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画报
原售价: 29.00
折扣价: 21.70
折扣购买: 朱元璋二十讲(平民皇帝)
ISBN: 9787806019207
毛佩琦,曾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出版社副社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明史学会常务理事;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副理事长及北京吴晗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明史、文化史、社会生活史研究,发表论文六十余篇。 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论》《永乐皇帝大传》《郑成功帝传》《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国明代政治史》(合著)《中国明代军事史》(合著)等。
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 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来总是兴致勃勃,热衷程度始 终不减?因为他的经历实在太神奇了。最贫苦的农民和富有四海的皇帝,最 无助的游方僧人和拥有最高权力的统治者,最爱民的皇帝和最残暴的君王, 种种相互矛盾、反差极大的形象都集中于其一身。 还有,是什么成就了朱元璋,除了时势之外,朱元璋有哪些过人之处? 朱元璋雄才大略,而他的子孙却多有不肖,但是他建立的大明皇朝却延续了 277年!朱元璋怎样为大明皇朝奠定了如此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的名字家喻户晓。在古今历史上,具有知名度和传奇性的人物, 如果数出十个人来,朱元璋也应该算一个。他的奇都奇在哪里呢?最奇之处 ,就在于他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赤贫者,经过十几年时间竟然夺取了最高权 力,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在他前面有过陈胜、吴广,但陈胜、吴广在起义时 毕竟还是个小头目,而且最终没有成功。在他前面还有过刘邦,而刘邦起事 时是泗上亭长,一个地方小官。只有朱元璋,“不阶尺土”,完全靠自己的 努力取得了成功。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用 文言说,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成为不甘于命运安排、赤 手空拳打天下最成功的榜样。在中国的社会中,朱元璋的人生际遇,他的成 功曾给过多少英雄豪杰以启示! 朱元璋的另一个奇特之处,是他以贫寒的底层出身,竟然一跃成为皇帝 ,建立起绵延二百七十余年的大明皇朝,在这个朝代里,中华文明又一次被 推向辉煌的巅峰。他所建立的制度,奠定了明清两代的政治格局,他推行的 一系列政策影响了此后近六百年的历史。而这个皇朝深深打着朱元璋个人的 印记。 许多朋友都到过南京,游览过朱元璋的陵墓——明孝陵,都知道明孝陵 前面有一座大石碑,但是很少有人注意那碑上镌刻的是什么字。那座碑上只 有四个字,每个字都很大很大。那四个字就是“治隆唐宋”。什么意思呢? 那是称赞朱元璋对国家的治理比唐朝宋朝还要好。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那 可不是一般人,是清朝的著名皇帝玄烨,即清圣祖康熙皇帝。他曾经六次南 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 重。玄烨是一个有胸襟有眼光的皇帝,他的话可不是随便说的。从朱元璋的 作为和影响上町以看出,他是完全担当得起这四个字的。 但是,朱元璋又是一个被迷雾笼罩的神秘人物。他的身世,他的成功, 他的种种故事,一代又一代,说不清,道不明。他还是一个人们对其充满争 议、自身表现充满矛盾的人物。爱民,节俭,精力过人,智慧超人;专制, 独裁,猜疑好杀。究竟哪些才是他的真面目呢? 我们就从他的出生和身世说起。 这朱家和朱熹根本不沾边 中国人有一个传统,就是喜欢修家谱,尤其是族里有人当了大官或是发 了大财,成了后世家喻户晓的名人之后,更要显摆一番,叫大家都知道。在 新修的家谱当中,修谱人要把自己的家族说得很是枝繁叶茂,灿烂辉煌。人 们这样做的常规技巧就是要找一个曾经做过大官或者大学者等那种在历史上 风光过一阵的人,作为自己的先祖。明太祖朱元璋做了皇帝之后,当然也有 些御用文人想给他修家谱。大家可以从常理上揣摩一下朱元璋的心理,他是 不是也同样希望给自己找到一位很光鲜、很显赫、很辉煌、很拿得出手的先 祖呢? 但是朱元璋的想法和普通人不一样。他的确曾经命令儒臣给他写自己的 历史,但是这些儒臣要揣摩太祖的心理——应该写得好,还是写得不好?是 不是应该把太祖早年间生活贫穷困窘的事情,原原本本告诉大家?如果写得 很贫穷,太祖要是生气了怎么办?如果得罪了太祖,或许马上会给我们治罪 ,那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因此这些人就对太祖的家世做了很多粉饰,总是 说好话,说光彩的话。 可是没想到朱元璋却有更高的境界,他对儒臣们说:不能这样写家谱,要写 ,就必须实事求是地写,那种过于粉饰的文字,对后世子孙无益。 他觉 得儒臣们现在写出的这些东西完全是虚假的、浮夸的,不能给后世子孙留下 虚假的史实,让他们来盲目地借鉴。他告诉修家谱的人们,你们一定要原原 本本地把我的艰难身世讲述给后人。由此可见,明太祖是一个“圣睿之益圣 也”,也就是说,是在圣睿之人当中最圣睿的人。 明朝有一位学者叫做郎瑛,他写过一本书叫做《七修类稿》。郎瑛在这 本书中,对于朱元璋的身世,曾经做过一番评论。他说:“自古帝王之兴, 皆位逼势敌,有以成其私志。”什么叫“位逼势敌”呢?就是有相当高的地 位,有相当强大的力量,这样才可以和自己的对立面抗衡。任何一位帝王, 当他能够抗衡对立面巨大压力的时候,最后才能够实现他的愿望。接着他说 :“汉祖虽微,亦为泗上亭长。”什么意思呢?说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低微 ,但他至少还是一个泗上亭长,也就是相当于现任我们基层的乡长、镇长这 样一个职务,也属于国家干部,哪里有像我们太祖,这样不阶尺土而成就帝 业的呢?“岂特有如我太祖不阶尺土者耶?”没有像我明太祖这样连一尺土 地也没有的人。 现在的南京在元朝的时候叫集庆。在朱元璋蓄积了一定的军事势力,打 下了南京之后,据说有一批在现在的江苏省句容生活的朱氏家族的群众,兄 弟们一共四十多人,来到集庆找朱元璋。这些人并不是真心来参加朱元璋起 义军的,而是想借助朱元璋的势力来给自己耀武扬威的。这些人触犯了朱元 璋的法律,朱元璋就对他们毫不留情,严惩不贷,所以记载上说:“或不法 ,疏外之。”只要你犯法,不做好事,我朱元璋也不认你这门亲。这一个朱 家之族是什么人呢?朱元璋的先世确实在这里生活过,于是有人就附会说这 个句容的朱家就是历史上南宋的大学问家朱熹的后代。这个传说的起源是说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想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光耀的始祖,史料上原话怎么说 的呢?说:“上欲祖朱熹。”意思是朱元璋想要以朱熹为祖先。所以儒臣们 就想要把他这一段事情,写在朱元璋的家谱里,给皇上贴点儿金。 那位给皇上写家谱的人,继续问太祖,说:“熹之后乎?”说您是朱熹 的后人吗?朱元璋回答说:“否!”不是!斩钉截铁。所以那些妄意推测朱 元璋想要找一个辉煌先祖的人,也就泄了气。这些说法,说朱元璋想要把自 己的祖先描述得很辉煌,是一种传说,“盖瞽说也!”闭着眼睛瞎说。能够 打下江山的明太祖还是非常自信的,“我就是我,我就是从社会最底层无依 无靠,凭了自己的努力,凭了时势得到了我现在有的一切。”那些写家谱的 人实在是不了解朱元璋的心胸。那么,朱元璋不是贴金者牵强附会出来的名 人之后,那他究竟是哪里人呢?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