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路--从外滩到跑马厅

五马路--从外滩到跑马厅
作者: 张晓栋
出版社: 上海大学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80
折扣购买: 五马路--从外滩到跑马厅
ISBN: 9787567130913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大型公司的建立,需要有新的气象以展现公司新 的风采。但是,对建造外滩5号这样大型的建筑,即 便像日清汽船株式会社这样的大公司,在资金运作上 还是难免捉襟见肘。无奈在多方协调下,犹太人的资 金在关键时刻助其一把力。 1919年8月,工部局就收到外滩日清汽船会社的 建造申请书。业主申请建造的新大楼有87英尺之高。 在外滩广东路口,至外滩界面是70英尺,因此建筑高 度工部局有限制。当时的工部局工程师戈弗雷建议批 准该建筑的申请。为啥?明知超限还批准,这实在是 个谜。 而实际建造成的日清大楼楼层虽然也是6层,但 却比对面的联合大楼矮了一头,地面第一层还能与联 合大楼比肩,而在二至五层的高度只及对方二至四层 的高度,在建筑颈线上方,日清大楼只有一层而联合 大楼却有高高的两层,如果当初工程师戈弗雷还要压 制它的高度的话,在联合大楼面前显然不能同级比配 了。当然,这仅是猜测而已, 日清大楼犹太人的资金的投入据说和原来的资金 有明确的界限,双方采用了分层投资法,上三层为犹 太资金,下三层及地下室由日资投入。这种说法,至 少与建筑的表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整个建筑从整 体上来说是三段式,一、二层为一个单位,三、四、 五层为一个单位,顶楼为一个单位。整个外立面为呈 西洋式,墙用花岗石和面砖砌就,洋溢着新古典主义 风格。但多多少少透着一种日本人细心到极致的作风 ,特别是装饰上清丽的追求,线条透露着一种神秘的 东方风情,与邻旁建筑雄浑的风格有着明显差异。到 过日本的人都会注意到日本的西式建筑,怎么看都觉 得比西洋还要西洋,实际上是早期模仿太过的缘故, 细节交代得太清晰,少了点灵动。外滩5号则非常不 同。 1949年后,此楼有很长一段时间归上海海运局使 用,海运局下的子单位像海运报社等也在这里办公, 楼内由两部电梯供上下客流,楼顶上拥有当时很少见 的屋顶花园,是放眼浦江的绝好地方。跟随习俗,也 因此曾经叫了许多年“海运大楼”。 不约而同,外滩4号和5号这两幢楼都将自己的正 门设在广东路,门牌号分别为广东路17号和广东路20 号。像这样置外滩宽大场面于不顾的建筑在外滩建筑 群中比较另类,在外滩三十多幢大楼中,只有外滩19 号和22号楼才有同样的现象,但要知道,它们面对的 是上海第一大马路一一南京路。而在这两栋建筑诞生 的时期,明眼人都看出广东路的未来,莫不是它们在 向过往五十年的广东路致敬? 现在这两边都进驻了高端的餐厅,生意的场所转 身为消费的摩登世界,充满着暧昧的灯光在夜色中透 显着别样情调。选择在这里进餐,无非是享受黄浦江 的江景。那种登高远望的气势与感受,令人陶醉又添 几分虚荣,是男人或女人共有的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