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文述略(精)/大家小书

古典诗文述略(精)/大家小书
作者: 吴小如
出版社: 北京
原售价: 49.00
折扣价: 29.40
折扣购买: 古典诗文述略(精)/大家小书
ISBN: 9787200120868

作者简介

吴小如(1922—2014),原名吴同宝,曾用笔名少若,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先后就读于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受业于朱经畲、朱自清、沈从文、废名、游国恩、周祖谟、林庚等著名学者,是俞平伯先生的入室弟子。吴小如在中国文学史、古文献学、俗文学、戏曲学、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被认为是“多面统一的大家”。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著有《古典诗文述略》《京剧老生流派综说》《古文精读举隅》《台下人语》《今昔文存》《读书拊掌录》《心影萍踪》《莎斋笔记》《常谈一束》《霞绮随笔》及《当代学者自选文库·吴小如卷》等,译有《巴尔扎克传》。

内容简介

今天我们看到的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周代的《诗经》。《诗经》 原来只叫作《诗》,包括自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至公元前7世纪(春秋中叶)共约五百年间的作品。公元前544年(鲁襄公 二十九年),吴国的公子季札出使到鲁国,鲁国的乐工曾把保存 在鲁国的各国乐章依次演奏给他听。根据《左传》的记载,当时 所奏乐章的先后次序同现在传本《诗经》的篇次几乎是一致的, 可见这部诗歌总集在公元前6世纪已经编纂成书了。它是以孔孟 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必读的书籍之一,到了汉代,封建统治者为了 尊孔,便把儒家学派所规定的几部必读书(《诗》《尚书》 《礼》《易》《春秋》,即后世所谓“五经”)列为经典,于是《诗》也就一变而为《诗经》了。 《诗经》共有三百零五篇(统称“三百篇”,取其成数) 计: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大、小雅共一百零五篇,周、鲁、 商颂共四十篇。所谓风、雅、颂都是音乐上的名词。因此“三百 篇”本来都是能入乐歌唱的歌辞。“风”是地方乐调,所谓十五 国风就是各国的民歌。但从现存的诗篇来看,国风中也不是没有 当时统治者的作品。“雅”是“鸦”的古体字,和“鸟”本是一 个字,是用来形容声音的。古人说秦声呜呜,“呜”字从“乌” 字演化而来,和“雅”正是一个字。西周原在陕西建都,后因亡 于犬戎,周平王宜臼迁都到河南洛阳,成为东周。春秋时代,秦 国据有西周故都一带的领土,所谓“秦声”,实即周乐,也就是 雅乐。“雅”又有“正”的意思,用今天的话说,“正”就是“标 准”。周天子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因此便把王都所在地的语言 定为标准话(即所谓“雅言”),把当地的地方乐曲定为标准乐 曲,即所谓“雅乐”。《诗经》中的“雅”,也就是指周代朝廷 和贵族在宴享交际时歌唱演奏的诗歌和乐调。“雅”有大、小, 大约也是根据乐调划分的,现在已很难具体说明它们的区别。不 过从内容看,《大雅》的创作时代更早些,风格上更加贵族化,歌功颂德的作品更多,只有很少几首是统治阶级内部的人写来讽 刺、揭露其本阶级的统治者的。《小雅》则除了那些描写宴享和 歌功颂德的诗以外,还有一部分是模仿民歌的,讽刺诗的数量比 《大雅》多,语言也更浅显通俗一些。《雅》里的讽刺诗,前人 称为“变雅”,“变”是“正”的对立面,意思是不够标准,大 抵是当时统治阶级内部某些阶层较低、身份较贱、比较不得意的 人为了揭露内部矛盾而作的。“颂”是“容”的古体字,“容” 是“样子”或“姿态”的意思,是指舞姿、舞容而言的。因此颂 就是舞乐,颂诗是祭祀宗庙时所歌的乐章,演奏时载歌载舞,其 内容纯属庙堂文学。《颂》分周、鲁、商三部分,《周颂》是西 周时代的作品,在《诗经》里最为古老;它们大部分连韵脚都不 易考察。《鲁颂》是鲁国的作品,《商颂》是殷商的后代宋国的 作品,它们比《周颂》《大雅》《小雅》的写作时代要晚一 些。后世有人认为《商颂》是商代的作品,显然是错了。 从十五国风的地区范围看,最南的是周南、召南,达到今天 湖北的江汉流域;最北的是邶、鄘、卫,达到今天的河北省南 部;最东的是齐,达到今天的山东省;最西的是豳,达到今天的 甘肃省东部。其他的王(即东周)、郑、魏、唐、秦、陈、桧 (即郐)、曹诸国,则分布于今河南、山西、陕西等属于黄河流 域的地区。我们不禁要问:一、古代交通阻塞,是靠什么条件和 力量把这么广大的区域里的民歌搜集起来的?二、搜集民歌的主 持者是谁?收集起来干什么? 这就涉及周代采诗的问题。据两汉古书记载,周代是有采诗 的制度的。最高统治者为了“观民风”“知得失”,想要考察 当时各个阶层的人对统治者的政治措施有什么反应,便派人到各 地去搜集民间歌谣,以便了解社会上的思想动向。比较聪明的统治者自然懂得:人心的向背同他们统治地位牢固与否是密切相关 的。 中国的一切文化艺术,无不渗透了诗的特点;“多面统一的大家”吴小如先生用此一书理清古典诗文的流变,助你在诗的国度读诗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