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地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26.55
折扣购买: 中国从此走向大唐:南朝的遗产
ISBN: 9787545562378
南北分裂 顾名思义,南北朝时中国处于南北分裂、二元对立的状态。南北朝分裂的时间甚长,与12至13世纪南宋与金、元对立的分裂时期大致相当,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段南北两个政权长期对抗的时期之一。此期间内对抗的双方都曾努力要消灭对方,统一天下,但都未能成功。 整个南北朝期间中国的分裂状态大致是南方、北方各由一个政府统治,亦即仅剩两个对立政权。南方与北方都只有一个政府,表示南北双方内部的地方割据政治势力已大致被双方的中央政府解决,中国已经脱离东汉末年开始的地方全面崩解,也度过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战与割据,成为南北双方直接而且全面对立的状态。此种情势表示南北朝其实是中国大分裂时代的后期阶段,只剩南北双方的最终对决有待完成,可视为一段缓慢趋向重建统一帝国的过渡时间。 到南朝开始时,中华大地上的乱世已经持续二百三十多年,虽然极端的战乱与极端的分裂状态总算过去,但对立依旧存在,战争也依旧频繁。 索虏、岛夷 南北朝既然是一段缓慢趋向重建统一帝国的时期,南北双方当然都会以统一天下自许,如此一来双方的关系必然对立,冲突必然发生。故南北朝一百余年间,南北始终处于敌对状态,战争频仍,双方彼此敌视,因而产生蔑视。对分开二百余年,彼此又始终对立的双方而言,为对方取个轻蔑的绰号是无法避免之事。于是在南北朝,南朝称北朝为“索虏”,意思是梳着小辫子的野人;北朝称南朝为“岛夷”,意思是住在海岛上的蛮夷。南朝人还沿袭东晋以来的习惯,蔑称北方人为“伧”,意思是鄙贱庸俗的人。 当然不论“索虏”或“岛夷”喊得多响,对方都不是单凭骂几句就会消失的,所以双方都曾主动出击,发起过以消灭对方、统一天下为目的的战争。当时双方大致的分界线就是中国地理的南北自然分界线——秦岭与淮河,所以淮河流域常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多场战争在此爆发,使这一地区遭受严重破坏,终南北朝都不能恢复。 南北战争 南北朝时,双方边界地区经常发生战争,刀光剑影、血流漂杵的场面几乎贯穿整个南北朝历史,为一种不断间歇发作的武力对抗,很像疟疾,成为此时代的特色。这些南北战争双方都曾经发动过,所以南朝虽然文化优美,其帝王将相却绝非爱好和平之人,他们造成许多血淋淋的战场与惨案,史不绝书。 南朝北伐与北朝南侵 南朝发起战争的原因大多是希望扩张领土,当然最好能消灭北方政权。由此可见,当时南方的最高政治与军事领袖虽然不见得对本身实力有自知之明,却仍然胸怀大志,奋力向前,并未只顾偏安,这是南朝与南宋的基本不同之处。 南朝主动的北伐战争有:宋文帝时的元嘉北伐(430年、450—452年)、梁武帝萧衍的北伐(505—507年、514—516年、524—529年)与陈宣帝时的北伐(573年、577年)。这些北伐都以失败告终,而北伐失败就意味着北朝会乘胜南侵,再加上北朝主动的南伐,惨烈的南北战争不断,双方接界的地方沦为拉锯的战场,被兵火严重蹂躏。对双方而言,每一次南北战争与其胜负,又都会影响到内部政局,连串的南北战争,便以这样的力量塑造着南朝的形貌。 南北战争第一阶段:南朝宋北伐与北魏南侵 南北朝时期南北大规模战争的第一阶段,发生于刘宋文帝元嘉年间(424—453年),包括几次由南朝主动挑起的战争,总名“元嘉北伐”。 刘宋在420年篡晋后,于10年后才北伐,原因在于刚建国时内部不稳。刘宋皇室是一个乱世中发迹的军人家族,可想而知,内部必然充满血腥暴力。刘裕死于422年,以后的几年里,经过武力角力后,皇帝家族内部、帝室及大臣间的问题也告解决,才有意愿与能力北伐。继任刘裕的少帝因“失德”,于424年被一批仍想如东晋时代控制皇帝的大臣废杀,他们迎接刘裕的第三子刘义隆继位,即宋文帝,年号元嘉。宋文帝坐稳皇位后,立刻翻脸,在426年又把这些人一一诛杀,从此大权在握。 1.作者历史背景专业,家学渊源深厚 叶嘉莹先生侄子,家学渊源深厚,亦曾师从许倬云先生学习。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即研究南北朝史,在工作退休后,重新捡起研究兴趣,攻读并获得台湾大学博士学位。 2.解析乱世魅力,还原真实的南北朝 南北朝是一个大分裂的乱世,也是一个“政治大分裂、文化大碰撞与民族大融合的时代”。作者凭依扎实的历史考据,提纲挈领,去粗取精,赋予本书丰富的历史知识,厘清乱世脉络,澄清史实真相,带读者走出对这段历史的认识误区。 3.文学化写作手法书写的历史普及读物 南北朝这一段历史未得众多史家青睐,相关历史研究和普及读物都比较少,历史课上也是三言两语一带而过,但却是《琅琊榜》《兰陵王》《楚乔传》等作品的灵感源泉,渐渐得到一些关注度。作者依据史实,不汲汲于对一人、一物细节的描述,以文学化的语言为读者传述南北朝的宏观历史,通俗易懂,阅读起来极富趣味性。其中穿插当时的文学作品以及作者自己的诗文,补充相关知识的同时丰富了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