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火孩子才会听(给小学生父母的70个教子提案)

不发火孩子才会听(给小学生父母的70个教子提案)
作者: (日)亲野智可|译者:袁淼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25.00
折扣价: 19.30
折扣购买: 不发火孩子才会听(给小学生父母的70个教子提案)
ISBN: 9787508626642

作者简介

亲野智可等,1958年出生,本名杉山贵一。在静冈县公立小学担任教师23年,善于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传授家长育儿经验。出版过多部育儿作品,在日本亚马逊网站销量位居榜首。并有多部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在台湾发行。

内容简介

比教育更重要的是爱 与其教育不如爱 比教育更重要的是爱。 教育只不过在爱之后顺应而来。 首先要做的,是用爱将孩子的心盛满。 让你的孩子亲身感受到你浓浓的爱。 让你的孩子亲身感受到自己对父母是多么的重要。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个时候就是教育最好的出 发点。 如果没有这一步,不管怎么花力气去教育,肯定效果 不好。 我亲眼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了。 过于严格的教育会适得其反 举个例子,我们就叫这个孩子小A吧。 小A的爸爸是个十分严厉的人。 吃饭的时候必须保持端正的姿势,必须遵守餐桌礼仪。 哪怕发现筷子在饭碗和菜盘间游移,都会张口训斥。 不仅在吃饭的时候,任何事情做不好都要遭到责骂。 脱下的鞋子要摆好啊,换下的衣服要叠整齐啊,总之 任何事都要一板一眼地做好。 只要出现一点点差错,就会被严厉批评。 甚至有时候还会动手。 小A的妈妈慑于丈夫的威严,也不敢上前阻止。 那么,在家里是这样的小A到了学校又是什么光景呢? 在学校里没有吓人的父亲,他就能过得愉快吗?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内心没有储上满满的爱,他也不知道对别人付出爱。 由于始终处于被害妄想中,因为一点儿小事就会跟同学 打起来。 而且,没有父亲在身边,生活态度也令人担忧。 不管是学习还是活动,完全没有干劲。 这位父亲原来是想好好教育培养自己的孩子,结果适 得其反了。 与父母亲近,让孩子们更踏实 此外,还有这样的例子。 小B的爸爸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要转换工作地点。 也就是说,这个月他在家里正常生活,正常上班。 下个月就要到别的地方上班,单身赴任一个月。 爸爸不在的时候,小B就跟妈妈两个人生活。 因为妈妈也要工作,所以小B自己一个人待着的时候 很多。 爸爸离开的一个月里,学校的老师们就会发现小B非 常不同。 跟同学打架啦,上课走神啦, 扫除的时候偷懒啦,不能配合小组活动啦,等等。 爸爸在家的一个月里,能每天见到爸爸, 所以,小B每天都能感受到浓浓的父爱。 每天与爸爸一起玩耍、聊天, 与爸爸一起洗澡,爸爸还给小B搓背按摩,小B非常 幸福。 而爸爸离开的一个月间,小B的生活态度就会180度转弯。 爸爸在家不在家,能在小B身上明显地感觉到。这两 种时候的小B,简直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爸爸在的时候,小B就浑身洋溢着幸福,甚至感染到 身边的人。 也不和同学打架了,也能集中精力学习。 扫除和小组活动都能尽心尽力地完成。 是个非常自觉守纪律的好孩子。 爸爸在家期间,不用老师和妈妈教导,小B就能把自 己的生活处理得很好。 只是每天早上短短的亲子时间,就能带来这样大的 不同 有个女生名叫小C,有时候会梳着整齐的三股辫儿来上 学,有时候就披散着头发。 据说早上如果妈妈有时间,就会帮她梳好辫子。 那个时候,就可以跟妈妈说好多话,妈妈也会爱怜地 抚摸小C的头,是一段相当甜蜜的亲子时间。 相反,妈妈没有空的时候,小C就只能披散着头发急 急忙忙地来到学校。 梳三股辫儿的日子里,小C的情绪很平稳,学习生活 很顺利。 与同学也相处得很好,能积极地投入学校生活。 相反,没梳头的日子里,她的情绪就很不稳定。 经常与同学发生争吵,老是精力不集中。 有了弟弟妹妹,世界一下子改变了 小D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不但可以自己做得很好,对同学们也很亲切。 但是,当小D家里多了一个小孩子,她就完全改变了。 不但自己的生活开始混乱,对同学们的态度也180度 大转弯。 不论在学校还是在家,经常没来由地放声大哭。 大人们知道了原因之后,就开始多注意花心思在小D 的身上。 于是,小D渐渐回复到以前的模样。 给孩子爱,跟给他们每日三餐一样重要 在学校,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 我想幼儿园和托儿所也是如此吧。 经历了太多这样的实例,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 对孩子们而言,爱像每日三餐一样必不可少。 对孩子们而言,要像给树浇水一样爱护他们。 如果没有爱,一切教导就全白搭。 有了爱,才有了教育的可能。 让孩子们感受到爱是很重要的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疑问, 前面的小A的父亲,难道不爱他吗? 这应该是不可能的。 我想小A的父亲,是用自己的方式爱着小A的。 严格的家教也是爱的一种表现。 小B的父亲,出差在外也一定是爱着小B的。 小C的母亲,没给孩子梳头的日子里,也是一如既往 地爱着小C,这点毋庸置疑。 小D的母亲,即使又生了小孩子,也不会就不再爱小D的。 每个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满满的爱。 但是为什么不能传达给孩子们呢? 这是因为孩子们没能感受到家长的爱。 这里所说的“对爱的实际感受”,对孩子们是非常重要的。 小B肯定知道父亲是为了自己在努力工作, 小D也应该明白母亲是因为要照顾小婴儿所以一时忽 略了自己。 但是明白个中道理,并不能让孩子们满足。 实际上,在日常交流沟通与接触中,如果孩子们没能 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他们就不能得到满足。 孩子们每时每刻心里最想知道的,是自己究竟有没有 被父母放在心上,有没有被父母所爱。 这种爱的赋予和表达,并不是可以一次性完成的动作, 而是需要时时刻刻去表现的。 昨天早上亲亲热热地送孩子出门上学了,今天早上就 不用做了。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 也不能说昨天梳了三股辫儿,今天就不用梳了。 小小的事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浓浓的爱,这 是非常重要的。 每天都有被爱的感觉的孩子,内心总是很满足很充实。 这样的孩子容易心情平顺,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因此,也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能够接受长辈给予的生活上的指点和教育。 P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