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九州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7.20
折扣购买: 帝国与诗人——王维、杜甫、李白的大唐回忆录
ISBN: 9787522524665
周朝,小说家,诗人。生于湖北黄冈,十六岁开始写诗。现居广东深圳,就职文化创意产业。著有诗集《接引集》、长篇小说《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等。
开元四年 故事要从开元四年(716年)说起。 那年春天,一个叫善无畏的天竺僧人沿着当年玄奘大师所走过的路,不辞万里艰辛跋涉,穿过西域延绵的沙漠和绿洲,终于顺利抵达大唐的都城长安。随行而来的还有他的几个弟子和十几匹骆驼,每匹骆驼都驮着两担沉甸甸的经文。 相传,善无畏本是东天竺乌荼国的国王,为人早慧,十岁便能领兵打仗,十三岁奉父命继承王位,十九岁时因王室斗争而主动禅让,之后就在那烂陀寺出家做了和尚,开启了自己漫长的修行生涯。作为开元年间来长安的首位天竺高僧,那时他已经八十岁了。 善无畏的到来,引得长安城万人空巷,只见道路上彩绸飘扬,人声鼎沸,各地闻讯赶来的僧众与善男信女,从朱雀大街一直排到了安远门。 当今圣人被他执着弘法的精神打动,亲自在兴庆宫以上师之礼接见了他,并准许他留在大唐传教。而这位“密宗初祖”也将不负众望,给大唐佛学带来一股新的风气。 同一年的六月,长安街市上阴雨连绵,圣人的父亲睿宗在太极宫病逝了。 或许是因为父亲的死,又或许是从天竺僧人的经历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圣人的内心百感交集,久久无法平静,以至于在某天的早朝大会上,他不顾群臣的反对,毅然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将他祖母的谥号由“则天圣后”降为“则天皇后”。 虽一字之差,却表明了这位年轻的皇帝,对他那位颇具争议的祖母有了重新定调。 唐隆政变 也是在那一年,我十五岁,弟弟王缙十四岁。为了一睹天竺高僧的风采,同时也为了参加即将举行的科考,我们第一次从河东蒲州*老家来到长安,这一待便是五年。 与善无畏所在的国家一样,大唐的皇室从立国之初就开始频繁内斗。在则天皇后当政的武周时期,这种内斗更是达到疯狂,相继有多名李氏皇族惨遭杀害,给李家蒙了一层浓重的阴影,而圣人便是在这种残酷环境中一路成长起来的。 六年前,圣人的伯母韦皇后和堂妹安乐公主因觊觎帝位,合谋毒死了他的伯父中宗李显。当时掌权的太平公主为避免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皇室再次动乱,对此秘而不宣,还委命上官婉儿等人草拟诏书,拥立韦皇后的幼子李重茂为帝,改元为“唐隆”。 此外,为了达到李唐皇族与韦氏之间的权力平衡,太平公主以韦皇后为知政事,以圣人的父亲睿宗——时任相王的李旦为参谋政事,两人相互制约,共同主理朝政。 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对此并不满足,竟与宰相宗楚客等人合谋,企图架空相王李旦,并效仿则天皇后临朝称制。结果闹剧才刚刚开始,就被圣人联合太平公主、神武军果毅都尉陈玄礼等人在玄武门举兵剿灭了,韦氏母女及其党羽尽被诛杀。 接着,在圣人和太平公主的支持下,睿宗重新登上了大宝,圣人因功被立为太子。但不过两年,据说是因为长安城的上空有彗星出现,坊间传言这是太子登基的预兆,早已厌倦了皇室斗争的睿宗,便顺水推舟把帝位禅让给了圣人,自己则做起了太上皇。 对此,圣人虽几经犹豫,但还是选择了接受。 诛杀太平 然刚一登基,圣人便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不是别人,正是当初和他一起把父亲重新扶上皇位的姑姑——太平公主。 自则天皇后病危,太平公主就因迎立中宗复辟李唐立下大功,深得中宗的信任。后来她又襄助睿宗复位,获封镇国公主,食邑万户,让本就权倾朝野的她,变得更加骄横跋扈。一时间,朝中依附她的党羽如过江之鲫,越聚越多。 睿宗在位时,她便积极参与朝中大小事务,根本不把圣人放在眼里,当圣人还是太子时,她就多次向睿宗进言,要求废黜圣人的太子之位。起初,由于羽翼未丰,圣人对他这位姑姑的行径还默默隐忍,待他登基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那是先天二年(713年)的七月,即圣人登基的第二年。太平公主因不满兄长睿宗将朝政大权全部移交给圣人,竟伙同一众拥护她的大臣在家中密谋,打算废掉圣人的帝位。可惜很遗憾,她的计划还没落地就被人告发了。 这一次,圣人终于不再忍让。他果断先下手为强,联合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宰相郭元振、内给事高力士等人率军包围了太平公主的府邸,毫无防备的太平公主很快被擒获。不久,圣人下诏赐死了她——这个他祖母生前最宠爱的女儿。 太平公主的陨落,象征着自则天皇后以来,持续三十年的皇室内斗终于彻底结束,而圣人成了最后的胜利者——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年轻的皇帝,端坐在龙庭之上,环顾宇内,脸上浮现出一丝莫名的微笑。 是的,一个属于他的时代到来了——开元! 我因身处这样一个时代,而感到自豪。 1.本书以第一人称使读者代入三位诗人的视角,一起见证大唐的繁华与时代的残酷。叙事角度新颖,是一部从微观视角切入唐朝历史的文学读物; 2.本书读者群较广,对热爱唐诗与唐朝历史文化的青少年及大众读者都是亲切的普及性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