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
作者: (美) 达契尔·克特纳
出版社: 中译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35
折扣购买: 敬畏之心
ISBN: 9787500178156

作者简介

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是第一位被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积极心理学奖项的获奖者。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教授并担任该校和平与幸福发展中心主任。他的研究关注道德、权力,以及爱、同情和感激等社会情感。他曾获西部心理学会的杰出研究贡献奖、文学与科学杰出教学奖等奖项。他是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员,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会员。目前为止已经有多部著作,在权威期刊上发表数百篇文章。

内容简介

我向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讲授过幸福,而我之所以最终会从事这项工作,却并非理所当然。在我一生的多数时间里,我都是一个相当紧张焦虑的人。第一次上冥想课,当别人高喊“我的身心燃起一团紫色火焰”时,我却哈哈大笑,然后就被赶出了课堂。但是,生活无非就是按部就班地做自己那份工作,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惊喜。所以,几乎每一天,在各种不同的教室里,从幼儿园的圆形地毯到伯克利的演讲大厅,从教堂的后殿到监狱的高墙内,从医院的无菌会议室到大自然的聚会场所,我都在向人们传授怎样发现生活的美好。在这样的求索中,我们追寻的是一个永恒问题的答案,而这个问题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方式追问了几千年,那就是如何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一种充满欢乐和共享的、有意义的生活,能带给我们价值感和归属感的生活,能改善周围的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活。二十年来,我一直在讲授幸福,现在终于有了一个答案:找到敬畏。当遇到我们无法理解的宏大神秘事物时,我们会心生敬畏。为什么我建议你从这样一种转瞬即逝的情绪中找到幸福呢?这是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很难简单加以描述,它往往源于出乎意料的事件,引领我们走向神秘且充满未知的世界。因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敬畏;因为这样做不需要金钱,也不需要焚烧化石燃料,甚至都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研究表明,每天只需几分钟便足以做到;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中都存在一种对敬畏的基本需求,只要我们花点时间去思考,就很容易找到它;也因为我们每个人,无论背景如何,都能找到各自有意义的敬畏之路;还因为短暂的敬畏对你的心灵和肉体,还有你要做的任何事情都同样有益。我对你读这本书的期望很简单,那就是你能找到更多的敬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将为你呈现四种描述。 ...... 不过,敬畏又如何呢?它是不是一种重要的情绪呢?对于我们是谁这个问题,它算不算一种普遍存在的核心要素,就像恐惧、愤怒或快乐一样呢?如何对敬畏进行科学的研究,衡量这种语言无法表达的感觉呢?其产生过程如此难以解释,我们能否将它可靠地引入实验室呢? 十五年前,我和我的博士生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科学家开始在实验室里寻找敬畏。通过对大脑和身体的新测量方法,流泪和毛发直立(即毛囊周围小肌肉的收缩)等身体反应,打寒战之类的感觉,以及对敬畏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和行为的证明,我们逐渐描绘出这种难以捉摸的情绪。我们研究了当靠近一棵大树或眺望一片辽阔的风景,沉浸在体育赛事、朋克摇滚演出和舞蹈的持续欢腾中,或是在祈祷、冥想、瑜伽和致幻过程的神秘感受间,以及在音乐、视觉艺术、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巅峰体验里,我们是如何感受到敬畏的。科学发现了敬畏,引出了我要给你的第一种有关敬畏的描述。 在科学出现之前,人类以文化的形式理解敬畏感。因此,我们将要探讨的第二种描述是文化如何保存敬畏。这个故事涉及我们如何为了分享敬畏的体验而创作音乐、视觉艺术、宗教、小说和电影。通过这些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在我们称之为自己的文化中,那些宏大的神秘事物是如何触动我们的内心的。敬畏激发了数万年前土著人的叙事、典礼、仪式和视觉设计,你可以认为这些是我们最早的敬畏科技。敬畏建构了传说、神话、寺庙和宗教的神圣文本,它跳出了绘画、照片和电影,从戈雅到柏林的街头艺术家,再到宫崎骏的电影,无不蕴含着敬畏的元素。而且,你可以在自己的身体里觉察到敬畏,在几乎每一种音乐中感受它的形态,从西非的科拉琴声到印度的拉加曲调,再到尼基·米纳杰(NickiMinaj)的歌曲。 科学倾向于归纳,而文化形态渴望理想化,且往往是某种形式的完美。我们要探讨的第三种对敬畏的描述,是更加个人化和主观的。当我问人们如下这个问题并倾听他们讲述的故事时,我明白了这一点: 当你邂逅一个宏大的神秘事物,改变了你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这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敬畏体验呢? 如果你空闲下来,可能会想到你自己的一个关于敬畏的故事。 我所听到的人们讲述的故事揭示了有关敬畏的永恒真理。一位四肢瘫痪的前奥运会运动员,看到他从脊柱的灾难性损伤中恢复过来迈出第一步时感到的敬畏;或者是当科尔特兰刚刚爆红的时候,坐在他的音乐会前排座位上感到的敬畏;又或者是来自阿布格莱布监狱b的一位中央情报局的女性,在她凝望幼发拉底河的流水时对自己的和平主义所感到的敬畏。 被这些故事感动的我,从医生、作战老兵、职业运动员、囚犯、作家、环保主义者、诗人、音乐家、画家、摄影师、电影制作人、牧师、土著学者、宗教朝圣者、助产士和临终关怀工作者那里收集了他们个人的敬畏故事。关于患病者的勇气和大自然如何改善战争创伤的故事,关于音乐如何让我们在陌生的土地上安家的讲述,关于濒死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以及我们如何理解这种特别的体验。每一个人的故事都以科学无法捕捉的特殊性、隐喻、形象和语言揭示出第一人称的真实感受,而各自的文化形态只是近似的。 这三种有关敬畏的叙述——科学的、文化的与个人的——共同形成了我们对如何找到敬畏的理解。我将要探讨的生活的八种奇迹,包括他人的力量、勇气和善良,舞蹈和体育等活动中的集体运动,自然,音乐,绘画和视觉设计,神秘的邂逅,遭遇生死,以及重要的观念或顿悟。作为对这些奇迹的回应,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敬畏呢?只要我们稍稍停下来,敞开心扉,会发现它们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有着如此多感受敬畏的机会。 敬畏如何改变我们?通过平息我们自体的,或者说是自我的那些絮絮叨叨、不断自责、跋扈和势利的声音,并赋予我们合作的能力,敞开我们的内心接纳奇迹,并看到生活的深层意义。 为什么要敬畏?原因在于,作为一种非常社会化的哺乳动物,我们在悠久的进化过程中,那些以类似敬畏的行为模式与他人紧密团结的个体,在面临威胁和未知事物时有着更好的表现。也因为,在当下社会为了兴旺发达而进行的算计中,敬畏带给我们快乐、意义和归属感,以及更健康的身体和更富创造力的头脑。 最后一个关乎敬畏的经历促使我写作本书,而我并不愿意成为这个故事的一部分。那件事发生在2019年1月,一个狂风大作的日子。 我们对敬畏的体验,与我们身处其中的文化,以及我们在宇宙中的位置息息相关。敬畏的体验因不同文化而异,但它也是一种普遍的情感。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达契尔·克特纳收集了来自二十六个国家的敬畏故事,出于不同的宗教背景、经济发展阶段、政治结构和自我意识社区。这些地方的人写下了他们认为广阔而神秘的事物。达契尔·克特纳团 队花了数年时间翻译这些故事,然后将它们归类为回答以下问题的不一样的方式:你在哪里找到敬畏? 如果你遭遇生活的不平或是不幸,敬畏几乎总是在附近,是面对生活中的损失和创伤时人的治愈和成长的途径。那些拥有财富或地位的人反而可能会发现他们更难接近敬畏。在过去动荡的几年中,大量的人从敬畏中找到安慰。事实上,敬畏似乎正成为人们下一步关注的焦点。如果说新冠大流行之前的时代精神是关乎“勇气”和“成长心态”,那么我们中的许多人现在都寻求放松自己的思想,获得更大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