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骤雨/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暴风骤雨/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作者: 周立波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7.00
折扣价: 24.50
折扣购买: 暴风骤雨/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ISBN: 9787020151707

作者简介

周立波(1908 —1979),原名周绍仪,笔名立波。湖南省益阳人。1928年开始文学创作活动。1929年在《申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买菜》。1934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同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党领导的革命文学活动。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周立波写了大量的散文报告文学,这些作品后来收集在《晋察冀边区印象记》和《战地日记》两个集子中。1941年开始写小说,这期间主要作品有《麻雀》《第一夜》《阿金的病》《夏天的晚上》《纪念》《牛》《金.戒指》等。1944 年,随八路军三五九旅的一个南下支队深人华南敌后,与部队战士同历艰险。根据这段战斗经历,写了《王震将军记》《王首道同志和别的几个领导者》《李先念将军印象记》后结集为《南下记》。1947年5月,他调任《松江农民》编辑,开始构思创作《暴风骤雨》,于1947年10月和1948年12月,他先后完成了《暴风骤雨》上、下卷的创作。

内容简介

七月里的一个清早,太阳刚出来。地里,苞米和高粱的确青的叶子上,抹上了金子的颜色。豆叶和西蔓谷上的露水,好像无数银珠似的晃眼睛。道旁屯落里,做早饭的淡青色的柴烟,正从土黄屋顶上高高地飘起。一群群牛马,从屯子里出来,往草甸子走去。一个戴尖顶草帽的牛倌,骑在一匹儿马的光背上,用鞭子吆喝牲口,不让它们走近庄稼地。这时候,从县城那面,来了一挂四轱辘大车。轱辘滚动的声音,杂着赶车人的吆喝,惊动了牛倌。他望着车上的人们,忘了自己的牲口。前边一头大牤子趁着这个空,在地边上吃起苞米棵来了。 “牛吃庄稼啦。”车上的人叫嚷。牛倌慌忙从马背上跳下,气乎乎地把那钻空子的贪吃的牤子,狠狠地抽了一鞭。 一九四六年七月下旬的这个清早,在东北松江省境内,在哈尔滨东南的一条公路上,牛倌看见的这挂四马拉的四轱辘大车,是从珠河县动身,到元茂屯去的。过了西门桥,赶车的挥动大鞭,鞭梢蜷起又甩直,甩直又蜷起,发出枪响似的啸声来。马跑得快了,蹄子踏起的泥浆,溅在道边的蒿子上、苞米叶子上和电线杆子上。跑了一程,辕马遍身冒汗,喷着鼻子,走得慢一些,赶车的就咕噜起来: “才跑上几步,就累着你了?要吃,你尽拣好的,谷草、稗草还不乐意吃,要吃豆饼、高粱。干活你就不行了?瞅着吧,不给你一顿好揍,我也不算赶好车的老孙啦。”他光讲着,鞭子却不落下来。辕马也明白:他只动嘴,不动手,其实是准许它慢慢地走。车子在平道上晃晃悠悠、慢慢吞吞地走着。牲口喘着气,响着鼻子,迈着小步。老孙头扭转脸去,瞅瞅车上的人们。他们通共十五个,坐得挺挤。有的穿灰布军装,有的穿青布小衫。有的挎着匣枪,有的抱着大枪。他们是八路军的哪一部分?来干啥的?赶车的都不明白。他想,不明白就不明白吧,反正他们会给他车钱,这就得了呗。他是昨儿给人装柈子进城来卖的。下晚落在王家店,遇到县上的人来雇元茂屯的车,他答应下来,今儿就搭上这十五个客人。不管好赖,不是空车往回走,能挣一棒子酒,总是运气。 车子慢慢地走着,在一个泥洼子里窝住了。老孙头一面骂牲口,一面跳下地来看。轱辘陷在泞泥里,连车轴也陷了进去。他叹一口气,又爬上车来,下死劲用鞭子抽马。车上的人都跳下地来,绕到车后,帮忙推车。这时候,后面来了一挂四马拉的胶皮轱辘车,那赶车的,看到前头有车窝住了,就从旁边泥水浅处急急赶过去。因为跑得快,又是胶皮轮,并没有窝住。胶皮轱辘碾起的泥浆,飞溅在老孙头的脸上、手上和小衫子上。那赶车的扭转脖子,见是老孙头,笑了一笑,却并不赔礼,回头赶着车跑了。老孙头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 “你他妈的没长眼呀!” “那是谁的车?”十五个人中一个三十来岁的中等个子问。老孙头瞅他一眼,认出他是昨儿下晚跟县政府的秘书来交涉车子的萧队长,就回答说: “谁还能有那样的好车呀?瞅那红骟马,膘多厚,毛色多光,跑起来,蹄子好像不沾地似的。” “到底是谁的车呢?”萧队长又追问一句。 见问得紧,老孙头倒不敢说了,他支支吾吾地唠起别的闲嗑来避开追问。 萧队长也不再问,催他快把车子赶出来。老孙头用鞭子净抽那辕马,大伙也用死劲来推,车子终于拉出了泥洼。大伙歇了歇气,又上车赶道。 “老孙头,你光打辕马,不是心眼太偏了吗?”萧队长问。“这可不能怨我,怨它劲大。”老孙头笑着说,有着几条深深的皱纹的他的前额上,还有一点黑泥没擦净。 “劲大就该打了吗?”萧队长觉得他的话有一点奇怪。“队长同志,你不明白,车窝在泥里,不打有劲的,拉不出来呀。你打有劲的,它能往死里拉,一头顶三头。你打那差劲的家伙,打死也不顶事。干啥有啥道,不瞒同志,要说赶车,咱们元茂屯四百户人家,老孙头我不数第一,也数第二呀。” “你赶多少年车了?”萧队长又问。 “二十八年。可尽是给别人赶车。”老孙头眯起左眼,朝前边张望,看见前面没有泥洼子,他放了心,让车马慢慢地走着,自己跟萧队长闲唠。他说,“康德”八年,他撂下鞭子去开荒,开了五垧地。到老秋,收五十多石苞米,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他想,这下财神爷真到家了。谁知道刚打完场,他害起伤寒病来。五十来石苞米,扎古病,交出荷,摊花销,一个冬天,花得溜干二净,一颗也不剩。开的荒地,给日本团圈去,他只得又拿起鞭子,干旧业了。他对萧队长说: “队长同志,发财得靠命的呀,五十多石苞米,黄灿灿的,一个冬天哗啦啦地像水似地花个光。你说能不认命吗?往后,我泄劲了。今年元茂闹胡子,家里吃的、穿的、铺的、盖的,都抢个溜光,正下不来炕,揭不开锅盖,就来了八路军三五九旅第三营,稀里哗啦把胡子打垮,打开元茂屯的积谷仓,叫把谷子苞米,通通分给老百姓,咱家也分到一石苞米。队长同志,真是常言说得好: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家雀。咱如今是吃不大饱,也饿不大着,这不就得了吧?吁吁,看你走到哪去呀?”他吆喝着牲口。 1.丛书效果图: 2. 丛书推出背景: (1)现实中小学教育要求,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让学生铭记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2)目前文学阅读在中小学教育中地位被空前提高,强调学生要尽可能多地进行文学名著和名作的阅读,尤其是整本书阅读。 为配合国家部署,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广大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服务,我社经过认真讨论、深入调研,推出了这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 3. 丛书特点 (1)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全部经过时间检验,并有很好的市场口碑,曾经几代中学生阅读。 (2)丛书收选的图书品种都是现当代文学有代表性的小说和纪实文学作品。曾经被多种现当代文学史著作提及。 (3)多种专有版权图书被收入书目。丛书依托我社雄厚的作者资源和版本资源,书目中多种图书为其他出版社所无。 (4)资深编辑团队策划打造。丛书发挥人民文学出版社自身的专业优势,参与人员都具备多年文学编辑的经验。丛书的许多品种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历几十年编辑出版的品种。 (5)颜值高。在尽可能接近学生支付能力的基础上,封面重设计轻材料,颜色明朗清新,风格更鲜丽活泼,契合青少年读者的审美趣味。 总而言之,“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不仅版本完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而且整体书感更棒,美誉度及性价比更高,相信会成为广大中小学生朋友的良师益友和家庭的必备藏书。 出版说明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七十周年,我们推出这套“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目的是使今天的青年学生,能在课余领受优秀文学作品熏陶的同时,了解先辈为了民族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为了能有一个和平建设和学习的安逸环境,前赴后继,慷慨献身的伟大事迹。 “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含长篇小说和长篇纪实文学两个部分,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有广泛影响的、昂扬向上的优秀文学作品,大多有几代人的口碑。我们选取作品的方向,一是适合当今青年学生的品德教育和素质培养,二是适合当今青年学生的文学写作及文学鉴赏水平的提高。 “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包括“中学红色文学经典阅读丛书”中的单个品种,都具有长久出版的基础,因此,我们也热切希望青年读者能在学习之余,为我们这套丛书,包括丛书中的单个品种,提出宝贵的建议。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201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