使子 齐筑阖间城,都之,今苏 州是也。’《世本》又云:‘ 诸樊徙吴安,即今苏州。’ 二说不同。大抵泰伯之后 ,吴自梅里凡三徙而定居 于今之郡城,中间迁徙, 不出数十里之内也。梅里 属吴县。《史记正义》, 唐张守节所撰,是时或属 无锡尔。” 至德立庙 吴地百姓为了纪念泰伯 的功绩,早在汉代就为泰 伯立庙祭祀。《吴郡图经 续记·祠庙》云:“泰伯庙, 在闾门内,旧在门外,汉 桓帝时,太守麋豹所建。 钱氏移之于内,盖以避兵 乱也。延陵季子侑祠焉。” 因为孔子称泰伯“至德”,因 此泰伯庙又称至德庙。《 吴郡志·祠庙》云:“至德庙 ,即泰伯庙。东汉永兴二 年,郡守麇豹建于阊门外 。《辨疑志》载:吴阊门 外有泰伯庙,庙东又有一 宅,祀泰伯长子三郎。吴 越钱武肃王始徙之城中。 《纂异记》又云:吴泰伯 庙,在阊门西。皮日休诗 云‘一庙争祠两让君’盖并祠 仲雍。旧矣。”庙门附近有 一座桥称至德桥。《吴郡 图经续记.桥梁》记载:“ 至德桥,在泰伯庙前,以 庙名桥也。”《吴郡志》称“ 乾道元年郡守沈度重建”。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