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作者: 鲁明军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原售价: 118.00
折扣价: 75.60
折扣购买: 前卫的承诺:《十月》访谈录
ISBN: 978754732114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十月》与艺术批评 的理论蜕变 罗莎琳·克劳斯 鲁明军(以下简称鲁 ):您好!克劳斯教授,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 出时间接受采访。首先, 我很好奇,半个多世纪以 来,您一直笔耕不辍,您 还记得曾为多少个艺术家 写过评论吗? 罗莎琳·克劳斯(以下 简称克):这个我无法回 答你,但我可以告诉你一 些我写过的艺术家。我最 初在《艺术论坛》担任评 论员,他们每个月都会给 我分配任务,每期都有五 六个展览,我必须要写。 我记得最早的一个是唐纳 德·贾德(Donald Judd) ,后来写过索尔·勒维特 (Sol Lewitt)、理查德· 塞拉(Richard Serra)、 梅尔·波赫纳 (MelBochner)、多萝西 娅·洛克伯尼(Dorothea Rockburne)等,我还认 识了罗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他是如此令人激动。 鲁:这次访谈的主题 是《十月》。想必您不止 一次回答过这个问题,但 我还是想问,四十多年前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您 和安妮特·米切尔森创办 了这本伟大的刊物?特别 是这个名字,它是源自俄 国的“十月革命”吗? 克:创办《十月》的 关键是《艺术论坛》。 1962年,《艺术论坛》 创刊于旧金山,后来杂志 社搬到洛杉矶。1967年 ,在格林伯格的建议下搬 到纽约。其间,主编一直 是菲利普·莱德。菲利普 是个天才,很聪明,也非 常友好,所以身边汇聚了 一批有才华的作者和艺术 家,直到1971年他离开 纽约。接替他的是来自加 利福尼亚的约翰·科普兰 斯,自1972年起担任主 编。他的性格和莱德相反 ,脾气暴躁、动辄发火, 令很多作者不适,我们也 不喜欢他。 20世纪70年代初,编 辑部发生了两件事。一是 《艺术论坛》改版了,它 变得更“厚重”了。因为发 行很快,广告的版面不断 增加,这意味着编辑内容 的空间,也就是写作的空 间变得越来越小,导致我 们不能写任何稍长一点的 文章,长篇理论或任何类 型的精神分析文本都被拒 绝。对此,我开始感到不 快。二是科普兰斯沉迷于 将杂志的空间推销给画廊 ,他不希望发表太多非画 廊展览和作品的文章,比 如任何关于录像艺术、电 影或表演的文章都没有发 表的空间,因为它们不属 于商业画廊和艺术界的交 易空间。对这些材料感兴 趣的人除了我还有米切尔 森,于是我俩自然地被编 辑部冷落了,内心也感到 与《艺术论坛》越来越远 了。在这个过程中,科普 兰斯任命马克斯·科兹洛 夫(Max Kozloff)为执 行编辑。他对我们的工作 非常敌视,认为这是一种 形式主义。所以,在某个 时刻,我们决定离开,创 造自己的杂志。我还记得 有一次,《乡村之声》( Village Voice)发表了一 篇科普兰斯的采访,在被 问到我们为什么离开《艺 术论坛》时,他说:“好 吧,我们清除了形式主义 者。” 《十月》这个刊名来 自苏联导演谢尔盖·M. 爱森斯坦为纪念“十月革 命”10周年拍摄的一部名 为《十月》的电影。我们 大量刊发了有关电影、表 演和录像艺术的讨论。另 外还须一提的是,科普兰 斯一直对法国理论有点过 敏。而我此前一直想在《 艺术论坛》发表福柯著名 的文章《这不是一支烟斗 》,但科普兰斯断然拒绝 了这一提议。受此刺激, 《十月》的第l期(创刊 号)不仅刊发了我关于录 像艺术的文章《录像:自 恋症美学》(“Video: The Aesthetic of Narcissim”),还发了理 查德·霍华德(Richard Howard)翻译的《这不 是一支烟斗》——理查德 是一位优秀的译者。因此 可以说,我们的创刊号是 一部宣言,它所刊发的多 是曾被《艺术论坛》拒绝 和退稿的文章。那时的我 们都非常反感《艺术论坛 》,所以决定在发刊词中 直接提出,我们将没有广 告,没有彩色,所有那些 看上去已经“变态”的《艺 术论坛》的风格,比如全 彩印刷、对广告的需求以 及对编辑空问的限制等, 在这里统统是我们所反对 和抵制的。 P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