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38.80
折扣购买: 上海下午茶
ISBN: 9787549642731
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老三届”中学生,一九七七级大学生,上海高校教师,常在电台播讲上海故事、城市精神。出版过《品读沙龙》《写前训练》《警察实用口才》《上海格调》《上海故事》《政法风云》等作品。
上海底气 2003年非典肆虐的时候,卫生部有位官员感叹道:“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 汤飞凡是我国第一代病毒学的大师级人物, 1929年哈佛医学院细菌系毕业时,因为导师的强烈要求,他决定留在美国深化他的病毒学研究。 一封从上海寄来的书信,改变了汤飞凡的人生计划,他举家回沪,出任上海的“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前身)细菌系副教授。 汤飞凡回沪后,曾从一个下属受潮皮鞋上的绿毛里,研究并生产出中国最早的斑疹伤寒疫苗,抵御天花流行病,使中国比全球提前16年灭绝了天花,国际舆论说他是旧中国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写信召汤飞凡来上海的是他的恩师,也是被他当作精神教父的颜福庆。 颜福庆是创办上海医学院、上海肺科医院的公共卫生鼻祖,他 1882 年出生在上海江湾,他的祖父乾隆末年躲避海盗,从福建沿海逃难来沪,被一位上海牧师收留。 1910年,颜福庆从耶鲁大学医学院毕业回国,在湖南雅礼医院做医生。 雅礼医院是耶鲁大学毕业生创办的西医医院,那时他们将“耶鲁”(Yale)音译成“雅礼”,取自《论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1912年,湖南都督谭延闿突发高烧,持久不退,很多老中医诊治都没有效果。颜福庆听闻后,毛遂自荐,他问清了病情,测量了体温后,诊断为大叶性肺炎,开始对症治疗,几天后,谭延闿就退烧康复了。 颜福庆跟谭延闿成了经常来往的朋友,两年后,谭延闿将长沙潮宗门正街的一栋巨室宅地,批给颜福庆创办了“湘雅医学专门学校”,汤飞凡就是这里的学生。 1910年底,一场肺疫从俄罗斯传入满洲里,迅速蔓延,四个月里就波及五省六市,死亡四万多人。 清廷召剑桥毕业的伍连德当总医官,急赴东北总督抗疫。 那年,伍连德在上海的报纸上发表文章,倡议成立中国自己的医生学会。东北抗疫,颜福庆又抓住这个时机,赶往东三省支援抗疫,他与伍连德一起用了四个月,在没有外国医生的帮助下,扑灭了20世纪那场 最大的瘟疫。 1914年5月,颜福庆、伍连德联合了21位医师,在其中一位叫俞凤宾的医师的诊所(上海池滨路41号,今慈溪路)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推选颜福庆为会长,伍连德为书记兼《中华医学杂志》总编。 中华医学会除了开展学术交流,还注重预防疾病的公共卫生。颜福庆在吴淞建立卫生公所,将公共卫生、流行病学列为上海医学院的基本学科,培养了一批预防传染病的专门人才。 经过百年传承,这些公共卫生经验和医学专家形成了抵御流行病的“上海底气”。 上海是一首交响乐,teatime是第二乐章,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