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3.76
折扣购买: 从历史看管理(精)/许倬云看历史
ISBN: 9787513325875
许悼云,193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为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求古编》、《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第一讲 人类社会复杂系统与管理 2003年9月13日张院长、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我很抱歉不能站起来跟各位讲话,我确实是“坐 而论道”。学历史的人要来谈管理学这门学问,似乎 是有了跨行的嫌疑,广东话叫作“捞过界”。其实, 在海外,学术界里面行与行之间的分界是分不太清楚 的。我到目前为止大概转行转了有两三次之多,这是 大的转行,小的转行就更多了。 我必须跟大家坦白说,对管理学这行我是没有入 过门,我没有在管理学方面认真地做过研究。我只是 拿历史学的一些知识,用人类学和社会学的一些观念 凑在一起,居然可以和管理学所讨论的一些原则、一 些角度有点契合,这也是悟出来的。 我的研究源于一个非常偶然的事情。大概二十年 前,台湾的经济刚刚起飞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当地的 企业界人士慢慢出现了,他们中的一些人做得相当成 功,但也有一些困扰,面临怎么管理、怎么组织的问 题。尤其有些新出现的事业的组织者,忽然发现自己 变成领袖了,但这个领袖该怎么当?有人就来问我皇 帝怎么当,我说我可没当过皇帝,我还老批评皇帝。 他们说批评皇帝正好,所以我就干脆批评起皇帝来了 。这个皇帝包括穿着皇袍的皇帝以及不穿皇袍的皇帝 ,一块儿批评一块儿讨论,如此这般,累计到一定的 数字就开始讲演,得到了一些反应,我的讲演被记录 下来,就成了一本书。这是完全偶合的事情,后来居 然那本书还卖得不错,我自己的专业书从来没有这么 多的读者。如此我才发现这里头颇有可以思考的余地 。后来我就认认真真地往这方面研究。 我从前读历史时,我的老师教我们“典章文物” (也就是制度),以后又学社会学,后来是行为人类学 ,再之后好像是系统学。这一路下来,我就觉得老师 教的制度都是静止的,都是呆的,真正讲起来,制度 没有不变的。制度变化基本上只有一个办法来解释— —用动态的方法来解释。我今天和大家讨论的就是制 度变的方向以及变的需求。 系统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不是一个呆的、静止 的编织物,它是一个不断流动、不断重复、不断调试 的过程。从对立的方向来看,在人类历史上,中国很 难得地记录了这两千多年来的历程。这两千多年来, 中国人一直在想怎么才能管得好。中国是个大国,广 土众民,现在是十三亿。从汉代四千八百万到现在的 十三亿,这其中每个朝代都在思考怎样才能管理得好 ,怎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怎样把下面的问题传达 到上层,有难题来了怎样能够解决。几千年来不断地 设计,设计过程中又不断地变化。有的变化往往朝坏 的方向发展,变到一定地步,朝代垮了,就换一帮人 来设计,有的相信前朝的办法,如法炮制。有的想想 ,好像不是人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于是就改变了 一些方法。开始很好,逐步的又不行了。就这样几千 年来不断地尝试,是个很长期的经验,一串经验难能 可贵,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么好的经验。连续不断的 实验,连续不断的朝代更替。但朝代可以亡,中国不 可以亡,制度虽坏,管理的对象还在。因此,同一群 老百姓,事务增加了,国土也有大有小,一串不断的 尝试和努力,就变成了各朝各代的制度,有时候治, 有时候乱。我归纳而言,刚开始成功了,是一时的, 甚至我们可以讲是碰巧的,要天时、地利、人和都碰 上才能成。但失败是必然的,不可避免,到最后,没 有一个朝代不垮的。同样的,没有公司是不垮的。可 是要诀是什么呢,公司垮,工业不垮;工业变,市场 不会变,市场还在。所以总有一些东西,要用另外一 套方法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讲,两千年来的记录,有的时候是 低效,是重复,有时甚至是建立制度的人以为改了, 结果犯的错误和原来一样。那种错误有时候不是人为 的,是管理方面自然的趋向,下面如果碰到这种情况 ,我会简单地和大家说明一下。因此我们讨论的东西 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终点站,只有中 继站;中继的时候,要换个方式重新走一遍。 假如我们说世界上有完美的制度,这是梦想。我 们说民主制度很好,其实意思是说民主制度是一种灾 害比较少,而效率也很差的制度,如此而已。世界上 没有一种制度是完美的,完美的结果只有在童话里面 才会出现:美丽的公主碰到了白马王子,相爱并过着 幸福的生活。但是大家想想看,王子到老的时候,一 样要拄拐杖,公主到了老的时候红颜变白发,人间不 忍看,对不对?因此,任何制度,都是会变的东西, 任何治理的方法也是会变的东西。接下来我们来讲: 为什么以系统论的方法来讨论。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