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
作者: 林立青|摄影:赖小路
出版社: 中国工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做工的人
ISBN: 9787500868569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呷药仔 话说做我们这行的,有很多人只是在青中壮年时 “吃老本”地打拼。到了大概五十岁以后,每个师傅 身上都会开始留下一个一个不同的伤痕或是病痛缠身 。工地现场的医药箱,优碘、纱布、棉花、绷带可以 放到过期,最常被使用的,就是止痛药。 当然我必须承认,自己也是其一。我也有和他人 不尽相同的常备药品,即使现在的工作已经没有了工 务所,但我的随身包包以及公司车上,仍放有止痛药 。并且在淋雨工作后那头颅发胀的状况下,我就会吞 下一颗。另一个则是支气管扩张剂,随着自己逐渐有 了运动习惯,倒是比较少用到。 说真话,我到现在还是搞不大懂那些止痛药的差 异。师傅们也搞不懂。我们对这些药品的最大理解程 度就是口耳相传。有些师傅仆普拿疼加强锭不吃;有 些人,例如粉尘甚大的木工、泥作,则是一定要吃专 门的鼻塞喉痛胶囊。久而久之,每个人都有一些私传 的口袋药品。男工们普遍相信,这些药品配上高梁酒 后药力更强,因此,真的有师傅将高粱酒装入水壶中 ,和止痛药物一并服下。女工们则比较流行服用感冒 糖浆,有一种甘草止咳水,据说可医治百病,从手痛 脚麻,到任何呼吸道疾病,一饮见效,没有什么是“ 喝一罐”不能解决的。另一些女工则是长期的负重, 一旦天冷气寒,便立即喘不过气。我因为有这类经验 ,备有支气管扩张剂,也帮过不少工地女工。往往在 地下室晕眩,呼吸困难时,带到工地外吸入“备劳喘 ”,便会慢慢恢复。 其实,这往往是老工人或年纪比我长上许多的工 人,那一辈分的人才会有的习惯。年轻的工人无须负 起管理、指挥及调度责任,这时候就可以离开工地, 请假跷头去就医。看医生也是在工地过劳时,跷班离 开的一个好借口。但年长的师傅们受到养家的压力, 以及其他师傅的期待,不能随便请假就医。每个人都 想要健康。身为领取日薪的人,每一次前往就医的时 间就代表失去一天的薪水,更担心的是一去之后所得 到的医生警语。 工地的现场工作量繁重劳累,所以食物的分量往 往极大,味道也极重。工地便当不算好吃,很多准时 送到的便当常是两小时前做好的,只是加了辣酱油和 菜脯而勉强下肚。这些都让每个师傅有得高血压和心 脏病的可能。酒精以及大量的饮用饮料,也都伤肝、 伤肾,但天热时,不靠饮料无法舒缓一身燥热;天冷 时,不靠酒精又无法升高体温。五年、十年下来,原 先一身精瘦的鲜肉都会和我一样,成为两臂结实壮硕 ,但肚腹突出的大叔。 身为工人,要保持健康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任何人都会有身体上的毛病,但有钱人可以在病情恶 化前得到良好的医冶,中产阶级们往往有时问,给薪 的休假和特休假是坐办公室的人可以运用的,下班后 的诊所大门也随时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