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作者: 付立平
出版社: 江苏文艺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80
折扣购买: 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ISBN: 9787559452917

作者简介

付立平 蜂蜜教育创办人,樊登读书·新父母学习力导师,十点读书“35个实用正面管教养育工具·高效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力”课程主讲人,美国Positive Discipline注册家长讲师、学校讲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体中心校园健康教育计划“绘爱工程”组委会副主任。央视网《少儿守护人》家庭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电视台《请教请教》家庭教育嘉宾,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嘉宾家庭教育专家顾问,深圳卫视《辣妈学院》家庭教育专家。拥有20年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研究经验。

内容简介

1.1你想要听话的孩子,还是真实有力量的孩子? 家长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挑战的职业了,大部分家长都身兼育婴师、营养师、医护师、家庭教师、保姆等多项职业。 如果你运气好,生了个不用操心的孩子,那么恭喜你。如果你生了一个或两个顽皮的孩子,来,拥抱一下,同时也要恭喜你,因为你有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去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修炼成真正的“超能爸爸妈妈”。 养育孩子不像使用家用电器一样有说明书,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常常因为不了解而分外焦虑。 所谓知己知彼,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了解自己的养育方式,才能迎接生活中顽皮的孩子给我们带来的诸多挑战。 第一现场·遇到挑战 7岁的果果放学回家,看到自己养的小白兔死了,难过极了,丢下书包就开始大哭,怪爷爷奶奶没有照顾好小白兔。 爷爷奶奶赶紧说,一定会给果果买一只一模一样的小白兔。 爸爸也安慰果果,让她别哭了,周末带她去动物园玩。 可是越安慰这孩子越来劲,果果妈妈生气了,劈头盖脸一顿责备:“你都多大了,一直哭不知道害臊吗?不要哭了,别没完没了,烦死了!” 然而,果果哭得更凶了。 通常我们会这样做 ·责备孩子:“你还有完没完?”“你到底想要怎样?”“别哭了,再哭爸爸妈妈就生气了。” ·如果孩子仍然不妥协,会选择惩罚孩子,逼着孩子屈服。 ·冷处理,随便孩子哭闹,当作没看见。 孩子在想什么 “我很难过,让我发泄一下情绪。” “我很难过,我希望得到一个拥抱。” 情绪暂停·从行为到感受,真正理解孩子 孩子哭闹不止,哄不听,骂不行……育儿中的挑战常常让我们看起来狼狈不堪,但这并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在传统教育里,“感受”这个词似乎并不经常被提起,我们小时候很少会被大人问:“你的感受是什么?”“你高兴吗,生气吗,委屈吗?”…… 身边的人都喜欢关注孩子的行为和成果:你应该考第一名,你不应该哭,做事要利索一点,今天晚上必须完成所有的学习任务…… 这些语言听起来更像是命令,说这些话的爸爸妈妈要求的是孩子按照他们的意愿去达到某个结果,从来没有在意听到这些话的孩子会怎样想。 像果果妈妈遇到的这种事情,我们可能也碰到过,孩子因为养的小宠物死了或者心爱的玩具丢了,伤心地哭起来,我们会跟孩子说:“听话,不要哭了。”“妈妈再给你买个一模一样的好吗?”……但是不管怎么说,孩子依旧不管不顾地哭,甚至越哭越伤心。 这个时候,我们难免会变得不耐烦:“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到底想要怎么样?” 我们一直试图去解决孩子“哭泣”这个问题,可这个问题总也得不到解决,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孩子此时此刻的感受,他的感受没有被理解和接纳。 只有孩子这种难过和伤心的情绪被允许时,他才能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理解和接纳,他的感受才会逐渐变好,而负面情绪自然也就流走了。 所以,当孩子有负面感受时,要试着跟孩子共情,鼓励他说出来,而不是试图劝阻他放弃这种感受。只有当孩子内心的感受被理解和释放时,他才会生活得更加真实有力量。 TIPS:为什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了,也跟孩子共情了,孩子却不买账? 有的父母可能会有疑问:我按照书上写的,理解孩子了,也跟他共情了,可是他还是哭个没完,我该怎么办?在孩子哭泣时,我第一句话就是跟他说:“我理解你,也知道你很难过,但是……” 问题就出在“但是”上,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内心并不是真的在理解和共情,而是把理解和共情当作快速控制孩子的工具,目标仍然是要孩子听你的话,停止那些让你不愉悦的行为。 真正的理解和共情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孩子此刻的感受,接纳孩子此刻的所有情绪。 可以尝试的方法 先来做个小游戏。拿出一张纸,依次写出孩子在生活中带给你的挑战:爱哭、抱怨、顶嘴、不听话、打架、欺骗、发脾气、缺乏积极性、不想做作业、赖床、晚睡…… 看起来全是问题对吗?现在,请你闭上眼睛,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憧憬一下,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20年之后,某一天,已经长大成人的孩子回家来看你,伴随着敲门声,你的孩子出现了,此时你希望孩子身上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品格和技能呢? 写下第一时间出现在你脑海中的词语:阳光、快乐、有责任心、干练、沟通能力强、有主见、有自己的思想、学习能力强、有领导力…… 比起第一张纸上写的挑战,这张纸上写的是不是全都是美好与正向的词语?这些美好与正向的词语就是孩子未来要具备的品格和社会生活技能。 对比这两张纸上列的清单,你会发现,你面临的现实挑战其实有可能是通往未来孩子具备的品格与技能的必经之路。 现在爱哭的孩子,未来可能更有情绪控制能力;跟你顶嘴的孩子,未来可能有主见;现在爱发脾气的孩子,未来可能不妥协、有原则;现在做事缺乏积极性的孩子,未来可能沉着冷静……但是,从挑战到形成品格与技能,这中间最重要的是你的养育方式。 比如前面我们说到的果果,当她哭个不停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挑战就来了。 闭上眼睛想一想,当你的孩子20岁的时候,你希望他做一个为了周围人开心而把委屈藏在自己心里的人,还是做一个会照顾自己情绪并且有良好情绪处理能力的呢? 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有良好情绪处理能力的孩子,那么此刻,你的着眼点就变成了:我应该怎么做,我的孩子才会知道如何跟自己的情绪好好相处? 这时候,果果妈妈可以对孩子说:“小兔子死了,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我也和你一样伤心。”“如果哭一会儿能让你感觉好受一些,我可以陪着你,或者你希望我抱着你吗?”当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他的感受慢慢好起来之后,我们再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挑战就变成了通往期待的桥梁。 预防问题的发生 1.共情。平时在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不要急着去阻止或者改变孩子的情绪状态,情绪没有好坏对错。接纳并认同,会让孩子明白所有的情绪都是被允许的,是正常的。 2.积极暂停。提前和孩子建立情绪暂停角,选择家里的任何地方,让孩子自己命名并布置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当孩子情绪感受不好时,可以提醒他去自己的情绪暂停角,直到他感觉好起来。(切记不要把情绪的积极暂停当作惩罚的方式哟!)对爸爸妈妈来说,积极暂停也非常重要。 孩子能够学到什么? 自己是被父母完全接纳的,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在感受和情绪,这会让他们的内心充满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会让孩子更有成长的力量。 名词解释 积极暂停:在即将发怒的当下,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察觉,并试图找到让自己能够最快冷静下来的方式,比如洗冷水脸、深呼吸、暂时离开冲突现场、听音乐等。 ★樊登、林少、张梅玲等多位名人重磅推荐 本书受到樊登、著名心理学家张梅玲、十点读书创始人林少、正面管教导师张宏武、北京大学吴云芳副教授、哈佛大学研究学者杨鹏等人的联袂推荐。 ★“双减时代”下,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已越来越受家长关注 在双减时代,很多父母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孩子内驱力的重要性,此类视频在各大媒体平台广受关注,可见家长在这方面有多焦虑。本书从五大维度,即沟通协作力、理解共情力、学习自控力、自悟自省力、幸福觉察力,教会家长如何用正面管教的方式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作者师从《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博士,书中谈到的方法更适合中国家长 本书作者是《正面管教》作者简·尼尔森博士的学生,她在这本书中用到的正面管教方法更适合中国父母,具有很强的实操性。 ★从真实养育场景出发,八大模块一步步教你如何唤醒孩子的内在动力 每一小节都细分为八个模块:①第一现场·遇到挑战,还原实际的养育场景,抛出问题;②通常我们会这样做,分析家长常规的做法和想法;③孩子在想什么,切换到孩子的角度,告诉我们孩子的想法;④情绪暂停,告诉我们怎样从行为到感受去理解孩子;⑤可以尝试的方法,列举家长可以尝试的方法;⑥预防问题再次发生,要怎么做才能从根源解决;⑦孩子能够学到什么,从整件事情中,孩子能学到什么品格,养成什么性格;⑧放松时刻,和孩子看有意义的电影,做互动游戏。 ★附录中列举五个方面的养育难题供家长参考 因为作者深耕家教领域有20年之久,因此她根据20年来的经验,总结了五个方面家长最关心的养育难题,每个大方面又列出了细小分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讲,逐一地去解决。 ★随书附赠21天好习惯养成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随书附赠21天好习惯养成卡,由3张周打卡表和1张奖状组成,颜色鲜艳,可以用来记录孩子好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