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犯罪心理画像

FBI犯罪心理画像
作者: 陈泊菡
出版社: 中国法制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7.70
折扣购买: FBI犯罪心理画像
ISBN: 9787509364093

作者简介

陈泊菡,畅销书作家,知名心理作家,博览群书,潜心写作,广泛涉猎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著有《FBI微反应》《心理学与记忆术》《心理学与自制力》《心理学与博弈》等书。

内容简介

1972年,里奇韦与第二任妻子结婚。妻子后来对 警方说过,里奇韦在婚后经常于深夜外出,回来以后 身上总会沾有潮湿的泥土,他晚上回家越来越晚,并 且没有正当的理由。里奇韦喜欢在户外做爱,并且伴 有性虐待的倾向。在婚姻的后期,两人的关系越来越 差,里奇韦经常会隐藏起来,突然从背后出现吓唬她 。 1981年,里奇韦和第二任妻子离婚,此后他又交 往过多名女性,但无一例外,都以分手收场。 里奇韦落网后招认,从1973年开始,他就对一些 素昧平生的女性伸出了魔掌,这些女性大多是妓女、 吸毒者、流浪者以及一些离家出走的年轻女孩。里奇 韦供述说:“我想要尽可能多地杀死那些我认为是妓 女的女人,在过去的一段日子里,我一直在这样做。 我恨她们,而且我也不想花钱找乐子。这些女人很容 易被骗上车,我杀死她们以后,也不会有人为了她们 报案。” 绿河杀手被捕后,人们惊讶地发现,道格拉斯此 前关于他的分析基本吻合。比如,里奇韦确实是一名 白人男性,他的年龄也在25~35岁之间,并且曾被妻 子抛弃,导致他仇视女性,包括他喜欢开车、打猎、 钓鱼,对绿河附近的环境非常熟悉等。 里奇韦被捕时54岁,20年前他作案时正好34岁, 结婚三次,离婚两次,第二次婚姻失败后作案最多。 疯狂作案的那段时间,他正好是一名汽车喷漆工人, 他的职业给他提供了许多便利,比如有机会接触并驾 驶许多不同的汽车。他对警察的工作有着强烈的兴趣 ,警方在他的住所搜出许多假制服和警徽,里奇韦还 经常对不熟悉的人吹嘘自己在中央情报局工作。1984 年,里奇韦曾主动配合警方调查,声称自己认识一名 受害者,并且自愿提供线索。他搬过几次家,但都位 于绿河附近。 但是,道格拉斯的心理画像也并非万无一失,关 于凶手的推测分析也有一些判断失误的地方,一度让 警方的调查误人歧途。比如,道格拉斯认为绿河杀手 在单亲家庭中成长,有犯罪史、吸烟喝酒,但实际上 里奇韦不吸烟,也不喝酒,幼年时父母双全。道格拉 斯还设想过凶手是两个人,因为凶手处理尸体的方法 有所不同,有时凶手会隐藏尸体,但有时又会将尸体 暴露出来,好像故意吸引警方的注意一般。 道格拉斯认为,如果是单人作案,凶手应该会保 持一致的习惯,于是警方便按照道格拉斯的判断展开 调查。由于调查方向有误,警方自然一直没有取得进 展,所以在那段时间仍有许多年轻女孩被害。 除了道格拉斯的判断出现失误,有时警方也会将 正确的分析理解错误。比如道格拉斯说过,绿河杀手 对警察的工作非常有兴趣。于是,一名44岁的失业出 租车司机进入了警方的视线,成了重点调查对象。这 个人曾是主动帮助警方调查案件的志愿者。这名司机 表示自己和绿河杀手没有任何瓜葛,但警方依旧对其 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后来甚至将他列为头号嫌疑人。 有一次他因停车未付费而被捕,但警方除了调查出他 认识5名受害者,并没有找到其他可以证明他是凶手 的证据,调查工作再次陷人了僵局。 整整20年的调查工作,警方掌握了超过4000份物 证,先后盘查过4000多名嫌疑人,并且列出了100个 重点嫌疑对象,真凶里奇韦也在此重点名单之内,但 是警方没有掌握足够的证据将他绳之以法。 1995年,道格拉斯带着遗憾退休了,虽然没能抓 获绿河杀手,但是他的犯罪心理画像技术在其他案子 中屡建奇功,心理画像已经成为现代常用的案件侦破 手段。 2001年,绿河杀手背负的人命增至49人,专案组 的调查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可绿河杀手仍然逍遥法 外,这片乌云依旧笼罩在西雅图的上空。 2001年4月,刑侦科技手段有了很大的突破,警 方开始重新调查已掌握的所有证据。终于,DNA检验 样本让案情拨云见日!通过对凶手的精液取样调查证 实,一名早就被列入嫌疑犯名单却一直没能引起足够 重视的男子进入了警方的视线,他就是——加里·里 奇韦。 2001年9月30日,里奇韦在下班回家的途中被逮 捕。虽然里奇韦被捕,但是针对他的审讯工作却难以 展开,他一直拒不认罪,并且还装作精神病人,试图 用这种抵赖的方式让联邦调查局和警方20年的心血付 诸东流。 里奇韦的顽固抵抗一直持续了两年,最终,联邦 调查局不得不让检察官出面,和里奇韦达成了“控辩 交易”。里奇韦低头认罪,坦白自己所犯下的罪行, 并且配合联邦调查局的取证工作,而法院则承诺对他 从轻处罚,让他免于一死。P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