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性命圭旨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作者: 责编:刘浜江|校注:汪登伟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原售价: 43.00
折扣价: 29.30
折扣购买: 性命圭旨校注--道教典籍选刊
ISBN: 978710115751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玉液炼形法则 初学之人,平素劳碌,乍入圜中,一旦安逸,逸则 四肢不运动,安则百节不流通。以致脉络壅塞,气血凝 滞,此通关荡秽之法不能无也。 此法先用行气主宰,照在玄膺一窍。此窍可通气管 ,即《黄庭经》所谓“玄膺气管受精符”是也。少顷, 则津液满口,如井水然,微潄数遍,徐徐以意引下重楼 ,渐达膻中、尻〔一〕尾、中脘、神阙,至气海而止。 就从气海分开两路,至左右大腿,从膝至三里,下脚背 及大拇指,又转入涌泉,由脚跟脚弯循大腿而上至尾闾 ,合做一处,过肾堂、夹脊双关,分送两肩、两膀、两 臂至手背。由中指转手掌,一齐旋回。过手腕,由胸傍 历腮后,从脑灌顶,复下明堂、上腭,以舌迎之,至玄 膺而止。此为一转毕。稍停,又照前行功,则壅滞之处 渐次疏通,不惟贯穿诸经,亦能通达诸窍,即《心印经 》所谓“七窍相通,窍窍光明”是也。盖吾人灵明一窍 ,六合而内,六合而外,本无不周,本无不照。其不能 然者,为形所碍耳。直要炼到形神俱妙,方纔与道合真 。 夫行气用眼者,何也?故施肩吾曰:“气是添年药 ,心为使气神。若知行气主,便是得仙人。〔二〕”昔 人谓“目之所至,心亦至焉〔三〕;心之所至,气亦至 焉〔四〕”,斯言近之矣。炼形用液者,何也?道家谓 之荡秽。玉液是津,玉池是口。《黄庭内景》云:“口 为玉池太和官,漱咽灵液灾不干,体生光华炁香兰,却 灭百邪玉炼颜,审能修之登广寒。”盖液中有气,气中 有液,液气相生,日充月盛,为金液之基,作润身之宝 。况能穿关透节,无处不到。古歌曰:“华池神水频吞 咽,紫府元君直上奔。常使气通关节透,自然精满谷神 存。〔五〕”夫玄膺一窍,乃是津液之海,生化之源, 溉灌一身,皆本于此。故太上云:“舌下玄膺生死岸, 子若遇之升天汉。”《法华经》颂云:“白玉齿边流舍 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心内醍醐滴滴 凉。〔六〕”此乃小玉液炼形法也。 人之孔窍所以通乎其虚,达乎其气,而周流于一身 之内焉。一或有所蔽塞,则为瘀痰、为壅血,而一身脉 络不能相通,便生疾病〔七〕。今以此法日行三、五次 ,但得气血流通,百脉和畅。病既去矣,止而勿行。此 与“退藏救护”是为表里,二段并行而不相悖。 …… 校注 〔一〕「尻」,诸本同,疑当作「鸠」。 〔二〕此诗萧廷芝《金丹问答》引为三茅真君作, 陈致虚《金丹大要》引为茅真君《靖中吟》。 〔三〕俞琰《玄学正宗》云:“目之所至,心亦至 焉,故内炼之法,以目视鼻,以鼻对脐,降心火入于气 海,盖不过片饱功夫而已。” 〔四〕张介宾《景岳全书》云:“盖心之所至,气 必至焉。心有疑惧,心不至矣。心有不至,气亦不至矣 。”又,儒者多有志、气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