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庐忆旧(精)

用庐忆旧(精)
作者: 陈方正
出版社: 广东人民
原售价: 55.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用庐忆旧(精)
ISBN: 9787218112176

作者简介

陈方正,广西岑溪人,1939年生于重庆,后移居香港并赴美深造,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历任物理系讲师、**讲师、大学秘书长,并从事理论物理及高分子物理学研究,曾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先后赴*内瓦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牛津大学工学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进行访问研究。学术工作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著有《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等。

内容简介

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那一代中国人是在抗*和内战两个大动乱之中 成长的,即使未曾经历什么可歌可泣之事,也都会被 大时代打上难以磨灭的印记,莫名其妙地影响一生。 抗战中我在重庆出生,呱呱堕地不久,便*大轰 炸洗礼,母亲从防空洞抱我回到枣子岚垭寓所,房子 已经沦为瓦砾。当时父亲所服务的机关在市郊一个叫 龙井湾的山坳上盖起了***和宿舍,我们一家便搬 到那边,在小山坡上的茅庐安身,度过其后五年艰苦 时光。对无知小孩子来说,那其实是个蛮有趣的地方 :屋前有空地可玩耍,屋旁有畦圃可摘西红柿和豌豆 ,就地生剥了吃;山上乱跑没有人管,山下不远有小 朋友来往,一切自由自在。它的清贫与闭塞既是与生 俱来,也就浑然不觉。 不过,也不**如此。记忆中**个印象是睡午 觉醒来,母亲在*头用粗麻线和旧布片打鞋底;** 次心灵创伤是肚子饿得发慌,傻乎乎地凑到工友煮红 烧肉的炉旁,被戏弄取笑,回家后*被气急败坏的母 亲绑起来重责,却**不明所以;**趟美好经验是 大年夜连吃十五个菜肉饺子,在椅子上撑直了动弹不 得。至于在医院吃到母亲带来的奶油蛋糕,觉得天下 美味无过于此,则是后话了。那时即使在山上也得跑 警报,但那和郊游差不多:下午两点钟喇叭呜呜地响 起来,就拿小凳子和一个白煮*蛋,跟随大人走到附 近防空洞待上一两个钟头,然后高高兴兴散伙回家— —*本人的**从来不会浪费在那穷乡僻壤,所以警 报并不吓人,和城里有天渊之别。 当时父亲仍然在城里上班,两星期才回家一趟, 姐姐在外地上学,家里只剩下母亲为我讲述《新儿童 》故事。它是半月刊,来得稀疏,应付不了急速增长 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父亲回家成为*夜盼望的大 事。他工作紧张不在话下,星期六还得排一两个钟头 的队才能够搭上水泄不通的所谓“疏建”交通车,摇 摇晃晃奔向郊外,到家往往已经过了晚饭时分。但记 忆中他却总显得那么轻松、诙谐、自在,不但会造奇 妙的弹弓、水*、泥人种种玩意,令我入迷。在山林 间散步时,会撮唇模仿各种鸟类叫声吸引它们响应。 斜靠在藤椅上的时候,腹中*有无穷的《三国》《水 浒》和公冶长故事:跃马檀溪、刮骨疗毒、倒拔垂杨 、大闹野猪林等情节,由是深印脑海。 静姐比我大十七岁,我们之间本来还有两个小哥 哥,都不幸夭折,所以母亲四十多岁把我生下来是天 大惊喜。姐姐起初在南开中学寄宿,毕业后进西南联 大,我们姐弟初次相聚已经是1943年夏天,她千方百 计弄到黑市机票回家探亲。我刚三岁半,被母亲*得 不成样子,这位姐姐却能言善道,恩威并用,既立下 规矩要小弟弟遵守,又带回来满脑子故事和无数新鲜 事物,把他哄得眉开眼笑,贴贴服服。其中印象*深 刻的,当数石林,虽然只是小小几张黑白照片上的影 像,但那奇诡矗立的石壁、石笋形状,往后几十年间 萦绕脑际,挥之不去,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陪姐姐 重游昆明,方才了却心愿。那时战火已经烧到了广州 和香港,父亲许多朋友的子女狼狈逃来大后方,经常 到龙井湾落脚。其中*稔熟的是余舜华伯伯的淑本、 戴维、大尹三姐弟,和李朴生伯伯的李薇、李秀姐弟 ,他们刚二十上下,正要找工作、考大学,或者从* ,虽然前路茫茫,却仍然精力充沛,兴致勃勃,为山 坳茅屋平添无限喧嚷和乐趣。余家兄弟秋天上山在小 溪摸虾,隆冬叠砌雪人、抛打雪球,都是我*起劲跟 随的乐事,毕生难忘。不过,我的得意杰作,还是趁 父母出门几天,佣人珍姐没空看管,偷偷用毛笔蘸饱 蓝墨水,在前堂粉壁上画满了人物、房屋,中央还有 一辆大大的马车,让父母进门大吃一惊,哭笑不得, “画马车”自是成为家中佳话。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