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津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8.70
折扣购买: 心灵的绝唱(诗词歌赋)/中国风雅文化
ISBN: 9787805545707
男,1944年10月出生于四川阆中市。1982年获四川师范学院文学硕士学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我国是个名副其实的诗的国度。几千年来,诗歌 与各时期、各阶层 人民的生活血肉相连,流传下来了数量极为丰富的诗 、词、曲作品。在 这些作品中,记载了各时代人民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文 化的各种信息,是 他们精神生活的结晶,是我们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宝 藏。 诗歌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制、形式发生 过多次重大变化: 由四言到五言、七言、长短句,由被乐到徒歌,由古 体到近体,由诗、 骚到词、曲,等等。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旧体诗才被 新诗所代替,但直 到**,人们仍然在欣赏古体诗词,一部分人也仍然 在写作古体诗词, 所以古体诗词,仍然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朵艳丽 的花朵。 古代诗词产生于民间,*初都是“俗”的;经过 历代文人的磨炼 加工,它无论在语言艺术、表达技巧上都达到了极为 辉煌的高度,成为 我国古代高雅文化的代表。要介绍我国的风雅文化, 不可能不谈诗歌。 本章中,我们先从诗歌体制的发展、变迁及有关知识 说起,为后面在* 广阔的社会文化范围内介绍诗词歌赋作准备。 由“诗言志”说起 诗歌的起源问题,是学者们感兴趣的课题。诗是 如何产生的?目前 有几种说法,有的说产生于祭祀,有的说产生于娱乐 ,而*普遍、影响 *大的论断,是产生于劳动。《淮南子·道应训》说 :“今之举大木者, 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鲁 迅先生也许就是根 据这段记载,曾对诗歌的起源有过**的论述,说先 民们抬木头,累 了,有人叫道“嗨哟”,这就是*早的诗歌创作,大 家都佩服,等于出 版。如果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 就是作家,也就是 文学家,是“嗨哟”派(《鲁迅全集》第六卷第75页) 。我们这里不去 研究诗歌的起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诗歌是*早的 文学形式,它比文 字还古老,大概在文字没有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诗 歌创作,只是那时 还不可能记录下来罢了。这是因为诗歌是表达感情的 ,先民即使在没有 文字的时代,也有抒发感情的需要;后来逐渐有了文 字,将比“嗨哟” 之类*复杂的意思记录下来,就是“诗”。 在我国*古老的文献《尚书·尧典》中,就有“ 诗言志,歌咏言” 的话。那么,“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前辈学者通 过研究古代文献, 以及对古文“诗”字的字形结构的考察,得出结论说 ,“诗”就是 “志”。所谓“志”,又有三个意义,一是记忆,二 是记录,三是怀抱。 就是说,“诗”的原始意义,是把人们的心怀情感记 录下来,以便于 记忆。 现在能读到的*古老的诗歌,据说是帝尧时代的 《击壤歌》。《帝 王世纪》记载,尧因为治理**有方,天下太平,人 民生活美好。有一 个五十岁的老人,在路边玩“击壤”的游戏,观看的 人叹息道:“真伟 大啊,这都是因为有尧帝的恩德!”老人听后,边玩 游戏边唱道: *出而作,*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老人说他是自食其力,与尧帝的“德”有什么关 系?就是说,人 们享*了太平还不知从何而来,这正是尧帝德化的博 大。从表面上看, 这似乎不是歌功颂德,而实际上是说尧已达到“无为 而治”“民*用而 不知”的境界,是对尧帝丰功厚德*崇高的颂扬。 后来,据说舜曾弹五弦琴,歌《南风之诗》,其 词是: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诗的意思是说,温和的南风,可以除去我百姓的 忧愁;按季节到来 的南风啊,可以增长我百姓的财富。大舜一片爱民为 民的慈心,充分表 现在这首歌词中。 但是,尧舜时代到目前还是传说中的史前时代, 那时候恐怕还没有 文字,这些诗歌是谁记录下来的,是否可靠?还很难 说。不过有一点可 以肯定,这些歌词即使不出于尧舜,也是很古老的了 。 到了周代,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早在商代就已发 明了文字(甲骨 文),先民们积累了许多代人乐歌创作的成果,诗歌 的艺术也达到古代 的*高水平,而且有可靠的文献记录,那就是据说曾 经孔子亲自删定的 诗歌总集《诗经》。 关于《诗经》,到目前为止还有许多解不开的“ 谜”。它收有三百 零五篇作品,包括 《风》《雅》《颂》 三部分。按传统的 说法,凡是叙述诸 侯国的事,善恶归 之于一人,这类诗 属于“风”;所说的 是天下的政事,表 现的是四方的风俗, 这类诗属于“雅”; 而歌颂周王朝的盛 德,并用来祭告 “神明”,便是 “颂”。有的又说风、 雅、颂是音乐分类, 也有人说国人所作 为“风”,大夫所作 为“雅”,庙堂所用 为“颂”;还有的说 三百篇全都是祭祀 曲,同时也有人说“风”是民歌,其中许多是爱情诗 ;而据*近报载, **一学者研究认定,整个《诗经》都是辅佐周宣王 中兴的尹吉甫一 人的作品专集,而不是总集,等等。各种意见,人们 尽可以发表和讨 论,在未得出*可靠的结论之前,我们还是采用传统 的说法。不过有一 点是**一致的:《诗经》所收,都是周代的作品, 其中*有价值的 “风”诗,大多是东周时代的作品。 春秋、战国时代,“诗”被广泛地运用着,士大 夫们“登高必赋”, 孔子常要他的学生们“言志”,甚至大到诸侯国间办 外交,也靠“赋诗 言志”,用诗来表达各自的态度,这在《左传》中有 许多具体而详细的 记载。 那时候,赋诗的人以诗言“志”,听的人则从他 所赋的诗中“观 志”“知志”。**以诗为教,著书引诗述志。但所 言的“志”,往往又 与所赋的诗的原意不同,这叫“断章取义”、借诗言 志。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