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繁花落--南北朝的动荡年代

金戈铁马繁花落--南北朝的动荡年代
作者: 张程
出版社: 群言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金戈铁马繁花落--南北朝的动荡年代
ISBN: 9787802567931

作者简介

张程,职业编辑,业余作者。曾出版《三国大外交》《泛权力》《衙门口》等图书,并翻译有《中国人本色》等书。在多家报刊、网站发表文章多篇,并是央视《法律讲堂》栏目的主讲嘉宾。

内容简介

谈到南北朝,首先要来认识一下主角拓跋部落。 拓跋部和魏晋时期建立五个燕国的主角慕容部一 样,都属于鲜卑族,都发源于东北地区。和慕容鲜卑 的“少年得志”不同,拓跋鲜卑在历史上长期是一个 “跑龙套的”,直到南北朝时才熬出头做了主角。 拓跋鲜卑作为中国古老的民族,可能发源于现在 东北嫩江流域和大兴安岭附近地区,后来南迁。拓跋 部的迁徙,不是渐进的松散的迁徙,而是所有部落人 民集体性的彻底迁走,因此事后难以确定他们最初的 居住地。等拓跋部发达后,《魏书》上说他们祖上发 源于“大鲜卑山”,在山上凿有石室作为祖宗之庙。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还曾派人去祖宗发源地祭祀,《魏 书》抄录了祭祀的祝文。后人对拓跋部的发源地始终 有争论,直到1980年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旗 大兴安岭北段巅峰东麓的嘎仙洞内发现了石刻铭文, 与《魏书》所记载的祭祀祖宗之庙的祝文完全相同, 这才证明嘎仙洞就是拓跋部落的祖宗之庙。而大鲜卑 山就是现在的大兴安岭了。当时,拓跋部处于原始的 氏族部落阶段,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和组织形式。 南方温润的气候和丰饶的物产,对远处大兴安岭 的拓跋部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恰好在东汉时期,占 据蒙古高原的北匈奴被东汉打败西迁,空出了一大片 无主的土地。拓跋部趁机向南、向西迁移,逐步占领 、消化了原来匈奴人的领地。到东汉桓、灵二帝的时 候,拓跋部已经生活在现在的辽河西部地区,开始了 游牧生活。此后,他们沿着阴山山脉继续向西南迁徙 ,进入到内蒙古南部地区。 随着越来越靠近中原地区,拓跋部开始进入传统 史书的视野。不过他们仅仅被当做可有可无的配角, 出现在朝贡表演和边地轶闻之中。拓跋部的人民有一 个特殊的习俗,喜欢剃掉头顶的部分头发,再把周边 的头发编成小辫子垂下来,所以他们被东汉称为“索 头鲜卑”。 拓跋部的游牧生活过得比较滋润,部族人口不断 增长(其中也吸收了部分匈奴残部)。他们保留着氏族 社会的特点,加上不断迁徙向未知的前方,内部凝聚 力特别强。到了三国时期,拓跋部出现了一个杰出的 领袖,叫做拓跋力微。他担任大酋长时,带着部落大 规模南下,最后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带 。力微施行强权统治,部落中有首领不服从号令或者 仅仅是没有按时参加部落集会就会受到严刑惩罚。这 从反面证明,当时的拓跋部已经逐渐告别氏族社会, 大酋长废除了民主推举而变为世袭,部落开始出现政 权的雏形。不过,力微还没有组建明确的政权形式, 更没有编练固定的军队,还是有事的时候就召集部落 ,没事的时候听任部落四散游牧。 力微先是臣服于三国中的曹魏,后来又是西晋的 藩属。拓跋部和中原王朝展开了积极的交往,用北方 的皮毛、牲畜交换中原的粮食、布匹和金银。魏晋为 了笼络拓跋部,不时给予丰厚的赏赐。拓跋部落的力 量进一步增强。力微还派儿子沙漠汗去洛阳当“质子 ”(人质),结果沙漠汗严重汉化,几十年后返回草原 时俨然是一个汉族贵族的做派了。拓跋贵族们接受不 了沙漠汗,又担心力微将位子传给他,就设下埋伏将 沙漠汗暗杀了。 据说力微活了一百多岁。北魏建国后,追谥他为 “神元皇帝”,庙号“始祖”。 这应该是一个民族在童年时期编造的神话。拓跋 鲜卑类似的神话还有他们在迁徙过程中经历的“九难 八阻”,以及如何在上天的帮助下战胜诸多困难,等 等。神话迭出,恰恰说明了一个民族还没有发展成熟 。 力微死后,拓跋部出现了短暂的动荡,最后力微 的孙子拓跋猗卢重新统一了拓跋部落。猗卢很有祖父 的风格,并且将祖父的强权统治发扬光大。他屠杀了 任何胆敢挑战自己权威的部落贵族和百姓,进一步打 破了部落内部的民主传统,把权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 。当时,中原大乱,强大的拓跋部自然成了北方各派 争取和利用的对象。猗卢支持的是西晋的残余势力, 和刘琨势力一起四处出击。由于刘琨出面争取,西晋 在愍帝建兴三年(315年)封猗卢为代王。拓跋部落第 一次有了明确的政权名称和形式。猗卢也彻底从一个 部落联盟的大酋长变成了割据势力的君主。 猗卢死后,拓跋部又经历了短暂的动荡,直到东 晋咸康四年(338年)猗卢的侄孙拓跋什翼犍成为新一 任代王。 什翼犍根据史书的描绘,天生就是君王像。他“ 生而奇伟,宽仁大度,喜怒不形于色。身长八尺,隆 准龙颜,立发委地,卧则乳垂至席”。如果什翼犍真 长成这样,的确不是“凡人”。什翼犍的经历也很传 奇。他从小被当做“质子”前往后赵,居住在赵都襄 国(今河北定县)多年,汉化比较深。什翼犍学会了不 少汉族的政治话语和手腕,比凶悍的同胞们更懂得收 买人心。比如他有一次在作战中被射瞎了一只眼睛。 后来抓住了射箭的敌人,大臣们提议将射箭的人活活 割死,什翼犍说:“他各为其主,何罪之有?”于是 将其释放了。 在政治上,什翼犍对拓跋部落的贡献是里程碑式 的。如果说爷爷猗卢为拓跋鲜卑描绘了政权的蓝图, 那么孙子什翼犍则实现了这个蓝图。他设官分职,颁 布法律,制定国家机构,正式建立了代国。拓跋人建 国过程中,汉族人帮了大忙。什翼犍以汉人燕凤为长 史、许谦为郎中令,帮助自己建立法制。经过一番作 为后,拓跋部势力大涨,统治区域东到现在的辽宁, 西到甘肃一带,南距阴山,北尽沙漠,面积几百万平 方公里。拓跋部的军队有多少呢?史书说什翼犍“带 甲四十万”。这就过于夸张了。如果什翼犍真的有40 万武装,早就可以争夺天下了。比较可信的是,这40 万人可能是拓跋部能够动员的所有青壮年的总数。那 时候,部落有事,青壮年都得跨马横刀出征,在一定 程度上大家都算是军人。 什翼犍还想走得更远,让部落定居下来。他计划 在盛乐等地筑造城池。可是,以他母亲为代表的贵族 们反对定居。他们的理由是,一旦定居下来就可能遭 到敌人的包围,到时候连回旋的余地都没有了,还不 如游牧来的安全自在。什翼犍觉得有道理,最终放弃 了筑城定居的计划。 初生的代国四处征战,到处掳掠,日子过得挺滋 润。可惜什翼犍的运气实在不好,遇到了更强大的敌 人——前秦。前秦在苻坚的率领下,逐一消灭北方割 据势力,势力如日中天。苻坚不能容忍代国的存在, 于376年率领50万秦军大举北伐拓跋部。什翼犍硬着 头皮应战,结果败得一塌糊涂,仓皇向蒙古高原逃亡 。沿途因为缺乏粮草,拓跋部死亡惨重。屋漏偏逢连 阴雨。什翼犍的庶长子拓跋定君又听信谗言,先杀诸 弟,后杀什翼犍。什翼犍时年57岁。苻坚捕杀了拓跋 寰君,将拓跋鲜卑残余分别划归匈奴刘库仁、刘卫辰 两部治理。代国正式灭亡。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