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山西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探索与感悟(我的人生片段)
ISBN: 9787203106067
难得身边有楷模 我这一生很幸运,一入职便先后进入了两座熔炉,遇 到了两位楷模:一是在山西省右玉县,遇到了县委书记杨 爱云;二是调到雁北日报社工作,遇到了社长贾春太。 1968年7月,我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到石家庄 部队农场劳动锻炼。1970年2月,被正式分配到中共右玉县 委办公室工作。在右玉工作的近八年中,经历了三任县委 书记,亲身感受到了“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 ,艰苦奋斗、久久为功,誓让塞上变绿洲”的右玉精神。 在这三任县委书记中,最令我敬佩、让我视作楷模的是杨 爱云同志(1983年11月8日,49岁时英年早逝)。他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凡是影响人民利益的事、阻碍右玉发展的 事,他都紧抓不放、坚持不懈。他注重调查研究,1972年7 月到任后不久便从东南部的增子坊村开始徒步考察,走到 了西北部的杀虎口和东北部的破虎堡。他注重蹲点调查, 总结了消息屯村“林草上山、粮油下滩湾,建设基本农田 ”的经验。他注重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农林牧全面发展 ,推动全县养牛养羊养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他廉 洁奉公不搞特殊,妻子生孩子时顾不上照看,也不到粮食 局给批一两白面。我经常给他写讲话稿、工作总结和调研 报告,在办公室加班时他便与我共同研究,加班后还和我 睡在同一炕上休息。他带领机关干部每年参加春秋两季和 雨季造林,干在工地,吃在工地。他注重造林质量,推进 苗圃建设,改变压条造林。他每年都要蹲点调查,与群众 亲如一家。他没有一点县委书记的架子,与机关干部经常 聊工作、拉家常。我在右玉工作八年,有将近五年和他在 一起,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星期日从来不休息。耳濡目 染,他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群众利益,什么是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什么是密切联系群众,什么是艰苦奋斗。 1977年8月,我被雁北地委调到雁北日报社工作,又 进入了一个大熔炉,身边又有了一位楷模——贾春太。雁 北日报社领导班子坚强,报纸旗帜鲜明,报社风清气正, 编采人员坚持深入采访,提倡“脚板子底下出文章”,敢 于向坏人坏事“亮剑”,报道风格泼辣。为保证报纸质量 ,每天召开编前会、评报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评优 实事求是,评差不留情面。报社领导人经常上了白班上夜 班,工作身先士卒,被人称为“生产队长”。时任社长贾 春太,1929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在太行山老区一个区 公所写稿件,当《新华日报》通讯员。1949年以特约通讯 员身份被借调到山西日报社工作,1952年被正式调入山西 日报社当记者。截至1969年,先后任晋北记者站副站长、 晋东南记者站副站长、晋中记者站站长和记者部副主任等 职务。老贾党性强,始终坚持“党报是党的喉舌,是宣传 党的主张的阵地”,牢牢把握着办报方向。他心底无私, 两袖清风;他淡泊名利,工作第一;他高风亮节,甘为人 梯。他带领报社一班人融入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大潮中, “办一张指导服务型报纸,建一个企业管理型报社”,使 报社成为全省和全国地市报的一个先进典型。他大公无私 ,乐于助人,在分配工资调级指标的时期,多次让别的同 志先调。他对工作精益求精,在下班回家的楼梯上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