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16
折扣购买: 品读国学经典(精)
ISBN: 9787108057112
夏海,浙江孝丰人,法学博士。1978年入中山大学哲学系,1982年分配到中央**机关,1999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读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中国**架构》《**的自我革命》《西方发达****管理制度》《论语与人生》。
品读《谏逐客书》,不能不为文章鲜明的观点、 恰当的身份、严密的逻辑和优美的文笔所折服。鲜明 的观点就是谏逐客之过,认为“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的决策是错误的;恰当的身份就是语气婉转,不逆 龙鳞,明明是秦王下令逐客,却说是“吏议逐客”, 为秦王转圜留下余地;严密的逻辑就是从历史事实、 一统天下的帝业和**存亡的利害综合论证逐客之过 ;优美的文笔就是巧用典故,善于铺陈,运用大量的 对偶和排比句,注意语言的色彩和动词的运用,句子 工整而又富于文采,造成流畅的气势、**铿锵的音 节,读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给人以美的享*。同 时,*为李斯的见识和胆略所折服。“国以才立,政 以才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的竞争,实质是 人才的竞争。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家。早 在两千多年前的李斯,已经认识到这一客观真理和历 史规律,敢于上书建言,既为中国政治留下了宝贵财 富,也为中华文化留下了瑰宝佳作。 《谏逐客书》说服秦王*重要的理由,就是逐客 不利于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的事业。所谓“跨海 内、制诸侯”,对于秦王赢政而言,就是消灭六国、 称帝天下。这在当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可以消除春 秋战国时期的战乱纷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 李斯正是因为仰慕秦王的宏图大志,在荀子那里学成 “帝王之术”之后,即决定“西说秦王”。在他看来 ,当时诸侯称霸,只有秦王志向远大,只有秦国才能 为他提供事业平台,“今万乘争时,游者主事。今秦 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谈游者 之秋也”。到秦国后,李斯向秦王呈上《论统一书》 ,献计秦国“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 万世之一时也”,深得秦王信任。在《谏逐客书》中 ,李斯看准了秦王是一位具有政治头脑和战略眼光的 君主,因而敢于上书,从秦王帝业的高度论证逐客之 过,这就使奏疏立意气势恢宏、高瞻远瞩。具体而言 ,一是从**安危的角度告诫秦王。李斯认为:秦国 的逐客“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 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 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还说:“今逐客以资敌国, 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 不可得也。”意思是,现在驱逐客卿去帮助敌国,减 少民众去增加仇人的人口,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对外又在诸侯各国中树立了怨恨,使得天下的人才不 敢来帮助秦国。这要想**安全和不发生危机,是不 可能的。从而明明白白地告诉秦王,如果**的安全 和稳定都没有保证,何谈发展,*何谈统一大业。二 是从统一大业的角度劝诫秦王。“今取人则不然,不 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 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 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李斯批评秦王喜欢留用他 国的奇珍异宝,而不重视使用他国的客卿和人才,认 为这不可能实现“称尊天下”的宏图大业。三是从三 王五帝的角度激励秦王。三王五帝比较明确的说法, 是指上古时期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 顼、喾、尧、舜,他们是历代帝王效仿的楷模。李斯 说:“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 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也。”意思是,对待大 地没有四方的差别,对待民众没有国界的差异,四季 自然就会富足美满,鬼神都会来赐福,这就是五帝三 王**于天下的原因啊!通过三王五帝,激励秦王称 尊天下、**于天下。可贵的是,刚愎自用的秦王竟 然被李斯说服,“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据汉 刘向《新序》记载:“斯在逐中,道上上谏书,达始 皇,始皇使人逐至骊邑,得还。”这说明恢复李斯之 职还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李斯已经在离开秦国的路上 ,是被追回来的。由此可见,秦王的政治气度以及对 人才的重视。这还可从郑国事件的结局加以证明。 P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