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朝大历史中的李清照)(精)

李清照(宋朝大历史中的李清照)(精)
作者: 郭瑞祥|责编:冀晖//梁玉刚
出版社: 华龄
原售价: 58.00
折扣价: 39.44
折扣购买: 李清照(宋朝大历史中的李清照)(精)
ISBN: 978751692434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李家有女初长成 李清照有一位成功的父 亲和与众不同的家庭。 古人认为,济水①发源于 济源王屋山,两次穿越黄河 而不浑,百折千回最终流入 渤海。济水在山东境内奔流 千里,到宋朝的齐州(今山 东济南)恰行程之半。这里 得水而润,水涌百泉。泉水 最盛之处,在西有趵突泉, 在东则为百脉泉。百脉泉伏 地而发,泉涌如珠,散珠溅 玉,汇玉成流。清风徐来, 水面皱起波纹,好似丝绸锦 绣,因此取名“绣江”。 绣江之美,东边耸峙着 长白山,南边绵延着长城岭 ,山青岭秀,林木成云。绣 江最佳的去处还在北边,这 里有周长二十里的莲子湖, 波光明灭,流水清澈。湖里 种着许多菱藕,接天莲叶, 映日荷花,不输北国的旷达 ,又似江南的妩媚。绣江从 湖光山色中穿过,江岸杨柳 四季烟,堤外稻菽千层浪, 流水中都漂浮着幽香,晨昏 里能听见脆鸣。 这块山明水秀的宝地就 是齐州章丘县明水镇(今济 南市章丘区明水街道)。许 多辞官不仕的智者把这里当 成隐居的乐土,当成修身养 性的世外桃源。 不知何时,一户李姓人 家迁居于此,成为这里的豪 绅。李家原籍临淄。临淄城 是古代大邑,战国时是齐国 的都城,官方在这里建立学 宫,广泛招收游说之士,他 们讲课议论,发表政治见解 ,探讨治世之道,形成了当 时天下最大、最集中的学派 活动中心,盛极一时,为人 称道,被后世称为“稷下学 风”。受稷下学风的浸淫, 李家世代书香,学士影从如 云,亦为显族。居绣江后, 李氏沉寂了一段时间,几代 没有显名,不过也衣食无忧 。他们除了耕作,就是专心 教育子弟、培养后代。到了 宋代中期,终于有人登科及 第,步入仕途,可惜没有留 下姓名。这个人就是李清照 的祖父。李清照在《上枢密 韩公诗二首并序》中说“有 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 韩琦)门下”,可见她的祖 父也不是寻常小吏,至少在 朝廷中结下了人脉。 这位李祖至少育有四个 儿子,长子名不详;次子字 和叔①;三子名格非(1051 ?—1111?)②,字文叔; 四子名辟非③。其中李格非 是李清照的父亲,名声最著 ,进士出身,工于词章,《 宋史》有传。 李格非年轻时对诗赋兴 趣不大,留意经学,著有数 十万言的《礼记说》。宋朝 的进士科,考试内容有策问 、诗赋、帖经、墨义等,诗 赋分量很重,所以李格非在 科考上毫无优势。宋神宗熙 宁年间,王安石改革科举, 废除诗赋,专考经义,熙宁 八年(1075)又指定了专 门的教材,把《周礼》作为 优先考试的内容。李格非时 来运转,于熙宁九年 (1076)(《太平治迹统 类》卷二十七)金榜题名, 是年二十六岁。 李格非得到的第一个官 职已不可考。宋朝官制非常 严格,三年秩满必须转官调 离,元丰二年(1079), 他任冀州(治今河北省衡水 市辖区)司户参军,主管民 政。三年后,因为精通经学 ,被调任郓州(治今山东省 泰安市东平县)教授,在官 办的州立学校督学、讲课, 属于自由清闲的文职。 由于父辈是官场中人, 所以李格非的婚事也由父亲 做主,很早就迎娶了被欧阳 修(字永叔,1007—1072 )称为“真学士”的王珪(字 禹玉,1019—1085)之女 。王珪在熙宁年间做到参知 政事(副宰相),元丰年间 为宰相,成为一代显宦。李 格非攀上这样的高枝,前途 不可限量。可惜李格非福浅 ,第一任妻子过早地去世, 他同王珪的关系也逐渐疏远 了。 任郓州教授时,李格非 应该已经续娶了第二任妻子 。新婚妻子也出身不凡,祖 父是宋仁宗天圣八年 (1030)的状元王拱辰( 字君观,1012—1085)。 王拱辰文采斐然,是仁宗朝 名臣,做过三司使,元丰初 判大名府,兼领河北路,冀 州毗邻大名府且同属河北路 。应当在这时,王拱辰将孙 女嫁给了李格非。王拱辰早 先娶薛奎的大女儿为妻,因 为妻子去世得早,他又娶了 薛奎的三女儿续弦。李格非 的岳父是第二任薛氏夫人的 儿子。薛奎的二女儿嫁给了 文坛领袖欧阳修,所以欧阳 修与王拱辰是连襟。李格非 、李清照与欧阳修也是远房 姻亲。 元丰四年(1081)秋, 李格非的夫人王氏在老家章 丘明水诞下一女①,就是李 清照。时近秋分,天空高远 ,大地辽阔,清丽明净。最 能突出秋天景致的诗莫过于 王维那句“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绣江的秋意, 宛如《山居秋暝》,李格非 于两句诗中各取一字,为女 儿取名“清照”。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多数年份里,李格非只能在 假期里回家一趟,包括爱女 出生他也没有陪伴太长时间 。元丰五年(1082)移官 郓州后,郓州与齐州毗邻, 加上教授的职位比较清闲, 李格非有了较多的时间回家 与妻子儿女团聚。元丰八年 (1085)九月,李格非有 一位姓廉的同乡于前一年冬 天去世,廉氏后人想要刻石 立传,请李格非执笔。 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