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的红汗

贵妃的红汗
作者: 孟晖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2.00
折扣购买: 贵妃的红汗
ISBN: 9787305075278

作者简介

孟晖,女,20世纪60年代出生,达斡尔族。1987年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本科学习,1990年肄业;1990—1993年至法国留学。现居北京。作品有长篇小说《盂兰变》。文化史研究著作及研究性随笔《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花间十六声》《潘金莲的发型》《画堂香事》《贵妃的红汗》等,译作《西方古董鉴赏》《我不是杀人犯》《战争与电影》等。

内容简介

澡豆 有个乡下老头儿,从来没进过城,城里人用的东西,他都不认识。 但是他的儿子进城工作了,有一次从城里买了点心带回乡下的家, “乡下老头儿”吃了,觉得特好吃。再有一次,儿子回家时给他带回了 一块香皂,老头还以为是点心,一口咬下去:怎么这么难吃啊?! 不知道其他人是否也听过这个笑话? 我是在很小的时候,当时肯定还没有上学,有个小朋友先从大人 那里听到这个笑话,然后学舌给一起玩的伙伴。不知为什么,一群小 孩儿全都觉得老头儿咬香皂这个情节特别可笑,于是有那么几天疯 狂地互相来回讲述,还一遍遍地模仿啃过香皂之后满嘴苦辣拼命咳 嗽的样子,然后哈哈大笑。不正常的兴奋终于引起大人的注意:不许 学了,太贫!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就学着笑话乡下人!——从那以后, 我懂得了,笑话乡下人是可耻的行为。同时,懵懵懂懂的,又觉得非 常奇怪:乡下人连香皂都不认识吗?乡下人真的很傻啊! 随着年龄渐长,似乎渐渐领会了这样一个笑话之所以会在我的 童年出现的原因——我家居住的那个“小西天北二区”,就是二十世 纪五十年代为了安置招工进城的农村人,由政府简单规划并盖建起 来的一个“临时性小区”,简陋,土气,朴素,清寒,混合着农民与市民 的气质,虽然就在八百年古都的近郊,但是却没有一天的昨日历史, 不过,却充满对美好未来的坚信。如果仅仅以我自身的经历,再结合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读解“老头啃香皂”的笑话,似乎并不是什么难 事,从中可以很容易感受到西方化、现代化如何进驻中国人的人心, 工业化、城市化造成的观念意识中的城乡对立,等等。 然而,这个笑话早就存在,早在我出生之前不知多少个世纪,就 流传过,就引发过笑声: 王敦初尚主,如厕……既还,婢擎金澡盘盛水,瑁璃盏盛澡 豆,因倒着水中而饮之,谓是“干饭”。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纰漏”) 用今天的话说,这个笑话是故意“糟改”王敦。编派他做了驸马 爷,却对皇家的生活品质一点没概念。上罢厕所,女奴奉上盛在玻璃 碗里的澡豆,却被王敦误当成了“干饭”,将其倒在水里,喝下了肚。 既然澡豆是用于便后洗手的环节,因此倒是不难明白它是一种卫生 用品。原来,那个嘲笑乡下老头不认识香皂的笑话,至晚在《世说新 语》成书的时代,亦即南朝初期,也就是五世纪上半叶,其“原型”早就 已经广为流传。不过,由于生活方式的演变,在相隔千年的两个笑话 中,还是有些细节的不一致。香皂,我们都知道是什么样子,小块的 圆形或椭圆形固体,与中式“点心”在形态上有某种相似性。王敦所 面对的“澡豆”,却怎么会被倒进水里?又怎么可以直接喝下去?它 的准确功用又是什么? 在历代医典中,其实存在着众多的关于澡豆的记载。就以相传 为初唐大医学家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年)来说,其中《备急千金要方》“面药”一节有具体制作方法七种,《 千 金翼方》也录有四种配方。初看上去,这些配方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如“洗手面,令白净悦泽,澡豆方”: 白芷、白术、白鲜皮、白蔹、白附子、白茯苓、羌活、萎蕤、栝楼 子、桃仁、杏仁、菟丝子、商陆、土瓜根、芎劳(各一两),猪胰(两具 大者,细切),冬瓜仁(四合),白豆面(一升),面(三升,溲猪胰为 饼,曝干、捣筛)。 上十九味,合捣筛,入面、猪胰拌匀,更捣。每日常用,以浆 水洗手面。甚良。 看着方子中多种多样的成分,似乎很难猜出能做成什么样的制 品,其用途又何在。然而,《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贾府女眷赏桂花吃 螃蟹的时候,有个细节,凤姐“又命小丫头们去取菊花叶儿、桂花蕊熏 的绿豆面子来,预备洗手”。另外,《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里还有个 很夸张的情节,写丫鬟长姐为程师爷的烟袋点火之后,嫌这位腐儒气 味不洁,于是拼命洗手: ……扎煞着两只手,叫小丫头子舀了盆凉水来,先给他左一 和右一和的往手上浇。浇了半日,才换了热水来,自己泖了又 泖,洗了又洗,搓了阵香肥皂、香豆面子,又使了些个桂花胰子、 玫瑰胰子。……直洗到太太打发人叫他,才忙忙的擦干了手 上来。 为洗手而预备“桂花蕊熏的绿豆面子”,或者洗手时“搓”“香豆面 子”,都显示,传统生活中,习惯于用豆面作为洗洁品,想来,豆面可以 比较有效地去污、去油、去异味。再看《千金方》中各种澡豆的配方, 无一例外的,都以豆子的细末作为主要原料之一,比如这里具体所引 的方子就用到“白豆面”“一升”,这就说明,澡豆乃是一种以豆末为主 的制品。至于配方中的其他各种原料呢?如医书中已经指明的,是 起着“令白净悦泽”之类的美容、润肤作用。也许,最让人惊奇的就 是,在公元六世纪的卫生用品制作中,已经如此讲求美容的功能,《千 金方》介绍的多种澡豆做法,配料不同,保养皮肤的重点也各异。 也就是说,在《世说新语》成书的时代,以及该书所收录的轶事产 生并流行的时代,便后洗手,至少在贵族生活中已经是公认的规矩, 并且,在这个卫生环节当中,还要使到“澡豆”这一人工制成的洗洁 品。《北堂书钞》里有一条记载:“魏武《上杂物疏》云,御杂物用有纯 银澡豆奁……”如果这条史料可靠,那么,澡豆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是 上层阶级常用的清洁品了。另外,相传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 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也记有“荜豆香藻法”: 荜豆一升,白附、芎劳、白芍药、水栝蒌、章陆、桃仁、冬瓜仁 各二两,捣筛,和合。先用水洗手面,然后傅药,粉饰之也。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