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46.00
折扣价: 27.20
折扣购买: 中国散文年度佳作(2017)
ISBN: 9787203103424
石耿立,笔名耿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授,当代**散文家、诗人。 2014年第五期《北京文学》封面人物,获《人民*报》与中国作协“美丽中国”奖:作品获第四届在场主义散文奖、第六届老舍散文奖、《中国作家》第二届“中山杯”华侨华人文学奖:散文集入围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山东省第二届泰山文艺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和**多家**选本选载,有广泛的影响。 《缅想的灵地》列《北京文学》评选“2010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悲哉,上将*》201O年列《北京文学》评选“2009年中国当代文学*新作品排行榜”:散文多次名列中国散文排行榜前列。 曾出版《遮蔽与记忆》《无法湮灭的悲怆》《藏在*间》《青苍》《缅想的灵地》《新艺术散文概论》等十余本散文集。
纸上的李白 从这个意义上说,李白的书法,是**,可以点 纸成金。 李白的字,到宋代还能找出几张。北宋《墨庄漫 录》载,润州苏氏,就藏有李白《天马歌》真迹。宋 徽宗也收藏有李白的两幅行书作品《太华峰》和《乘 兴帖》,还有三幅*书作品《岁时文》《咏酒诗》《 醉中帖》,对此,《宣和书谱》里有载。到南宋,《 乘兴帖》也漂流到贾似道手里。 只是到了如今,李白存世的墨稿,除了《上阳台 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张。问它值多少钱,那是对 它的羞辱,再多的钱,在它面前也是一堆废纸,不值 一提。李白墨迹之少,与他诗歌的传播之广,反差到 了**。但幸亏有这幅字,让我们穿过那些灿烂的诗 句,找到了作家本人。好像有了这张纸,李白的存在 就有了依据,我们不仅可以与他对视,甚至可以与他 交谈。 一张纸,承担起我们对于李白的所有向往。 我不知该谴责时光吝啬,还是该感谢它的慷慨。 终有一张纸,带我们跨过时间的深渊,一看见李 白。 所以,站在它面前的那一瞬间,我外表镇定,内 心狂舞,顷刻间与它坠入爱河。我想,九百年前,当 宋徽宗赵佶成为它的拥有者时,他心里的感*应该就 是我此刻的感*,他附在帖后的跋文可以证明。《上 阳台帖》卷后,宋徽宗用他**的瘦金体写下这样的 文字: 太白尝作行书,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 两忘,身在世外, 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 也。 根据宋徽宗的说法,李白的字“字画飘逸,豪气 雄健”,与他的诗歌一样,“身在世外”,随意中出 天趣,笔意不输任何一位书法大家。黄庭坚也说:“ 今其行*殊不减古人。”只不过他诗名太盛,掩盖了 他的书法知名度,所以宋徽宗见了这张帖,才发现了 自己的无知,原来李白的名声,并不仅仅从诗歌中产 生。 那字迹,一看就属于大唐李白。 它有法度,那法度是属于大唐的,庄严、敦厚, 饱满、圆健,让我想起唐代佛教造像的浑厚与雍容, 唐代碑刻的力度与从容。这当然来源于秦碑、汉简积 淀下来的中原美学。唐代的律诗、楷书,都有它的法 度在,不能乱来,它是大唐艺术的基座,是不能背弃 的原则。 然而,在这样的法度中,大唐的艺术却不失自由 与浩荡,不像隋代艺术,那么拘谨收压,唐代是在规 矩中见活泼,收束中见辽阔。 这与北魏这些朝代所做的铺垫关系极大。年少时 学历史,*不愿关注的就是那些小朝代,比如隋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