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万卷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70
折扣购买: 山河无惧来日可期
ISBN: 9787547053171
山中的暮鼓 某年,我和几个朋友结伴出游,到山中去,想清静清 静。上山前,带队的老友突然提醒,我们要在山脚下采买 食物材料,毕竟山上食材匮乏。于是我们拎着粉扑扑的冬 瓜、绛红色的茄子和豆角、青翠碧绿的空心菜、橄榄菜和 杂七杂八的素食原材料,历经了一两个小时的山路九曲十 八弯,终于抵达时,已经接近七点。 大家自己动手生火做饭,匆忙填饱肚子。天色已经暗 下来,大家分男女人住寮房。这座寺院木头器物多,整洁 安静。我自己铺好床被,准备睡觉,却难以入眠。夜里, 山中静得几乎只听得见自己的呼吸,一下子从人间闹市切 换到如此寂静氛围,有点不适应。 于是我在手机上呼朋唤友,大家到大殿门口碰头集 合,相约看星星。我们到大殿一侧的经书阅览室门口坐 下,这里到处是石凳,有些还搁了蒲团。我们自备了茶和 茶饼,一起分吃食物,低声说说笑笑,聊一阵子,大家诉 说起彼此的心烦。 那一刻,天地之间都是漆黑的,草木无声,头顶群星 闪耀,山中的风清寒,微微吹得人魂摇魄动,任何一点讲 话的声音都很明显,带着缥缈之感。不知不觉大家就渐渐 都静默了。 在大殿一侧的游廊,仰头看山顶的星云浮动,我心里 忽然有点儿哀伤。人生百年不足,忙碌九十九,一分默然 省思,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惠总惦记着自己身体 不好,阿绿纠结着她家的家族生意跌宕起伏,我则屈指一 算,人到中年,只觉得前半生太匆忙,距离小时候的理 想,实在还远。同行的还有一个高个儿男孩,是惠所在画 报的设计师,家境算丰裕,但懒于上进,总被家人批评。 就在这静默之时,忽然响起了鼓声。 原来晚上九点,寺院中按时敲起了暮鼓,这鼓声一波 一波,节奏先是缓慢的,后来速度快起来,双手齐动,鼓 点交错,抑扬顿挫,我仿佛在音乐厅聆听乐器演奏。渐渐 听进去,我发觉自己的情绪都被影响了,一会儿心潮澎 湃,一会儿疾风骤雨,最后,那鼓声又沉稳扎实,进入铿 锵有力的境界,格外悠远。 暮鼓之后,我们几个朋友,都听呆了。僧人又开始念 经。夜晚僧人们的诵经,其实有点类似男声合唱,低沉如 静水流深。 当时当地,群山环绕,那些声音伴着钟声如咏似叹, 很适合坐下倾听。这个声音,没有刻意表演的抒情,因为 彼时淡季,又非节假日,根本没什么游客。但念诵的和 尚,认认真真,不徐不疾,悠悠然沉浸其中,有着一种红 尘之外的抒情。我被打动了。我不懂具体的词句,但却被 似咏叹、似唱歌的诵读所慰藉。 我之前心头的那一份哀伤,不知不觉,淡下去,心境 亦平复。 良久,惠忽然告诉我,其实决定到山中修行的大和 尚,有些人早先学历很高,其中有的是科技大学研究计算 机的,也有的是音乐学院的硕士。惠在佛协杂志做过几年 工作,知道的比我们多。 我来到山中,本来没想过有这样的体验。霎时间,我 心领神会。对于打鼓的法师来说,无形之中,也渗透了他 的内在感受。 下山后,数年过去,朋友们各有各的造化,天翻地覆 的改变谈不上,但在各自的路途,依然前行。惠终于开起 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茶艺馆,阿绿享受做母亲的快乐,高个 儿男孩继续自由自在,时间久了大概家人发现了他就是个 散漫孩子,随他去吧。 谁无烦恼?人皆烦恼。何处得清凉平复?启悟无处不 在,一枝花,一首歌,一幅画,一段晨钟暮鼓,都能令灵 魂宽慰。这是一种巧遇,也是一种必然。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