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9.31
折扣购买: 一个外省青年的精神成长史(精)
ISBN: 9787545521450
袁复生,湖南洞口人。 书评人,倡导独立书评,曾发起“年度烂书榜”,引起海内外较大影响。 策展人,曾策展“未曾忘记:湖南抗战老兵肖像展”“人生赢家:韩国强手机摄影展”等。 曾长期任职于《潇湘晨报》,任副刊部主编等,创办“湖湘青年电影社”“云端图书馆”等艺文推广平台,被誉为“长沙文艺招待所所长”。 现居上海,七分传媒创始人。
照片是一种仪式。 这是许多年之前的事情——孩子出生需要照相, 孩子上学毕业需要照相,年轻情侣外出旅游抵达天安 门、长城、韶山冲需要照相,结婚更需要照相,过年 回家全家团圆也必然需要照相,祖父七十大寿、祖母 九十寿宴五代同堂更需要照相……但尽管如此,一个 人的一生,在一个殷实之家,也通常是一本或数本相 册即可囊括完毕。 傻瓜相机开启了大众摄影时代的一扇门,但照相 毕竟属于一个专业领域,摄影师依然是食物链上游的 群体。开一间照相馆,在当年,其实比今天开一家咖 啡馆的文艺女青年的梦想更高端。 时至今日,摄影的生态已经完全被重构,摄影的 核心似乎不再是摄影师,900元左右的智能手机大规 模上市,彻底颠覆拍摄者的结构层次,以亿为计数单 位的拍摄者们,让专业的“照相师傅”这个行业被淹 没其中,在数量上变得微不足道。 处于摄影生态的核心甚至都不是500万像素以上 的镜头,每一个镜头都可以、都可能被一种简易的程 序所改变、所扭曲、所驯服。这是一个美图秀秀的时 代,关于摄影的软件,成为这个时代摄影生态链条中 最具商业价值的产品。 美图秀秀当然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故事,号称拥有 近4。5亿用户,每天处理4。6亿张照片的业绩背后的 商业价值可想而知。 这样一个商业故事,从另一个向度解释了摄影学 者、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任悦在《有温度的视觉:回 不去的家》一书封底上的一个判断:“照片已成为现 代人的一种口语。”照片的确是现代人的一种口语, 但这种口语大部分是经过美图秀秀处理过的一种口语 。 与书面语相比,在传统的价值体系中,口语是处 于劣势的。 一般来说,对于写作和阅读而言,书面语具有门 槛。摄影也是一样,之前是设备门槛、技术门槛,限 制着照片生产者,他们必须购买不菲的照相机,必须 有冲印暗房,也必须经历过专业的训练。在印刷时代 ,还有传播门槛,摄影师要么供职于报纸、杂志,要 么能有足够的资源或者资金去出版自己的画册,来对 自己的照片进行传播。 这种门槛的长期存在,更是塑造着人们生产与观 看照片的观念与态度。人们习惯观看重要的人物、重 要的场合,强调的形式感……这些关于“摄影的常识 ”,作为一名普通的阅读者,也是十分熟悉的。比如 曾经大家最仰慕的“红色摄影”。 这样的“摄影常识”也深刻地影响着普罗大众参 与摄影的方式,拍全家福要和皇室的造型列队一样, 拍证件照要和领袖肖像靠近。 此外,最典型的门类有二:第一类大概就是很多 时代的少女都乐意拍摄的艺术照、写真集、婚纱照, 这种千人一面、拟明星化的影像卡拉OK,不仅支撑着 一个巨大的产业,也定义着很多人观看照片的趣味, 拍风景就是“糖水大片”,这是每个时代的“美图” 。第二类就是影像界的“老干体”,文雅一点就是摄 影发烧友,他们沉迷于以糖水片和人体摄影为主的题 材,用唯美的花鸟虫鱼来浇灌他们心中的块垒,这种 类似在每一首诗词里重复使用着匮乏的古典词汇来泛 泛地歌颂盛世的产品与态度,总会让他们自得其乐地 召开摄影研讨会、出版着摄影集。台面背后的是资金 ,是资源,是社会阶层的新形态,这是每个时代的“ 秀秀”。对于那些开着公车去内蒙古拍马的老干部来 说,摄影,是一种权力的延伸。 从文体或曰表达的进化角度来看,书面语表达自 身也许并没有问题,但它依然在这个时代陷入了很深 的困境之中。口语因此具备了相应的革命性、叛逆性 、先锋性、创新性,在诗歌、小说领域,中国的创作 者屡有收获,比如王朔、王小波,他们的小说改造着 无数读者的阅读体验和书写习惯,诗人的名单会更长 ,口语诗的争议和佳作都一波一波地成为文化事件。 但,这个时代的中国似乎并没有像诗歌和小说一 样,诞生出真正杰出的“口语摄影”。 如果说日常性就是口语,那像这本书的推荐者, 普利策奖获得者刘香成镜头下戴着墨镜,穿着军大衣 ,喝着可口可乐的中国年轻人,几十年前就已被国际 认同及海量传播,这种观念延续在他此次对本书的序 言中:“这些照片同时提醒了我们一个欣喜的事实— —中国摄影师如今正积极地将镜头对准他们自己和身 边的人。” 刘香成的这种摄影观念,已然成为一种常识,但 依旧要面对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每年数以亿计的 深夜发‘吃’与蛇精病自拍中,并没有诞生出杰作? ” 对掌权者与偶像进行的影像卡拉OK式的模仿,似 乎每个时代都在进行。 P258-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