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47.40
折扣购买: 万国争先:第一次工业全球化
ISBN: 9787504698155
马特耶·阿本霍斯,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现代史教授,著有多本关于 19 世纪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际历史的书籍,包括《保持中立的艺术》《中立时代》和《国际政治中的海牙会议》。 戈登·莫雷尔,加拿大尼皮辛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著有《当英国遭遇斯大林革命:英苏关系与国际危机》。
两百年前的世界与今天差异极大,这虽然是老生常谈, 但也是确凿的事实。我们的叙述要从1815年说起,在当时, 全世界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业社会,依靠土地或海洋的产出 生活。农事历指导着他们的生活,从耕种、生长、收获,到捕 鱼、狩猎、采集,数百年来一直如此。即使是城市居民(大约 仅占当时人口的3%),他们的生活也仅限于某一地区或区域, 他们的社会习俗、风俗传统与宗教活动都由其所处的社会与当局政府(可能是帝国、王国、部落或是共和国)所决定。掌 握权力的通常是一小撮精英,其余的人则为这些精英服务。 在绝大多数时间里,社会变化的步伐缓慢而审慎。抛开罕见事件——例如战争、侵略、政府更迭、饥荒、瘟疫或是自然灾害等,人们的生活相对而言是可预测的,但又常常伴随着动荡不安。绝大多数人一生的足迹,都停留在距出生地数英里的范围内。 但当然也有例外:既有商人、贸易者、海豹猎手、捕鲸者、银行家、企业家、地方官吏、外交官、探险家、殖民者、传教士、士兵和劳工;又有那些想前往大洋彼岸或新大陆追求新的人生的人;还有那些在迁徙途中买卖奢侈品与贵金属,交换新发明、新知识和各种作物,并带来各种疾病和病原体的人;更有那些被迫离开故土的人。长途旅行耗时漫长、花费不菲、依赖天气并且常常危机四伏。举例来说,当时从伦敦坐船前往纽约耗时三到四周,有时甚至更久;从伦敦去往印度则要整整六个月。新闻、信息与信件的传递速度同样缓慢:在陆地上运输依靠人力、马或骆驼,在海上则依靠航船。 然而,在近300年的进程里,大西洋两岸的经济实现了 互补。成千上万的欧洲殖民者将糖、咖啡、棉花、靛蓝和水 稻带到美洲,他们发动战争,驱逐了美洲的原住民,建起一 座座种植园与定居点,引进非洲黑奴和欧洲契约劳工来完成 劳役。这些人制造的产品,则搭载在将这些奴隶送往“新世界”的同一艘船上,被送回大西洋彼岸的欧洲与非洲。据 估计,在16到19世纪,共有1200万名非洲黑人在极其恶劣的 条件下被运往大西洋彼岸。这种强制劳动使整个欧洲富裕起 来,历史学家所谓的“大西洋世界”也正是以此为核心。 与此同时,位于亚洲、疆域辽阔的清朝,将丝绸、茶 叶、香料、黄金、瓷器、地毯以及其他奢侈品卖给亚洲、中东与欧洲的精英阶层,从中抽取税款,获利颇丰。到1815 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红着眼的商人来到中国 的港口,买下各式各样的货物,而中国则从中获取巨额利润。欧洲的白银多出产于拉丁美洲,而其中近三分之一最后都流入了中国,用以支付、购买这些奢侈品。 印度洋地区也支撑着一个体量巨大的以贸易为基础的经济体。自16世纪开始,富庶的莫卧儿帝国便一直统治着南 亚次大陆,也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做出了大量的贡献。源自印度的香料、丝绸、纺织品和各种奇珍异品远渡重洋,在世界各地流通。在太平洋海域,波利尼西亚人穿梭在众多岛屿之间,扩张着领土和贸易网络。与此同时,在历史学家所称的“早期现代时期”内(约1500年以后),欧洲的许多王国在美洲、南亚、澳大拉西亚(Australasia)、东印度群岛和非洲沿海地区设立了诸多殖民地前哨站和定居点,由此建立了“蓝水帝国”。所有这些殖民前哨站和航运联系使1815年的世界变成了一个内部相互连接的整体。当时,英欧国家(其他学者可能称之为“西方世界”)控制着全世界超 过35%的土地。中国占据了大约10%,比当时横跨欧亚的罗曼诺夫王朝时期的俄国领土略多一点。 当时的世界并不和平安宁。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以 来,大半个欧洲就陷入了纷争动荡之中。1789—1815年的战 争把欧洲带到了经济崩溃的边缘,400余万人因此丧生,战 火延烧到了4块大陆(欧洲、美洲、非洲和亚洲)与大西洋 上。这些战争导致了拥有数百年历史的神圣罗马帝国(Holy Roman Empire)的解体,使新兴的美利坚合众国获得独立, 也使获得自由的奴隶脱离宗主国、在海地(Haiti)建立新的 共和国。大英帝国的全球海上霸权,俄国和德国的(陆上) 军事霸权以及中国的商业核心地位——虽然中国当时由于地 理距离和外交政策,并未干涉这些外国事务——也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1815年,也就是在拿破仑战争 (Napoleonic Wars)之后。这个时刻标志着三大重要的和相互依存的事态的发展融合,它们会对未来的整个世界产生深 刻影响。这三种事态也就是欧洲列强之间的全面和平协议, 世界各海域对于商业和移民的开放,以及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向欧洲、美洲和全球的扩张。在此后的一个世纪内,这三件事影响了大多数社群的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结构,并对 地球动植物群和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这一时期, 英欧国家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其经济、外交和政治实力会有惊人的提升。在1815—1914年,“一战”的爆发也带来了 现代性,创造了一个比起前工业化时代的农业社会更令当今 的我们熟悉的世界。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全世界的人将会 有更加紧密的联系、更加深刻的关联,也会更清楚地意识到 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本书描绘了这些19世纪的变革,我们 将之称作“第一个工业全球化时代”。 1.将工业化、世界经济、帝国主义、国际法、外交和战争等历史学家通常视为独立发展的历史编织在一起,对一个发生根本性历史变革的时代进行全新解读。 2.概述全球工业、帝国和经济变革,与地方经验、身份认同的相互联系,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化体系造成的灾难性影响。 对于任何研究现代全球史的学者及世界史爱好者来说,本书都是必不可少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