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海南方案

志愿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海南方案
作者: 许昌斌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69.80
折扣价: 45.40
折扣购买: 志愿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海南方案
ISBN: 9787568090650

作者简介

许昌斌,管理学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海南省高层次人才、海南省高校思政工作中青年骨干、海南省学校军事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思想精品项目负责人、校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文化和旅游部“双师型”教师项目负责人,“实践型”项目指导教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二级创业咨询师、创业培训师;主持省部级课题9项,发表科研论文20多篇;入围首批海南省“双百”人才团队(旅游管理储备人才团队)骨干成员;受聘:中国旅游研究院生态旅游研究基地研究员、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海南自贸港新时代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第一作者:《大学生共青团工作理论与实践教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参编:《创新学》《创业学》。

内容简介

近日收到许昌斌博士传来的《志愿旅游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价值研究:海南方案》的书稿,感到十分欣喜和欣慰。 志愿旅游或者也被称为义工旅游(Volunteer Tourism)是近年来在海内外均较受关注的旅游现象和产业形态。尤其是义工旅游近20年来的高速发展受到业界、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重视。例如有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平均每年有将近160万人次参与义工旅游活动,与此同时,义工旅游者的年均总支出也达到了9.91亿美元到15.48亿美元之间的规模。义工旅游与传统的志愿者服务有一定的关联同时也有区别。一般而言,志愿者服务主要是受到利他动机的驱使,以向服务接受者提供所需服务为主要内容。而义工旅游除了有上述志愿服务的元素之外,还会考虑到义工旅游参与者对于跨文化交际交流的需求,为参与者提供一定份额的旅游体验。可见,除了利他动机之外,义工旅游还会存在一些利己的考量。因此,在旅游学术界也有不少学者将义工旅游视为“新旅游”、“替代型旅游”、“拓展的生态旅游”等范畴。 通过上述描述可见,志愿旅游或者义工旅游的确是一个有趣的研究领域。一方面是因为这种形式活动的参与者兼有利他与利己的动机;另一方面此种旅游形式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专业技能)”有机结合,具有丰富多元的内涵,有助于参与者拓展眼界。因此,义工旅游参与者除了有一般意义上的跨文化旅游体验外,还可能会有类似于自我成长、自我变革、自我反思等类型的体验。因此,义工旅游活动对于参与者的自我发展有何意义,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术界也日益关注义工旅游者的客体,即开展义工旅游的目的地和社区在此种形式下的影响和变化。固然,通过输入义工旅游者为旅游目的地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当地发展中面临的困境。但是,作为接受义工旅游者的社区,他们如何看待和理解这种现象和行为?他们是否非常乐意接受和继续接受此种形式的义工服务?这些问题也是目前学术界正在努力探寻和回答的问题。 应该看到,现有学术界有关志愿旅游的研究成果大多还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展开,人们对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志愿旅游的开展形式和具体内涵还缺乏系统化的理解,对于中国文化情境下志愿旅游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和阻碍也有待进一步探讨。将志愿旅游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探讨是这本书的亮点,将志愿服务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创新发展了志愿旅游的形式,探索了多元化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所以,我非常高兴看到许昌斌博士立足于海南这个独特的区域空间,以国内外志愿旅游的学术研究为基础,将志愿旅游发展的海南方案呈现在读者面前。相信这本著作将有助于读者更为全面理解志愿旅游的内涵、以及具有海南特色的志愿旅游的发展轨迹和趋势,是对现有志愿旅游研究成果的有力补充。 志愿旅游作为小众旅游,在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中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志愿旅游研究领域专著非常少,海南省椰级乡村旅游是乡村旅游的创新举措,志愿服务融合乡村旅游发展,创新特色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