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与管官

选官与管官
作者: 邱霈恩
出版社: 广西人民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8.50
折扣购买: 选官与管官
ISBN: 9787219072820

作者简介

邱霈恩,管理学博士,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研究会理事。中国领导学会理事。2007-2008年留学美国,侧重研究行政管理、危机管理和领导科学。发表《论危机预管理》等论文130余篇,出版《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等合著45部、《领导学(第2版)》等个人专著7部;参加了多项国家委托重大课题、社科基金课题、部委委托课题和大量政府咨询工作。

内容简介

官员是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遵守和执行法律规章、设计和操纵政策杠 杆、调配和运用公共资源、掌控和引导社会发展、服务国家和民众的国家工 作人员。官员的这种地位和作用在全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生活中都具有巨大的 特殊性,决定了官员是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中担负重要使命和责任、关系 特别重大的特殊角色。 实际上,官员是“官”和“员”两个职位系列的合称。“官”一般是指 带“长”字的官方正式负责人,包括正、副负责人,相当于领导职务。“员 ”一般是指不带“长”字的官方非负责人和非正式负责人,相当于非领导职 务。然而,无论是“官”还是“员”,都是掌管公共事务的最重要社会角色 ,都构成正式、常设的社会主干和国家主干。 在公共生活中,没有官员,就没人管事。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国 家中,没有官员,就没有一个时刻活跃有力的组织轴心来形成完全常态的维 系力和凝聚力,就可能出现真正的无政府主义而令社会松散破败。当然,如 果官员水平低、不称职甚或渎职,那么民众和国家就可能因此而得不到应有 的服务,甚至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乃至祸患,即民众无福而国家濒危。只有 在官员高质量、高绩效的执行情况下,民众才能因官得福,社会才能因官而 昌,国家才能因官而强。 官员素质高、行为正,则公共事务理得顺、办得好,国家和老百姓都将 因此大得其利;而官员素质低、行为劣,则公共事务理还乱、常办坏,国家 和老百姓都将因此深受其害。可以说,天下兴衰祸福,尽在官员手中。 客观而言,与其说官员事关重大,还不如说选官管官更为重大。因为无 论是好官还是坏官,都是通过一定的“选”和“管”才产生的;对官员选得 怎么样和管得怎么样,直接决定官员及其工作的质量会怎么样,进而决定会 有什么样的官场、官风与吏治,进而决定会有什么样的社会风气、公共格局 及运行结果。因此,选官管官就成为决定天下兴衰成败的关键,此谓“得人 者昌,失人者亡”。这可通过国内外两个方面来加以考察。 第一,我国的历史与现实证明:选得英才,国与民皆得福;用了劣才, 国与民皆受害。 殷商到商王小乙时已经出现衰微之势。为挽救和振兴国家,小乙在儿子 武丁小时就送他到民间去体验生活。武丁不仅因此深刻体会民间疾苦,而且 还发现了身为奴隶、才为圣贤的傅说。为了实现复兴之志,武丁即位后3年 不语,托梦求贤,克服阻力,把傅说从版筑奴隶中挑选出来,破格提拔,任 以为相,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傅说上任后不负睿眼,辅佐武丁, 大展其才,大力改革,治国有方,而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出现了政局稳 定、经济发展、天下太平的兴盛局面,终于达成殷道复兴、殷国大治,史称 “嘉靖殷邦”。历史资料和考古事实均证明,武丁在位的59年间是商朝最繁 盛的时期。武丁因此成为著名的中兴之主。 然而,同在商朝,作为武丁事业的继承者,商末诸王均反武丁之道,干 尽失人失心之事,英才者屈之,劣才者起之,结果是奸佞当道、国运颠倒, 殷商盛世骤然覆灭。在这段历史中,有个关键人物姜太公就长期不为商朝所 用。据《尉缭子》记载:姜太公70岁时在首都朝歌活动,但其智慧荐言得不 到商王重视,还被骂为狂夫,多年以来衣食无着,只好以宰牛为生,后来漂 泊到孟津做饮食买卖以为生计。与殷商相反,周文王竭诚敬拜,用为主辅。 年待81,姜太公方才有了用武之地,仅提3万之众,一战而荡殷商,一举而 兴周世。这样一个重大历史事件再次证明“得人者昌,失人者亡”的人才铁 律。 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兴亡更替都一再证明人才铁律。秦始皇年轻时珍惜 人才,所以能使秦国强盛、一统天下;到老年时却只用寡人和阉人,结果就 使强大的帝国变成了经不起一场雨的纸老虎。刘邦靠一帮英才打败强秦、战 胜项羽、开创汉朝,刘彻起用大量人才而扫荡匈奴、开创盛世,只可惜两汉 末年均重用内戚与阉人,结果天下大乱、国家倾覆。东汉末年,曹操正是惜 才如珍、唯才是举,所以能形成强大的统一力量。刘备若不三顾茅庐,便不 可开创帝业;非孔明之用,必无三国鼎立之势。李世民至前期的李隆基均重 用大量英才,所以开创了又一个盛世。而明朝末年因统治阶层怀疑忠臣、滥 杀英才,结果是加速灭亡。康熙、乾隆均重视人才,所以开辟了历史上的第 三次盛世;而清末黑暗封闭、人才被扼杀,所以才会有龚自珍“我劝天公重 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之叹,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苦、家破人亡之悲,以 及分疆裂土、山河破碎之危。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一个十几位代表创建 而成的小党,经过28年的发展,成为一个颠覆2000年旧制度、创建新中国的 大党,特别是在建党80年之际拥有7000多万党员、促成中华民族复兴,就是 因为聚集了现代中国的绝大多数英才,与广大人民共创新世纪的结果。 我国当代选官用人的卓越范例可谓俯拾皆是,在不同层级上都有很多官 员选得好、用得好的范例,其中更有说服力的莫过于来自最基层的成功之举 。 譬如,重庆市开县麻柳乡曾经是管理混乱的一个乡。1999年,乡党委书 记李红彬上任伊始,即化解了官民对立的矛盾与危机,建立了融洽的官民关 系——感觉就像当年八路军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情谊。他带领全体干部彻底 转变作风,做到一切政务公开,一切资源公开,一切重大事务由群众决定, 政府仅仅定位在服务群众、帮助群众、支持群众上,于是彻底赢得了群众的 信任,扭转了群众原来对政府的怀疑态度,化解了双方的对峙关系。在此基 础上,他带领乡官村官,励精图治,团结群众,修桥筑路,发展生产,逐步 改变贫穷的面貌,创造了一片祥和、昂然的生活图景。当地群众对此非常满 意,对政府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对政府的倡议和举措都能积极响应、 大力支持。就这样,当地社会面貌因此大变,在偏僻的山乡建成了一个真正 的和谐社会。 再如,江苏省睢宁县原来是全省最乱、最落后的县份,在一些人心中已 经是积重难返了。但是,2008年初,县委书记王天琦临危受命,带领全县干 部群众开展自救。针对大量的新老问题,特别是官风民风问题,开展一系列 务实果断的治理行动,结果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就扭转了局面,甩掉了很多 全省倒数第一的帽子,开创了和谐发展、欣欣向荣的新局面。官风、民风为 之大变,民生、舆情为之大振,老百姓大得其利、大得其乐,农民能够直接 向政府提出改善生产条件的要求,全体居民得到广泛的公共参与权利和当家 做主的权利。社会出现了空前的祥和团结、励精图治的良好形势(更多的具 体内容可参见第二章第五节)。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