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5.90
折扣购买: 唯有相思不曾闲(闺阁女子的爱情信物)
ISBN: 9787539659695
灵犀,80后,本名任佳英。 喜研历史文化,**金戈铁马,峥嵘岁月;钟爱古典文学,醉心红妆翠眉,锦瑟华年。 现已出版古典随笔集《且向花间留晚照》《君生我未生》;小说《堇色无恙芰荷香》。小说《崇质宫词》获得“2014年中国好故事”奖,《长安未歇》获得“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立项。
【幽窗下】 曲沼朱阑,缭墙翠竹晴昼:金万缕、摇摇风柳。 还是燕子归时,花信来后。看淡净洗妆态,梅样瘦。 春初透。 尽*明窗相守。闲共我焚香,伴伊刺绣。睡眼腾 腾,今朝早是病酒。那堪*、困人时候。 ——(宋)袁去华《卓牌子近》 春初透,透窗纱。 古代的窗,是除了*以外,*富深意的地方。 窗外,曲折的沼水映着朱阑翠竹,红红绿绿的煞 是好看。白昼晴好,风柳摇曳,燕己归来,花信未去 。 这样的天气,*宜于在窗前细绣春心。不管是“ 独坐纱窗刺绣迟”,抑或是“绣窗同刺绣,女伴喜天 晴”,都少不得以窗为背景,以窗为凭倚。 当然,如此良辰,若有自己的爱侣一道“尽*明 窗相守”,为她焚着香,伴着影,真是再好不过了。 “炉添小篆,*长一线,相对绣工迟”,连时光都是 芬芳的。 “暄风,爽*,漫长的秋夜,清寒的春*,花压 栏杆,竹影曳窗,风帘燕入,喜蛛坠巾”,张淑嫫在 《刺绣图》中描摹了*佳的刺绣环境。 古来,女子们便爱在明净的窗前,以繁巧的方式 一叙幽怀,一抒浓情。 《燕寝怡情图册》是清宫内府所藏的珍品,所绘 应为亲王的家居生活场景,画工精雅。其间,有一幅 表现绣房场景的画册,窗前木芙蓉开得正艳,窗前的 绣架上已经绷好了待绣的绣品,剪子针线也己备好。 男子言笑晏晏,轻握佳人柔荑,看起来情致** ,颇为动人。 当然,若论刺绣本身,男子想必己搅扰佳人了, 不过,女子所绣之物,却也多是萦着情意送给夫郎的 ,他既有甜蜜的情话要说,她自也不会嫌他扰了她的 清净。 幽窗下,刺绣的女子穿针,引线,扎了又挑,挑 了又扎。就这样一*复一*,怕是她们自己也数不清 ,自己已将多少韶华,绣作了春花秋月,夏雨冬雪。 那还是在小时候吧,早在出阁的前几年,娘亲便 会以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她学做女红。天生的巧手世 上本来少有,**她能熟稔地捻线穿针,在花绷上从 容游弋,不得不感谢娘亲当*严苛的训示。 玉葱般的手指被扎了多少回,浮躁的心绪被安抚 了多少次,她早不记得了。但她慢慢懂得一个道理— —若想及笄后,嫁得个好夫家,凭的是什么?凭的便 是这手上的功夫。 为羹为汤的手艺,生儿生女的能耐,都不是隔着 媒人的嘴皮子能说得清道得明的,它缺乏可信度。那 么,所余的*有说服力的,便是女儿自己所绣的绣件 。 人都说绣中有品,绣中见性——针线里的女子* 真实,她是粗蛮的,还是细致的,她是张扬的,还是 谦卑的,明眼人一望便知。 窗,*是个涵养性情的所在,因那目光飘出窗外 ,便逢着摇晃的竹影,自由的松风。然而,女子的* 多时光,却得耗在一方静室,用着五色彩线金错剪刀 ,外加花绷与细针,绣画窗外的风光。 有些寂寞,也有些残忍,但一扇闲闲的小窗,已 是这静室里*接近室外的地方,不是吗?这已是*好 的选择。 那么,便不妨滤去那些浮心与躁气,将整个身心 投入窗前的花绷,投入阁中的*月吧。 按《刺绣图》中所说,女子们应该培养的,是文 姬那样的气韵,谢道韫那样的林下风度,从从容容, 幽幽淡淡。只有这样的女子,才能绣制除了花鸟蝴蝶 鸳鸯双凤以外的物件。 那可以是佛像菩提,也可以是洛神龙女,汉宫春 晓。 窗前,静绣时也应陈设瓶炉三事,在炉里燃上一 丸名香,一可提神,二可逸兴。侍儿们也要不时递来 拭手的巾子,免得女主人的汗珠,一个错神间污了绣 件。 吴绫、蜀锦、雾毅、冰绡,都是价值不菲的绣料 ,可不能马虎。 擦了手,一滴蔷薇露匀在雪肌上,一双手又是香 沁沁,白嫩嫩的了。 清昼还长,待停针时,再向春园闲窗外,该又是 一番新模样吧。不知怎的,我又想起芸娘对沈三白说 的话来:“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 乐终生,不必作远游计也。” P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