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能重来(一个法律人的沉思录)

人生如果能重来(一个法律人的沉思录)
作者: 邵元超|责编:王晗
出版社: 法律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6.80
折扣购买: 人生如果能重来(一个法律人的沉思录)
ISBN: 9787519740979

作者简介

邵元超,法学学士,1986年毕业于华东政法学院法律系,同年分配至中级人民法院工作;1992年被评为法院业余大学法学讲师,同年考取律师资格;1994年辞去法官职务,同年从事专职律师工作;1998年考取证监会、司法部颁发的证券律师从业资格;2005年后投资及参与投资汽车服务和餐饮两家公司。现从事研究和写作。

内容简介

古语道:“人生不过百年。”人生要经历童年、学生时 代、工作、退休等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对人生长度的看法不 同。 童年无忧无虑,加上人之初的感性和简单,感觉时间过得 特慢,时光也最悠长。童年的一天,感觉上等于老年的几个 月。 学生时代,十年寒窗,总是嫌时间过得慢,盼望着长大, 盼望着像大人一样没有读书、考试的压力,像大人一样自由自 在。真正走上了工作岗位,才体会到辛苦和不易,生活的压力 和重担才真正扛在自己身上。伴随着结婚生子后的家庭生活, 人到中年要把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一起挑,这时才怀念起童年 的无忧无虑和读书时的单纯时光。 人生最辛苦的中年时光刚过,就觉得时间过得越来越快, 不知不觉间已头发稀疏、斑白,老年到来了。待到此时,方悟 出四个字:人生苦短。 门生问哲学家苏格拉底:“什么是人生?”苏格拉底没有 回答,而是把他们带到苹果树林,要求学生从树林这头走到树 林那头,每人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而且不许走 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他们认真地 挑选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等学生们到了苹果林的尽头, 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他们了。他问学生:“你们挑到最满 意的苹果了吗?”大家没有回答。苏格拉底见状问:“难道你 们对自己挑选的苹果不满意?”“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 吧,”一个学生请求说,“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一个很大 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 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接着 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刚走进树林不久,就摘下一个我认 为最大最好的苹果,可是,后来我又发现更好的。所以,我也 后悔。”“老师,让我们再选择一次吧!”其他同学也不约而 同地请求。苏格拉底笑了笑,睿智地回答:“孩子们,这就是 人生一一人生就是一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这个故事向我们说 明了人生的不可逆性,同时也阐明了一个道理:选择决定人 生。我们经常说: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决定生命 的宽度。你可以选择奋斗、快乐、精彩的人生,也可以选择懒 惰、无聊、颓废的人生;你可以选择乐观向上的积极人生,也 可以选择悲观抱怨的消极人生。人生源于选择。 人生的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也蕴含着不同 的人生智慧。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圣人对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应达成的目标和具有的智慧的 看法,是我们人生坐标的参照。比如,三十而立,是指我们三 十岁的时候,家庭、事业有无立足点的考量。孔子的不惑、知 天命、耳顺及从心所欲的境界,也说明人生智慧是逐步提升 的。 在《民法总则》中,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 能力人;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行为能 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是完全民事权利能力 人。 P3-4 童年的苦恼,少年的懵懂,青年的迷茫,中年的危机……你对生活所抱有的疑惑,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偶尔的停留,是为了以更好的状态前进。明了这么多道理,且能于生活中贯彻执行,又怎会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