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少儿
原售价: 228.00
折扣价: 139.10
折扣购买: 中国通史故事(共4册)
ISBN: 9787514801668
。。。
清军入关 明朝崇祯十七年(清朝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李白成率领的大顺农 民军攻进北京,推翻了明王朝。在这以前不久,雄踞东北的清朝[公元1636 年,皇太极在盛京(明朝称沈阳)称帝,国号清]也出了一件大事,皇帝皇太 极病死,大权落到了多尔衮手里。 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努尔 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 尔衮做继承人。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八子皇太极倚仗自己 实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 现在皇太极死了,多尔衮可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手下又掌握着努尔 哈赤的精锐部队正白旗和镶白旗。他当然愿意按照当年努尔哈赤的遗言, 接着当皇帝。可是,满族人受到中原封建文化的影响,文臣武将大多主张 按传统的继位方法,子继父位,想立皇太极的儿子当皇帝。多尔衮很聪明 ,为避免内部发生冲突,就放弃了当皇帝的想法,在皇太极的儿子中挑出 年仅六岁的福临,立为皇帝。他自己当摄政王,大权独揽,掌管朝政。福 临即位后,建年号为顺治。清朝习惯用年号称呼皇帝,所以历史上称他为 顺治皇帝。 多尔衮和那些简单鲁莽的满族权贵不同,他有勇有谋,深知将来要夺 取内地,和汉族人打交道,光靠打家劫合的武力不行,还要依靠熟悉中原 风土人情的汉族谋士。多尔衮当上摄政王不到两个月,就发生了豫亲王多 铎阴谋抢夺汉族大学士范文程妻子的事情。多铎是多尔衮的同胞幼弟,平 日最受多尔衮疼爱。多铎见范文程的妻子非常漂亮,动了邪念,想抢占她 ,经常派人到范文程家周围观察动静,弄得范家日夜担忧,惶恐不安。多 尔衮听到这件事,十分生气,马上派人把多铎叫来,当着满朝王公贵族和 文臣武将的面严厉斥责了他,命令他上交两千两白银和十五个牛录的兵力( 一牛录为三百人)作为惩罚。 平时受到满族权贵欺凌的汉族大臣见摄政王不避亲贵,重重处罚了多 铎,从心底里释去了疑虑和怨愤,从此更竭力为清朝出谋划策了。范文程 当即上书朝廷,分析了关内的形势,请求严申军纪,笼络人心,进兵中原 ,同农民军争夺天下。多尔衮觉得有理,便拿定主意,率领军队向通往中 原的门户山海关出发了。 清军刚走到半路上,忽然迎面来了两个明朝装束的人,自称是把守山 海关的明朝总兵官吴三桂派来请兵的。 原来,李白成率农民军进入北京后,就接管了明朝的权力。他亲自召 见降官和年高有德的士绅,又派人到黄河流域各地去建立地方政权,甚至 准备开科取士,筹备即位典礼了。在财政赋税方面,农民军实行“三年免 征”。这样,百姓固然受益,可是,维持军队和政府的庞大开支,就要靠 没收明朝皇室的钱财和对官僚勋戚追赃。大将刘宗敏和李过主持“北饷镇 抚司”,把明朝三品以上的大员,一律发往各营追赃助饷,不服者就拷打 上刑,对四品以下的官员则让他们自动捐银助饷,然后授职录用。本来, 大多数官僚地主虽然心里不愿农民军当政,但是还以为和历代的改朝换代 一样,只要恭顺,便可保住功名富贵。不料,小官要捐银,大官要追赃, 于是,官僚地主都怀着疯狂的仇恨,转为与农民军对抗了。而李自成等领 导人,因为胜利也有些昏昏然,几乎忘记了东北边外还有虎视眈眈的清军 。在一些农民军官兵中,贪图钱财、追求享乐的思想也滋生蔓延,严重影 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这时候,明朝宁远总兵官吴三桂态度的转变,就越发举足轻重了。吴 三桂出身官僚豪门,手下兵将骁悍,素被明朝依为北方屏障。农民军逼近 北京的时候,崇祯帝飞檄命他人关卫戍京城,他却走一走停一停,迟延观 望,拥兵自重。北京陷落后,吴三桂又径直退回山海关去了。 李自成进京后,也看到吴三桂的重要作用,就命人带着四万两犒师银 和他父亲吴襄的劝降信,许诺父子封侯,劝他投降。吴三桂接到信后,以 为从此可以跻身新贵,就决计投降,带了兵马人京朝见李自成。不料走到 半路,道听途说源源不断:有人说他的父亲吴襄被索饷二十万,有人说他 的爱妾陈圆圆被刘宗敏夺了去……吴三桂感到自家的利益受到损害,马上 翻脸变卦,返回了山海关。为了报私仇,他派人去见多尔衮,请求合兵攻 打农民军。 多尔衮听到这个消息,喜出望外,马上写信给吴三桂,答应出兵,并 告诉他降清可以封王。吴三桂果然投降了清朝。 李白成得知吴三桂不肯归顺农民军,便亲自率军到山海关,征讨吴三 桂。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李白成和吴三桂约好,双方进 行决战。那天战斗一开始,农民军以威武的气势把吴三桂的人马包围起来 ,占了上风。然而,早就埋伏好的清军突然掩杀过来。农民军猝不及防, 乱了阵脚,败下阵来。李自成这才知道吴三桂已经投降了清朝。 李自成率军连夜返回北京。他深知敌我力量对比对农民军不利,决定 退出北京,作长期抗清的准备。四月二十九日,李白成在武英殿登基称帝 ,第二天早晨就率领军队撤往陕西去了。 两天以后,清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北京城下。北京城里的明朝文官武 将听到消息,连忙出城迎接。他们走出城门五里地以外,跪在大道两旁, 不顾千军万马扬起的尘土,不停地磕着响头。多尔衮命令明朝官员在前面 带路,从朝阳门经正阳门进入皇宫。进城之后,多尔衮在武英殿升座。他 看了一眼那些恭恭敬敬的明朝官员,说:“我们大清军是仁义之师,这次 进关杀贼,是为了替你们报君父之仇。”说罢,他又对身边的清朝王公大 臣们说:“传我的命令,诸将进城,不许闯入民宅,对百姓要秋毫无犯, 违令者严加惩办!”过了几天,多尔衮又装模作样地为崇祯皇帝发丧,表 示自己不会跟明朝的官僚地主们为敌。消息传开,那些躲到城外的地主官 僚们,很快回到家里,按满族人的习惯剃了头发,留起辫子,迎接清军。 多尔衮实现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多年的夙愿,占领了北京。他决定立 刻迁都北京。可是有不少满族官员留恋东北故土,反对迁都。有一天,他 们又在朝堂上发生了争论,一些大臣对多尔衮说:“王爷,不如留些军队 在这里驻守,大军还是班师凯旋吧!”多尔衮沉吟片刻,严肃地说:“先 皇(指皇太极)在世时曾经说过,如果得到北京,马上迁都,以图进取。况 且现在人心未定,不可轻易放弃北京。” 这一年十月,顺治皇帝从盛京来到北京。多尔衮用小皇帝的名义发布 诏书,宣布以北京为首都。从此,清朝从偏居东北的小朝廷,成为统治全 国的大清帝国。多尔衮为这件事立了大功,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当时在一 些少数民族中,有兄长死后嫂嫂嫁给小叔的习俗。顺治皇帝的母亲孝庄皇 太后为了讨好多尔衮,巩固儿子的皇位,也按这个习俗,和多尔衮结了婚 。于是,多尔衮又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当了皇父摄政王,权力更大 了。国家大事他也不和别人商量,有时就在家里独自裁决。就连皇帝的玉 玺,都被他搬到自己家里去了。多尔衮本来就掌握着正白旗和镶白旗,他 还嫌不够,又把正蓝旗收归自己管辖。八旗劲旅当中,皇帝只掌管正黄旗 和镶黄旗两旗,多尔衮却掌握了三旗,比皇帝还多一旗。 多尔衮虽然很有谋略,但是他那满族贵族的积习很难改变。他到北京 以后仍然像满族人关前那样强行圈占土地,分配给王公贵族和八旗兵丁。 北京附近方圆五百里的地方,全都随意圈占。圈地官吏走到哪里,哪里的 百姓就被赶走,不但田产房屋被霸占,就连锅碗瓢勺也不许带走。清朝官 吏在北京附近先后圈地三次,共霸占土地十四万七千顷(一顷等于一百亩) 。除了“圈地”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叫“投充”,就是强迫汉族百姓投靠 到满族权贵门下,为他们当牛做马,耕地服役。后来,因为“投充”的人 常常逃亡,清朝又颁布了“逃人法”,规定谁要窝藏逃亡的人,就要对谁 处以重刑。 “圈地”、“投充”和“逃人法”很不得人心。可是,只要有人在朝 廷上稍微表示不满,多尔衮就大发雷霆,恶狠狠地说:“今后,凡是有人 敢为‘圈地’、‘投充’、‘逃人法’上奏疏的,一律从重治罪!” 过了几年,顺治皇帝渐渐懂事了,对多尔衮独断专行越来越不满。顺 治七年(公元1650年),多尔衮病死了,十四岁的顺治皇帝开始亲自执政。 第二年,他下令没收多尔衮的财产,免去他的爵位,把依附他的王公大臣 全部贬职、革职或者处死。随后,顺治皇帝又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收归 自己名下。从此,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由皇帝自己掌管,称为上三旗 。清朝的皇权也一步步地加强起来了。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