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教育/家教经典大师文丛

母爱教育/家教经典大师文丛
作者: (瑞士)裴斯泰洛齐|译者:李娟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2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母爱教育/家教经典大师文丛
ISBN: 9787512709690

作者简介

裴斯泰洛齐(1746—1827),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关注母亲的教育,提倡平民教育,提出了很多对当今家庭极具意义的革命性教育理念和方法。裴斯泰洛齐有着丰富的教育经验,其教育理念,尤其是幼儿教育理念至今影响着西方的幼儿教育。主要代表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隐士的黄昏》《天鹅之歌》等。这些著作满含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的独创看法。这些作品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至今都被教育者们认定为教育启蒙的必读作品。

内容简介

家庭生活的教育方面 在孩子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发现了一种由刺激和 力量构成的神圣机制。这种机制与爱和活动的内在素 质相对应,又通过爱和活动使孩子的天赋才能得到发 展。 源于爱和其他情感,我们能进行精神本性中更高 级的活动,我们的行为也变得神圣又令人向往。同样 ,在孩子的父母和亲属身上,我们也能发现一切神圣 、上进而有意义的因素,这些因素促使孩子及其父母 、亲属产生类似行为。并且,这些因素又与孩子更广 泛的生活环境相联系,对孩子的行为产生更高级、更 深远的影响。 1.父母的作用 孩子自身是促进自我发展的主要因素,父母的教 育也可以为孩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 长,前后两个因素密不可分、相辅相成。 因此,扮演父母的角色教育孩子的人,必须具备 父母精神。只有像父母那样对待孩子,他们对孩子的 教育才能见效。 即使孩子不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父母式的关心, 我们也要在孩子的教育中巩固、强化“父母”的概念 。既然我们将父母的关怀看作人类成长的主要因素, 那么就有必要将父母的关怀引入教育体系中。我们可 以通过教会或政府的帮助实现上述构想。如果教育体 系中仍缺乏父母式的关心,我们的教育效果依然不能 令人满意。虽然没有温饱之忧,虽然身在学校,但孤 儿因缺乏父母式的关心而在学习中动力不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父母的关怀,这样 他才能有爱的印象并给予别人爱。即使陌生人抚养孩 子长大,也必须确保他能得到父母式的爱。只有得到 这种爱,孩子才会有感激之情,才会信赖他人,才会 将天性中高尚的情感激发出来并变成实际行动。因此 ,没有亲生父母的孩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他人代为 教育。 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圣洁而高尚,这使得环境影响 具有了一定的精神价值,也有助于更高级的智力和情 感活动的发展。 所以,如果孩子吃的面包来自母亲手中,他会因 此而产生爱和感激之情;如果孩子吃的面包来自陌生 人手中或从大街上捡来,对其产生的影响则会有所不 同。孩子可以从商店里买袜子穿,母亲也可以亲手为 孩子织袜子。后者会使孩子感觉更舒服,也具有更深 刻的教育意义。母爱的刺激可带来欢乐,会在孩子的 内心世界产生不可磨灭的更高级的心理情感。正是这 种心理情感,使孩子对他人也产生爱、感激与信任, 并产生与这些情感相关的内在活动和外在表现。 由此可见,家庭生活是上帝为我们提供的教育环 境,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并充分利用。 2.爱的环境 家庭生活中,正面和反面的教育作用并存,人类 的内在倾向在这种环境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上帝赋予家庭生活强大的联合力。这种力量正是 爱的力量,足以激发每个人心中爱的能力。家庭生活 如果能产生纯洁、高尚的影响,那么就能成为人类教 育中最有力的影响因素。 在处处洋溢着爱的家庭环境中,可以想见,越聪 明善良的父母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获得比自己能够给 予的更多的爱和力量。任何教育形式都会产生一定影 响,孩子也会发生积极的变化。如果孩子有不友爱、 缺乏朝气与活力的表现,则表明爱的能力还未在他心 中完全形成,我们则要通过家庭环境予以其正面的扶 持与引导。 孩子生活在爱的环境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爱的 熏陶,对爱的反应能力和自身爱的能力都会不断增强 。如果得到家庭环境的正确引导,他就会更加成熟。 除了能很好地自我照顾外,他们还能主动满足父母的 需求。爱在他们身上已得到激发,所以他们才表现出 令人欣慰的行为。除了家庭环境,他们的爱还会表现 在各个方面。在爱的基础上,工作和仁爱、顺从和努 力、感激和勤奋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最终使孩子表 现出诚实品质并具有朝气。 一个有爱的人,内心和外部活动都会表现出爱, 并会不遗余力地追求他所爱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思维与活动协调一致的智慧便应运而生。在爱的驱使 下,我们会将智力和良心体现在一切行动中,并不断 追求自己的目标,最终能增长见识、撒播仁爱。 3.父母的参与 成功的教育需要父母参与,更需要父母神圣的爱 和高尚的情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清楚孩 子的发展状态,认清外部环境对孩子可能产生的影响 ,并以此为基础对孩子施加各种影响。在父母眼中, 孩子与世界不同,孩子不能容纳所有事物,也不能接 纳所有情感。因此,对孩子的教育要有所侧重,同时 又要小心翼翼。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国王,还是粗俗的 村野匹夫,都不能对世界的一切要求置之不顾,更不 能有悖于孩子的正常发展需求。“如果以孩子为代价 而获得整个世界,我会得到什么?我又会失去什么? ”这句话引人深思,更要求我们在教育中慎重行动。 要想在教育中取得成功,父母必须在一定程度上 控制孩子的生活环境,并有能力排除所有不利因素。 此外,父母还要在特定环境中激发孩子的爱,并引导 孩子将爱运用到各种活动中。父母要有不怕困难的勇 气,还要有耐心耐力,即使要做出自我牺牲也毫不退 缩、毫无怨言。 成功的教育需要这样的父母,我们需要这样的父 母。这样的父母也是孩子需要的父母。如果不从教育 、不从父母着手而空谈改善人类生活,我们只是纸上 谈兵。只有立足于正确的起点,只有找到正确的方向 ,我们的伟大事业才能成为现实。 4.父母的引导 孩子尚且读不懂揭示人类奥秘的书,需要得到家 长的帮助。只有具有纯洁的父母之情的人才能读懂这 类书籍,才能为孩子提供指导。 在这些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造物主神圣的能力 ,可以感受到人间纯洁、高尚的情感,可以感受到浓 浓而又质朴的父母亲情。只有内心有爱的人才能感受 到这些情感,才能感受到这种能力。书中的字词是这 种能力的表达,也是情感表达的中介。唯有用父母对 孩子的爱及各种社会关系,才能唤醒孩子的这种能力 。看到孩子生命和灵魂中充满喜悦,父母脸上就会洋 溢着爱的温暖,眼睛里就会放出兴奋的光芒;看到自 己怀里的孩子安详的表情,父母就会心情舒缓,得到 极大程度的满足,并充满对生活的希望;看到孩子眼 中对自己的感激之情和幼稚的依赖之情,感受到孩子 对自己的依赖无人能及时,父母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些场景,都会激发父母好好爱孩子、好好教育孩 子的动力。 对于那些父母希望孩子进行的活动,天真无邪的 孩子可以兴高采烈地进行,并一直兴致不减;对于那 些父母期望孩子避免的事情,孩子乖巧地避而远之— —孩子的这些行为,都会打动父母心中最神圣的情感 。 还在襁褓之中时,孩子就得到了爱,并能回应爱 、感激、信任的情感。随着自身的成长,孩子不断发 展质朴的心灵。目睹这一切变化,父母内心会受到深 深触动。看到孩子的生活,感知到孩子的幸福,父母 心中的幸福感会更加强烈。受到这种情感的鼓舞,父 母心中会形成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即全心全意对待 孩子。父母有责任这样做,也需要果断地采取一切措 施,保持孩子身上纯洁、神圣的因素,使孩子健康地 成长和发展。 孩子身上纯洁、神圣的因素来自生命深处。即使 身处世界上肮脏事物的包围之中,他依然能出淤泥而 不染。如同世界上最娇嫩的植物一样,孩子需要养料 和温暖,更需要保护和宽容。这一切,孩子都能从父 母的保护和慈爱中得到。在这些影响下,孩子不断成 长、成熟,不断获得爱和力量,最终成为一种对父母 的爱与活力的反映。孩子获得那样的感情和希望并表 现出那样的行为时,父母就能感受到自己力量的伟大 。 父母神圣的力量可以培养孩子高尚、优良的品德 。通过耐心和关怀,父母帮助孩子在美德方面逐渐走 向成熟。教育过程中,我们要谨慎地跟随感觉天性并 在其限度内采取行动。在个体发展中,感觉天性是其 中一个基本因素,但超出限度则会产生不利影响。因 此,我们要发挥恰当且完美的指导作用,时刻避免过 犹不及。具备合理的指导和判断能力后,我们就能保 持孩子的天真无邪和爱心,保持孩子质朴的直率。这 也是理想教育的最高目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 要防止孩子坠入错误和腐败的深渊。唯有这样,才能 保住孩子心中神圣的元素,才能使孩子与父母心心相 印。 如果唤醒了孩子的良知,那他就会在内心之中展 开感觉本性与自我本质中较好的一面的斗争。父母的 坚定信念与温柔爱意,会使孩子的行动目标更为明确 ,也会将父母自身的力量与孩子的力量融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孩子更大的进步。 我们追求的教育需要建立在理想的家庭生活和父 母力量之上,需要稳妥而循序渐进地采取行动措施, 需要恰如其分地引导孩子克服面临的困难,需要持续 不断地鼓励孩子追求更高、更好的生活。但是,现实 生活中,这样的父母屈指可数,这着实令人感到遗憾 。 在自私自利、奢华无度的世界中,人们之间以压 力相互控制。各种战争此起彼伏,其主要特点是反对 更高尚的本性、反对真理、反对爱。父母们同样生活 在这样的世界中,这一世界既简单又复杂。 父母要唤醒孩子追求爱与真理的本能。他们原本 的生活简单、纯洁,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虚伪、 复杂。城市生活的虚伪使人性中高尚的元素渐渐消失 ,各种图谋不轨的势力扰乱了人类的心智,使人类的 爱心支离破碎,使人类的精力不能有效释放,使人类 的情感遭到亵渎。在众多如上的邪恶势力与人类高尚 本性的对抗中,儿童有些不知所措。教育的最终目的 是使人类获得、保持高尚的本性,但儿童分辨能力差 ,在诡异的环境中误入歧途也属正常。令人欣慰的是 ,人类没有消沉,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一直追求内心 世界的进步,并通过追求爱、进行爱的活动不断提高 自身。 在人类的教育中,我们必须在真实、正确的基础 上不断探索,在合理、恰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大自 然将永远存在于此,而人类也一直将自己的父母之心 视为高尚而伟大的情感。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平民 百姓,都认同上述真理。尽管世界的腐败会产生不利 影响,也有可能腐蚀教育,但父母之心与教育中好的 方面会一直结合在一起。不可否认,这种腐败对人类 心灵中神圣的因素有一定侵蚀作用,也会限制、干扰 个人的家庭生活,甚至将人引入歧途。即便如此,正 面的努力与力量一定会将其战胜。 P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