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册)行走的印迹——安平秋古籍工作论谈

(上下册)行走的印迹——安平秋古籍工作论谈
作者: 安平秋
出版社: 凤凰
原售价: 99.00
折扣价: 65.40
折扣购买: (上下册)行走的印迹——安平秋古籍工作论谈
ISBN: 9787550640931

作者简介

安平秋,1941年出生,北京市人,满族。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5年毕业留校,在中文系任教,1991年任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有:《史记版本述要》(论 文)、《评古文观止二吴注》(论文)、《古文观止》(点校)、《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主编之一)、《史记今译》、《中国禁书大观》(主编之一)、《日本宫内厅书陵部藏 宋元版汉籍选刊》(主编之一)、《儒藏》“精华编”(总编纂之一)等。1983年,兼任jiaoyu部直属机构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工作。1996年至2022年任该机 构主任。现为全国高校古委会荣誉主任、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内容简介

在全国高校古委会二届一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19861016成都 一、 三年来的工作 1981年9月17日《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指出:“古籍整理工作,可以依托于高等院校。”为贯彻这一指示精神,jiaoyu部于1983年2月召开了“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培养规划会议”,并于1983年9月27日正式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11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部署了全国高校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3年来,第一届委员会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组织了队伍,建立了机构 党中央在1981年的《指示》中说,“整理古籍是一件大事,得搞上百年。当前要认真抓一下”,“先把基础打好,把愿意搞古籍整理的人组织起来,以后再逐步壮大队伍”。并且指出,“有基础、有条件的某些大学,可以成立古籍研究所”。根据这一指示,在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组织与推动下,经教育部批准,先后在18所院校中建立了18个古籍研究所、1个研究中心。其中,部属综合性大学建立的研究所与中心有10个,部属师范院校建立的研究所有6个,中央部委和各省市所属院校建立的研究所有3个。这19个研究机构,占高校现有文科科研机构总数的10%。这些机构中专职科研人员编制总数为510人,截止到1985年底,这些机构中实有专职科研人员245人,占高校文科科研编制人员总数的6%。另有兼职人员258人。 在此之外,各省、市、自治区所属院校中也有一部分先后建立了古籍整理研究机构。有些省、市、自治区的jiaowei还建立了省、市、自治区范围的古籍整理领导机构。中央有关部委所属高校中也有一定的古籍整理力量,有的也建立了相应的研究机构,如中国政法大学建立了古籍研究所,整理我国的法律古籍。我们都曾给予了帮助和支持。 上述各类研究机构中的研究人员构成了一支高校系统从事古籍整理与研究的专业队伍。这支专业队伍与在教学岗位上的人员一起,互相配合,形成了一支有相当数量和一定水平的高等院校的古籍整理队伍。 为了组织好这支队伍,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3年来先后13次派人到有关院校讨论、研究有关问题;并且在1983年11月一届一次会议之后,于1984年4月召开了高校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会议,于1984年6月召开了29个省、市、自治区教育厅(高教局)主管古籍工作的负责人会议,于1985年5月召开了一届二次委员会议,研究、解决了有关机构建设、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这支队伍已经组织起来。在这支队伍里,60岁以上的老专家约占20%,40岁至60岁的中年人约占35%,40岁以下的青年人约占45%。在老专家的带领下,中、青年专业人才正在茁壮成长,不少人已成为具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这支队伍中的许多同志有着强烈的事业心。正是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造福于子孙后代这一强烈的事业心,把这支队伍凝聚在一起。这是一支有实力的专业队伍,从数量上看,大约占全国古籍整理研究力量的2/3左右。多数的研究机构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或学术特色。今后的任务是使这支队伍不断加强与壮大。 (二) 制订了规划草案 《中共中央关于整理我国古籍的指示》中要求“把规划搞出来”。为了制订高校的古籍整理科研规划,1983年2月高教一司科研处即组织专家讨论研究。高校古籍委员会建立后,又多次组织专家审议、制订。到1985年7月,在委员会下设立由专家组成的科研项目评审小组,两年来,从数千个项目中评审出70个作为委员会直接资助的项目。在此基础上,1986年5、6月间,在广泛听取意见之后,经项目评审小组讨论研究,制订了《高校中国古文献学“七五”科研规划草案》,包括5个方面41项。这个规划的特点是:1. ?强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古文献整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的总结,加强学科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2. ?发挥高校的优势,结合各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与学术特色,既有重大的科研项目,如《全宋文》《全宋诗》《全明诗》等,又有一批有价值、有意义的中型项目,如文史哲大家集、语言文字文献整理与研究等类目中的项目。3. ?科研与教学结合、与人才培养结合,在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编出中国古文献学的教材。4. ?贯彻中央关于古书今译的指示,做好普及与提高工作,组织各研究机构的学术力量,共同完成大型的今译项目《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这个规划是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全体委员和各个研究机构负责人经过3年的摸索与努力而拟订出来的。它既考虑到全国古籍整理工作的现状与发展的需要,又考虑到高校古籍工作的人力、物力和图书资料的实际状况。只要全体同志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一规划。 这一规划草案也是根据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在1982年制订的规划,根据高校力量的实际而拟订出来的。对于高校系统教学科研人员所承担的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3100项规划中的任务(约占1/2至2/3),我们要继续尽力完成。 这个规划还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修订与完善。 (三) 开展了整理研究,陆续出了部分成果 全国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培养、规划出版工作设计师的四十年亲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