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整本书思辨阅读

儒林外史/整本书思辨阅读
作者: 吴敬梓|责编:李声凤|总主编:余党绪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40
折扣购买: 儒林外史/整本书思辨阅读
ISBN: 9787544499545

作者简介

丛书主编:余党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多年来致力于将“批判性思维”引入语文教学,倡导和探索“思辨读写”及“公共说理”。主要著作有《人文探究》《说理与思辨》《走向理性与清明——整本书阅读之思辨读写》,编著“中学生思辨读本”等。 导读:王希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复旦大学文学博士。上海市杨浦区第五届教育系统学科名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代表著作有《高中先修课程语文》《达者之言——〈庄子〉选读》《修身养性》《传统文化与人生》等。

内容简介

《儒林外史》被认为是古代讽刺小说的巅峰之作,但其底色却是悲天悯人的,作者的用意不是“骂世”,而是“醒世”。吴敬梓以他的慧眼洞察世情,写出了功名富贵怎样使人陷入困境,又怎样使整个社会制度运转不灵、文化降格。他对笔下的人物,在讽刺之余也寄托了无限的同情。 书中展现的困境首先是个体层面的人生困境。在《儒林外史》所塑造的人物中,读者最熟悉的大概要数那些被科举毒害的知识分子。周进、范进,一个撞贡院号板,一个中举发疯,他们都中了科举的邪,一生荣辱都系于八股科考。科举总是和功名联系在一起,有多少个中不了举的范进一生困顿呢?即使是偶然时来运转,获取了功名,这些中了毒的士子也不过是从一种困境跳入另一种困境。范进做了学道也仍然不知道苏轼,鲁编修官至翰林,还是满口肥差家务。他们的人生境界都被困在了功利庸俗的层次上,不能寸进。 做官意味着“贵”,但做官本身祸福难料。在第一回中,吴敬梓就借王冕母亲的临终遗言,说出“做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的预言。书中的王惠就是“贵”的一个典型。他是贪狠的太守,用戥子、算盘、板子来压榨百姓;他又是胆怯的道台,一旦被反叛的宁王抓住,立刻叩头投降,到宁王倒台后,又亡命天涯。 那么“富”又如何呢?严监生“家有十多万银子”,但是战战兢兢地做着守财奴,平日舍不得吃肉,病了舍不得吃药,临死还因为两根灯草费油不肯咽气。他的一生是可悲的,始终被“财”奴役着,没有自由。他一死,赵氏大手大脚花钱,哥哥严贡生又来谋夺家产。“财”终究也是无法守住的。 这就是说,让世人趋之若鹜的功名富贵,正是使人走入困境的根源。所以吴敬梓开篇就说:“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但是这种困境并不仅仅限于个体层面。因为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陷入困境,整个社会便会不断僵化,整个文化便会失去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