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孔学堂书局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3.70
折扣购买: 生态文明与儒家生态哲学之思
ISBN: 978780770385301
乔清举,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9月—1986年6在河南大学政治学系就读,后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早稻田大学文学研究院攻读博士课程并获得博士学位,1997年10月—1998年10月在日本东京大学文学研究院中国思想研究室做访问学者。1999年7 月破格晋升为中国哲学教授,2004—2014年任南开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5年8月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金岳霖学术奖”三等奖,2008年5月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韩国成均馆大学任客座教授。出版有《湛若水哲学思想研究》《金岳霖新儒学体系研究》《当代中国哲学史学史》《儒家生态文化》《儒家生态思想通论》等专著十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中、英、日、韩语种论文120余篇。
建立基于中国哲学原则的环境伦理学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环境伦理及其哲学基础,目前国外研究较多,已经在突破西方近代以来 极端发展的人类中心主义 (anthropocentrism)① 的基础上,形成了“弱人类中心主 义”“非人类中心主义”等理论,后者又包括“动物解放——权利论”“生物中心 论”“生态中心论”“深层生态学”“大地伦理学”等理论。其中所涉及的较为深 层的哲学问题, 一是道德共同体的范围问题,即道德这个在历史上一直属于人类的 事情能否扩展到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山河大地等,也即它们是不是也是道德 共同体的成员。二是生命的范围有多大,山河大地是不是都具有生命。三是价值是 不是仅仅和生命同一,无机存在物有没有价值。如果有,该如何判定其价值。判定 价值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四是当对人的义务和对自然的义务发生冲突时,应该根据 什么原则来化解与调和。 中国古代创立了丰富的生态文明思想。过去,由于环境问题还不甚严重,人们 往往不能理解这些思想,而冠之以“农业文明”“有机主义”“主客不分”“主客 体的原始同一”,甚至“神秘主义”“原始思维”等加以贬斥,要求用现代主体意 识、主客体对立的思想来批判和取代它。现在看来,这种态度恐怕更多地表现了现 代人主体意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不一定可取。西方近代以来的主体意识对于导致 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代环境伦理学正是鉴于此,并受 中国哲学的影响而产生新的哲学思潮。但是,由于西方学者并不能深入到中国文化 的核心来理解中国文化,所以部分人表现出拒绝中国哲学的倾向,如当代环境哲学家帕斯莫尔等人担心中国以及印第安人的思想会危及西方的科学技术文明。这其实 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中国古代独特的环境思想和哲学理念,对于解决当代所面临的 生态环境问题,探索人类未来的文明模式,建立基于中国哲学的现代环境伦理有重 要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在这方面,我们既要排除“百不如人”的文化自卑心 理,也要防止“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浅薄的现成主义倾向。关键是要有问题 意识,对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困境和难题有深入的认识和思考,寻找传统思想和现代 问题的结合点,提出自己的解答,由此使中国哲学真正走进世界舞台。 乔清举教授有着令人敬服的胸襟和眼界,始终关注与人类命运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关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思考、探索,提出了“河流的文化生命”这样的大命题,将个人情怀融入自然生命、人类命运之中,撰写了一篇篇颇有深度的论述文章,终成此《生态文明与儒家生态哲学之思》一书,值得各界人士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