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 评价 决策——景观规划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

理解  评价  决策——景观规划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
作者: 文晨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89.80
折扣价: 58.40
折扣购买: 理解 评价 决策——景观规划应对城市人口老龄化
ISBN: 9787577208855

作者简介

文晨,博士,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四川大学工学学士,北京大学地理学(景观设计学)理学硕士,德国汉诺威大学(Leibniz Universit?t Hannover)景观规划工学博士;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生态系统服务、城市社会生态计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收录于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Ecological Processes及《风景园林》《景观设计学》《南方建筑》等期刊;担任多个SCI/SSCI期刊及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人和组稿人。

内容简介

1.1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环境需求 在全球许多国家,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已成为显著的人口结构变化特征。例如,在欧盟27个国家中,人口年龄中位数从2007年的40.1岁增加到2017年的42.8岁;与此同时,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007年的16.9%提高到2017年的19.4%。德国是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国家之一(图11),不久后将面临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07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19.8%;2017年,这一比例增至21.2%;预计到2030年该比例将激增至30%左右。 许多城市的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特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迁移到城市地区,导致城市老年人口占比不断上升。例如,在德国首都柏林,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1990年的不足15%提高到2015年的20%左右,如今,数十万老年人生活在柏林。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这给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带来了挑战。我们需要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中更多地考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改善城市蓝绿空间以满足老年人对自然游憩的需求,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大自然中的游憩活动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例如,在大自然中游览、观光或进行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升他们的愉悦感并促进其社会交往。此外,自然游憩还有助于缓解老年人的压力,并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景观规划是一种关注自然和人类在城市、乡村和自然环境中的相互作用的跨学科实践。它涵盖了城市、区域和国家等多个层面,旨在通过规划和设计人民环境,满足社会、文化、环境和经济需求。景观规划通过考虑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以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社区环境和公共健康等问题提供具有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景观规划师必须在实践中更加关注老年群体,并通过绿地、滨水空间、开放空间等多种类型的蓝绿空间为他们提供高品质的活动空间。 对于城市老年人口来说,景观规划能够提供多重帮助。首先,景观规划有助于增加和改善老年人所需的自然游憩场所,从而帮助他们保持身心健康、减轻压力和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作为一种政策工具,景观规划关心且能够直接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和安全性,满足老年人的社会接触需求。最后,景观规划可以提升老年人的社区归属感,增强老年人在所属社区的参与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促进社会包容和社会公正。因此,景观规划应该通过开发城市蓝绿空间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从而为老年人带来多重益处。 然而,城市蓝绿空间并不总是适应老年人的需求。相比年轻人,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身体机能和心理健康水平逐渐下降、流动性和社会接触减少等问题。他们可能对环境障碍、安全问题和公共设施的获取更加敏感。在城市蓝绿空间的规划和开发、改造中,管理者和设计师应该系统地考虑老年人的健康、安全和社会包容的需求,在考虑老年人需求时应该更加细致入微,例如,增设一些步行道、座椅、栏杆和轮椅坡道等,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享受自然游憩。在未来,城市规划师和景观规划师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在城市蓝绿空间中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这不仅涉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进,还涉及老年人的文化和心理需求,如对不同自然环境的偏好和需求等。只有全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城市蓝绿空间才能真正成为老年人自然游憩的天堂,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健康、幸福和充实的晚年生活。 本书关注全球热点话题——人口老龄化,通过景观规划视角并结合国内外案例,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策略,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实践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