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2018年新版2018年省级公务员联考及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2018年新版2018年省级公务员联考及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作者: 编者:李剑南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40.60
折扣购买: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2018年新版2018年省级公务员联考及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
ISBN: 9787302456223

作者简介

李剑南,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辅导专家。自2009年起,致力于各级机关公务员考试及行政管理类人才选拔制度的研究工作。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授课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案例培养考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凭借行之有效的解题方案帮助考生提高作答速度和正确率;以新的公考真题训练强化考生的学习效果。 在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方面,力求各学科、各模块均衡发展。具有较强的教材研发实力和较高的授课水平。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淡化专业知识,避免专业知识讲授,以简单、幽默的方式展现复杂课程,让公考非专业化的理念深入人心。 出版学术专著两部:《申论攻略》《申论标准题型规范化解析》。

内容简介

第 三 章 贯彻执行: 定义判断 第一节定义判断概述〖*4/5〗一、定义判断解读定义判断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的必考题型之一。在国(联)考以及其他各级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中,通常有10道题,是相对较为容易操作的题型,也是考生必须突破的题型。 定义判断是每道题先给出定义,然后列出四种情况(也就是四个选项),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从四种情况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 需要考生特别注意的是: 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也就是说,题干给出的定义只是一个背景材料,无论其内容多么荒谬,考生都必须认定其正确性。 定义判断这一类题型的设置,实质上是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良好的贯彻执行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贯彻执行上级的命令是其必备的行政职业能力之一。定义判断给考生精心设置了一个工作中的应用场景(相当于一道定义判断题): 场景中包含了政策、命令(相当于题干中给出的定义)和考生可能给出的行政决策(相当于题干中的四个选项)。要求考生严格依据定义,做出合理的行政决策(即选择最符合或者最不符合定义的一项)。 请看以下案例。 【案例】 一个教室中有七名同学。其中有女同学四名,分别为小张、小孙、小钱和小李。有男同学三名,分别是小孟、小刘和小王。其中,小张、小孟来自辽宁;小孙、小李来自北京;小刘和小王来自重庆;小钱来自海南。 请从下面四个选项中找出一名来自南方的女同学()。 A. 小刘 B. 小张 C. 小孙 D. 小钱 【分析】 以上的案例就相当于一道定义判断题目。正确作答这类题目,需要考生牢牢把握题干中的“限定性条件”。其实寻找“限定性条件”,就是一个缩小“包围圈”的过程。如果要求考生从题干中找出一名同学,那么只要找出这七名同学中的任意一位都是符合要求的。题干的限定性条件是: ①女性; ②来自南方。 根据限定性条件①: 所有的男性(即小孟、小刘和小王)均不符合要求。据此,排除A项。同时,“包围圈”缩小为所有的女性(即小张、小孙、小钱和小李)。根据限定性条件②: 所有的北方人(即来自辽宁的小张,来自北京的小孙、小李)均不符合要求。据此,排除B项和C项。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以上的案例及分析提示我们,作答定义判断题目,寻找题干的限定性因素(即定义的要件关键信息)是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务必要多练习、勤思考。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 第三章贯彻执行: 定义判断二、定义判断题目分型 目前,市面上有一部分教材将定义判断题分为“单定义型”和“多定义型”两类题目。我们认为,这样的分类方法对考生解题的指导意义不大。因为,无论是“单定义”还是“多定义”,考生最终面临的选择是唯一的。本书则按照题干的设问方式,将定义判断题分成了“符合型”和“不符合型”两类题目。这样的分类目的是时刻提醒考生: 本题到底要求选择符合定义的一项,还是不符合定义的一项。在实际的考试中,因为考生没有明确“符合型”或是“不符合型”而惨痛失分的案例比比皆是。【案例】 设问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博喻的是: 设问二: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渗透调节的是: 【分析】 以上两个设问来自于真题。设问一要求考生找出符合定义的一项;设问二要求考生找出不符合定义的一项。在本书中,我们按照设问方式将题目划分为“符合型”和“不符合型”两类题目。 大量的公考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每次考试因为没有正确区分“符合型”或是“不符合型”题目而痛失分数的考生比比皆是。命题人往往是将这两类题型混在一起编制试卷。比如: 连续五道题目都是“符合型”,第六道题忽然考查“不符合型”。这时,考生的思维惰性和定式思维会直接导致做出错误的决策。 下表为定义判断类题目在2012—2017年的考查情况。2012—201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题型统计表 题型 年份符合型不符合型201755201664201582201464201364201291总之,行政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我们在日常的行政工作中,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流程来进行,而不能随意的跳步、越级。作答定义判断也是如此,考生必须按照三个步骤来把握题目。 第二节“符合型”定义判断解决方案 “符合型”定义判断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是: 考生必须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与题干定义最符合的答案。下面,我们探讨一下这类题目的解决方案。 一、解决方案 在作答“符合型”题目过程中,即使我们找到全部的要件关键信息,在比对四个选项时,我们遇到了正确选项,仍旧会拿选项和要件关键信息反复比对,生怕自己因理解不到位而做出错误的选择。事实上,证明一个选项符合定义的过程比证明一个选项不符合定义的过程要复杂得多。因为,不符合定义的选项必然很明显地具备与要件关键信息不符合的特征。 因此,作答“符合型”的题目,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排除法”。也就是说,在遇到无法判定其真假的选项(很可能这就是符合定义的选项)时,我们应该先选择“暂存”,去排除一些必然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符合型”定义判断的解决方案可以概括为五步。 第一步: 阅读题干的设问部分,明确题型。明确题目是“符合型”的题目。 第二步: 阅读题干的陈述部分,寻找要件关键信息(即限定性条件)。准确地锁定要件关键信息是缩小“包围圈”的必要条件之一。 第三步: 比对四个选项。遇到无法得出结论的选项,在选项之前标注一个“问号”,表示该选项是否符合定义待定。 第四步: 去排除必然不符合定义要件的选项。找出明显与某一个要件关键信息陈述不符合的选项。 第五步: 重复第三、第四步,直到得出正确结论。 二、真题精析 【例题1】(2017年国考)火力投射密度是指军事行动中军事部门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它是现代军事学中衡量作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属于通过增大火力投射密度来加强部队战斗力的是()。 A. 某步兵师在普通士兵中选拔特等射手编入狙击班,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 B. 某国将其部队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全部更换为全自动步枪,增加了子弹的发射频率 C. 某炮兵部队将原计划两小时的炮火掩护时间延长为三小时,更有效地杀伤了掩体中的敌人 D. 某军事科研单位研制出更先进的炮火定位系统,能够将火力打击的误差由半径200米缩小到50米 【解析】 本题是“符合型”题。 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属于“通过增大火力投射密度来加强部队战斗力”的一项。根据题干陈述,“火力投射密度”的要件关键信息是: 军事行动中,军事部门在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 下面我们逐一分析四个选项。 A. 某步兵师在普通士兵中选拔特等射手编入狙击班,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隐含: 将特等射手编入狙击班属于提高命中率,而非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不符合要件)排除。 B. 某国将其部队列装的半自动步枪全部更换为全自动步枪,增加了子弹的发射频率(隐含: 增加子弹发射频率及提升了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符合全部要件。 C. 某炮兵部队将原计划两小时的炮火掩护时间延长为三小时,更有效地杀伤了掩体中的敌人(隐含: 是通过延长战斗时间提升战斗力,而非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不符合要件)排除。 D. 某军事科研单位研制出更先进的炮火定位系统,能够将火力打击的误差由半径200米缩小到50米(隐含: 是降低了命中误差,而非提升单位时间内的最大弹药发射量,不符合要件)排除。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例题2】(2017年国考)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能发生,在有空气时,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则物体的下落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是()。 A.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被风吹落 B. 飞行中的飞机被导弹击中坠落 C. 抛过来的皮球没被接住,掉在地上 D. 冬日中午,冰棱融化后从屋檐掉下 【解析】 本题是“符合型”题。 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属于“可以近似看作自由落体运动”的一项。根据题干陈述,“自由落体运动”的要件关键信息是: ①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 ②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③这种运动只有在真空条件下才能发生; ④在有空气时,如果空气的阻力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下面我们来分析选项。 A. 熟透了的苹果从树上被风吹落(隐含: 被风吹落意味着不仅仅是在重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不符合要件①)排除。 B. 飞行中的飞机被导弹击中坠落(隐含: 飞行中的飞机意味着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不符合要件②)排除。 C. 抛过来的皮球没被接住,掉在地上(隐含: 抛过来的皮球意味着不是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不符合要件②)排除。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 【例题3】(2017年国考)传递关系指的是对任意的元素A、B、C来说,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反传递关系指的是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种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但元素A与元素C没有该关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关系属于传递关系的是()。 A. 自然数中的大于关系 B. 生活中的同学关系 C. 家庭中的父子关系 D. 食物链的天敌关系 【解析】 本题是“符合型”题。 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属于“传递关系”的一项。根据题干陈述,“传递关系”的要件关键信息是: 若元素A与元素B有某关系并且元素B与元素C有该关系,则元素A与元素C也有该关系。 下面我们来分析选项。 A. 自然数中的大于关系(举例: 令A=5,B=4,C=3,则A>B,B>C。A和B之间以及B和C之间均有“大于”关系。同时,A>C。即: A和C之间也存在“大于”关系)符合全部定义要件。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A。 【例题4】(2016年联考)博喻又称连比,就是用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博喻运用得当,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博喻能加强语意,增添气势。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博喻的是()。 A. 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 B.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C.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 本题是“符合型”题。 本题要求考生找出属于“博喻”的一项。根据题干陈述,“博喻”的要件关键信息是: ①存在几个喻体; ②几个喻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 下面我们来分析选项。 A项: 这个整天同钢铁打交道的技术员,他的心倒不像钢铁那样(隐含: 本体是“技术员的心”,喻体是“钢铁”。只有一个喻体,不符合要件①)排除。 C项: 上海人叫小瘪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们的党八股,干瘪得很,样子十分难看(隐含: 本体是“上海小瘪三”,喻体是“党八股”。只有一个喻体,不符合要件①)排除。 D项: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隐含: 本体是“李白和汪伦的友情”,喻体是“深千尺的潭水”。只有一个喻体,不符合要件①)排除。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 【例题5】(2016年联考)初级群体指的是由面对面互动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人际关系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的社会群体;次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涉及次级群体的是()。 A. 小赵要到大城市上学了,山里的乡亲们都到村口为他送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解决方案(公务员考试高分一本通系列)》适用于国考、省考、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公安机关招录人民警察、事业单位招考、军转干等。 1.所有题目建立在历年国(联)考真题之上,通过对真题的分析和归纳,将题目分类,并为每一类题目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2.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考生深刻理解行测科目中的复杂知识点及具体题型的解决方案。 3.真题解析规范化,培养考生良好思维方式,体现命题人思维。 4.七年跟踪调研和分析,可操作性强。 作者电子邮箱leejiannan@vip.qq.com。读者书内问题可微博互动作者@李老师谈公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