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尔诗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泰戈尔诗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作者: (印)泰戈尔|主编:海江|译者:冰心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泰戈尔诗选/经典阅读解读点评
ISBN: 978756055118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他是在锄着枯地的农夫那里,在敲石的造路工人 那里。太阳下,阴雨里, 他和他们同在,衣袍上蒙着尘土。脱掉你的圣袍,甚 至像他一样的下到泥土 里去罢! 超脱吗?从哪里找超脱呢?我们的主已经高高兴 兴地把创造的锁链戴起; 他和我们大家永远联系在一起。 从静坐里走出来罢,丢开供养的香花!你的衣服 污损了又何妨呢?去迎 接他,在劳动里,流汗里,和他站在一起罢。 81 在许多闲散的日子,我悼惜着虚度了的光阴。但 是光阴并没有虚度,我 的主。你掌握了我生命里寸寸的光阴。 你潜藏在万物的心里,培育着种子发芽,蓓蕾绽 红,花落结实。 我困乏了,在闲榻上睡眠,想象一切工作都已停 歇。早晨醒来,我发现 我的园里,却开遍了异蕊奇花。 情境赏析 泰戈尔在描述上帝的遍在性时表现出了巨大的同 情心和博爱的情怀,他 规劝人们要行善积德,对人们做了一种宗教训诫。 在第10和第11首诗中,泰戈尔明确地指出,上帝 在最贫穷无助的下等 人那里,这不仅源自泰戈尔的哲学,而且还出自他的 伟大的同情心。泰戈尔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人道主义者,他对印度下层贫 苦劳动人民寄予了无比 同情。在泰戈尔的年代里,印度的绝大多数人民都是 穷人,都在过着朝不保 夕的生活,都在死亡线上挣扎。穷苦的印度劳动者大 多信奉宗教,他们把希 望埋藏在心里,寄托于来世。泰戈尔对自己国家人民 的处境十分了解,他曾 经在各种场合呼吁人们帮助穷人,他自己也身体力行 ,不仅在诗作中表达了 他的同情心,而且也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社会改革实践 。他不像某些宗教家那 样,为了逃避社会现实而追求超脱,或者摆出一副道 貌岸然的姿态。他与他 的上帝一起,在劳动民众之中。穷苦的劳动者身上虽 然是汗臭和尘土,但他 却并不觉得肮脏,反而认为那是圣洁的。在这里,诗 人把上帝和劳动者等同 看待,在两者间画了等号,因此说,在我国的广大不 信教的读者看来,这两 首诗与其说是赞美上帝的,不如说是讴歌劳动和劳动 人民的。 在第81首诗中,更进一步指出,上帝“潜藏在万 物的心里”。明确地强 调了“神”的遍在性。“神”无所不在,不仅在人那 里,也在物那里,而且在 内心的深处。也就是说,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上帝的 最高灵魂分散为千千万 万个,个体灵魂是普遍存在的,这似乎是一种“泛神 论”思想,但又与我们 通常所理解的泛神论有所不同。印度教哲学中的泛神 论不仅承认万物有灵, 而且还强调万物之灵统属于一个最高的灵魂,强调个 体灵魂与最高灵魂的最 终认同和回归。这样,作为上帝的最杰出创造物的人 ,便可以通过修行达到 一个崇高的境界,得到最后的归宿,这便是“神人合 一”、“梵我一如”。 12 我旅行的时间很长,旅途也是很长的。 天刚破晓,我就驱车起行,穿遍广漠的世界,在 许多星球之上,留下 辙痕。 离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远,最简单的音调,需 要最艰苦的练习。 旅客要在每一个生人门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 家门,人要在外面到处 漂流,最后才能走到最深的内殿。 我的眼睛向空阔处四望,最后才合上眼说“你原 来在这里!” 这句问话和呼唤“呵,在哪儿呢?”融化在干股 的泪泉里,和你保证的回 答“我在这里!”的洪流,一同泛滥了全世界。 13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还没有唱出。 每天我总在乐器上调理弦索。 时间还没有到来,歌词也未曾填好;只有愿望的 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还未开放;只有风从旁叹息走过。 我没有看见过他的脸,也没有听见过他的声音; 我只听见他轻蹑的足音, 从我房前路上走过。 悠长的一天消磨在为他在地上铺设座位;但是灯 火还未点上,我不能请 他进来。 我生活在和他相会的希望中,但这相会的日子还 没有来到。 14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怜,但你永远用 坚决的拒绝来拯救我; 这刚强的慈悲已经紧密地交织在我的生命里。 你使我一天一天地更配领受你自动的简单伟大的 赐予——这天空和光明, 这躯体和生命与心灵——把我从极端的危险中拯救了 出来。 有时候我懈怠地捱延,有时候我急忙警觉寻找我 的路向;但是你却忍心 地躲藏起来。 你不断地拒绝我,从软弱动摇的欲望的危险中拯 救了我,使我一天一天 地更配得你完全的接纳。 15 我来为你唱歌。在你的厅堂中,我坐在屋角。 在你的世界中我无事可做;我无用的生命只能放 出无目的的歌声。 在你黑暗的殿中,夜半敲起默祷的钟声的时候, 命令我吧,我的主人, 来站在你面前歌唱。 P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