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财富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3.80
折扣购买: 襄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协同创新研究
ISBN: 9787504778185
第四章 区域经济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协同 创新成为提高我国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报 告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3年3月,习近平总 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委员时指出: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 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经济发展深层次矛 盾和问题、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措施。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它 反映地理位置相对集中的经济体在资源、市场、技术、 劳动力等领域的合作和共同开发利用,通过知识和技术 的外溢效应、扩散效应和规模效应对各个经济体发展产 生促进作用。区域经济的效果不仅体现在经济指标上, 而且体现在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地区性的生态效益方面 。 区域协调发展是各经济主体通过基础设施的统一规 划、信息平台的共建以及相关政策的协调制定来聚集产 业,形成产业布局与合理分工,加强经济联系的紧密性 、内部资源的集聚性和知识技术的外溢性。经济带或城 市群的形成,有利于减少重复建设成本,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提升特色产业竞争力和影 响力,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 目标,借鉴和学习区域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区域社会 学和可持续发展等学科成果,建立区域协调发展目标评 价体系和区域利益协调机制,坚持和谐共赢的区域经济 发展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 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深入实施区域重 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健全区 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和国土空间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市场一 体化发展、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等机制。 (二)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围绕创新目标,以知识增值、技术突破 为核心,以人才为中心,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共同 协作,相互配合,优化产品开发过程的创新行为模式。 协同创新需要国家层面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安排,促进 各个创新主体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员优 势,实现创新活动过程中的信息对接和优势互补,加速 技术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化效益水平,提高 科技创新能力。 协同创新的概念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中心 研究员彼得·A格洛尔(Peter AGloor)在《群体 创造:基于协同创新网络获得竞争优势》中提出,他认 为,协同创新是“自我激励的人员所组成的网络小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