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哲学/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

童年哲学/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
作者: (美)加雷斯·B·马修斯|译者:刘晓东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童年哲学/马修斯儿童哲学三部曲
ISBN: 9787108053244

作者简介

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师范大学儿童文化研究院兼职教授,第十届全国青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哲学、教育哲学、学前教育学。著有《儿童精神哲学》、《儿童文化与儿童教育》、《解放儿童》、《儿童教育新论》、《蒙蔽与拯救:评儿童读经》等。 加雷斯·B·马修斯(Gareth B.Mathews,1929—2011)美国当代哲学家。儿童哲学的开创者及先锋人物,与“儿童哲学之父”李普曼齐名。他既通哲学,又懂孩子,潜心于儿童哲学的思考、写作和教学。常在国内外进行演讲,曾在澳大利亚、德国、日本、挪威、以色列等国家的小学校主持哲学讨论课。强调儿童有自己的哲学。成人不应把孩子看作“未成年人”,而应平等待之,甚至视之为“成人之父”。这种理念有助于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哲学思维,保护他们的天真和好奇。著有儿童哲学三部曲——《哲学与幼童》、《与儿童对话》和《童年哲学》。已被翻译成中文、日语、印度尼西亚语等十余种语言出版。

内容简介

“你们认为时间有开端吗?”我向十几个三四年 级的孩子发问。这些孩子是我在马萨诸塞州牛顿市组 织的一个哲学讨论小组里的成员。(我们曾试图写一 篇时间旅行的故事。) 几个孩子回答说:“没有。” 这时,尼克说话了。“宇宙是一切事物和一切地 方,”他稍作停顿,“如果有一个巨大的爆炸或其他 东西,那么这种巨大的爆炸要作用在什么地方呢?” 尼克的问题也是久久困扰我的问题。我听过著名 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起源专家关于宇宙起源“大爆炸 ”理论的许多讲座,都没有解决尼克在这里直截了当 表达出来的困惑。 参加这次讨论时,尼克刚满九岁。小组里的其他 成员,年龄均在九岁至十岁半之间。 尼克不仅对宇宙如何起源这一问题很感兴趣,而 且他还提出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 们探究宇宙万物(包括宇宙本身)的开端。他认为万 物都有开端。正如他意识到的那样,这一原则把宇宙 起源这一问题又重新提了出来。他不停地追问:“宇 宙是怎样开始的?” 山姆说:“宇宙是一切事物都在那里出现的地方 。其实它并不就是一切。它是其他事物在那里开始的 地方。” “这样说来,一直就有一个宇宙吗?”我问。 “是的,一直就有一个宇宙。”山姆回答。 “如果说一直就有一个宇宙,那么也就没有起始 时间了。”我继续说。 “对于某些事物来说,还是有起始时间的。”山 姆解释说,“但是对于宇宙来说,就没有起始时间。 地球有起始时间,星星有起始时间,太阳有起始时间 。但是宇宙没有起始时间。” “你能向尼克说明宇宙一直就存在吗?”我问山 姆。 山姆反问道:“宇宙要在哪里开始出现呢?” “我也不知道。”尼克说。 我说过山姆的宇宙概念(一切事物都“在那里” 出现)很像柏拉图对话录《蒂迈欧篇》中的“托载体 ”(receptacle)概念:“……一切创生的、可见的 、以可感觉的形式存在的事物之始基和托载体,都未 被称作土或气或火或水,或它们的混合物,或它们从 中演化出来的任何元素……”(《蒂迈欧篇》51A) 按照这一观点,宇宙本身并没有产生,只有其他事物 在其内或其“上”演生。这就像这一小组里的另一成 员罗斯后来在讨论中提出的看法——事物“在无边的 黑暗中产生,而这正是宇宙,宇宙就是无边的黑暗” 。 我已说过,山姆的宇宙观让人想到柏拉图的相关 观念。但在某一方面,山姆的观念可能超出了柏拉图 。托载体的观念就是一个容器的观念。容器将某些东 西隔入,又把某些东西隔出。把东西隔入和隔出,就 必须有边墙。山姆的“其他事物在宇宙之上出现”的 宇宙观,是将三维实存投射为两维,但它允许我们设 想“存在的根据”(ground of being)具有无限的 边际。宇宙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是 未定的。相较之下,柏拉图的托载体一定是有限的。 此外,我们一定想知道,托载体边墙的本质会是什么 ,尽管柏拉图并未回答这一问题。 在讨论中,尼克从未放弃过万物都有起源 (everything there is has a beginning)这一 信念。但这一信念如何应用于宇宙自身,他却一直感 到困惑。每次被问及宇宙在哪里首次出现,他都直率 地回答:“这一点我也不知道。”当然,第一个对这 一信念提出质疑的正是他自己。 许多人熟悉索尔·斯腾伯格(Saul Steinberg )的《纽约人》封面,它描绘了纽约人眼里的美国。 曼哈顿岛是封面的中心,纽约市的其他几个城区也很 醒目,尽管比曼哈顿要小。旧金山远远地出现在另一 边。而在纽约与旧金山之间所画的内容就很少了。 哲学家的童年观有可能就是这样被歪曲的。在哲 学家眼里,儿童坐在那里漫无边际、大而无当地讨论 令人费解的问题,譬如:“宇宙自身有开始吗?”“ 有的话,它在哪里开始的?”虽然我在文章里声明, 有些孩子有时候会这样做,但我不得不承认,这类活 动并不是童年最明显的特征。 值得指出的是,我刚才记录的那种讨论依然可能 发生,并且有时候真的发生了。为什么有必要指出来 ,至少有两个原因。其一,儿童的哲学思考在发展心 理学家对童年的解释中给遗漏了。尽管哲学思考远非 童年最显著的特征,但依然应得到适度的关注。首先 ,忽略儿童的哲学思考,会鼓励成人对儿童的那种不 应有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如果山姆和尼克所面临的最 可怖的智力挑战是学习英语动词的十二种时态或者动 词“to be”的被动语态形式,思想家似的居高临下 地面对这些儿童还有某些理由。但是,如果山姆和尼 克能够以鲜明有力的形式向我们提出宇宙如何开始的 种种问题,那么,至少在这样的背景里,儿童应当被 视作我们的伙伴,我们应当与之共同努力来理解这些 问题。 充分研讨幼童的哲学思考之所以重要,还有第二 条理由,那就是,这有助于我们理解哲学。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