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能独行

灵魂只能独行
作者: 周国平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59.00
折扣价: 37.76
折扣购买: 灵魂只能独行
ISBN: 9787530222393

作者简介

周国平,当代学者、作家。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爱与孤独》《灵魂只能独行》《只有一个人生》《我喜欢生命根底里的宁静》,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宝贝,宝贝》等。

译著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或怎样用锤子从事哲学思考》《我的哲学之师叔本华》等。

内容简介

在黑暗中并肩行走

人们常常说,人与人之间,尤其相爱的人之间,应该互相了解和理解,最好做到彼此透明,心心相印。史怀泽却在《我的青少年时代》中说,这是不可能的,即使可能,任何人也无权对别人提出这种要求。“不仅存在着肉体上的羞耻,而且还存在着精神上的羞耻,我们应该尊重它。心灵也有其外衣,我们不应脱掉它。”如同对于上帝的神秘一样,对于他人灵魂的神秘,我们同样不能像看一本属于自己的书那样去阅读和认识,而只能给予爱和信任。每个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一个秘密,我们应该顺应这个事实。相爱的人们也只是“在黑暗中并肩行走”,所能做到的仅是各自努力追求心中的光明,并互相感受到这种努力,互相鼓励,而“不需要注视别人的脸和探视别人的心灵”。

读着这些精彩无比的议论,我无言而折服,它们使我瞥见了史怀泽的“敬畏生命”伦理学的深度。凡是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心生活的人,必然会深知一切精神事物的神秘性并对之充满敬畏之情,史怀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生命现象都是世界某种神秘的精神本质的显现,由此他提出了敬畏一切生命的主张。在一切生命现象中,尤以人的心灵生活最接近世界的这种精神本质。因而,他认为对于敬畏世界之神秘本质的人来说,“敬畏他人的精神本质”乃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以互相理解为人际关系的鹄的,其根源就在于不懂得人的心灵生活的神秘性。按照这一思路,人们一方面非常看重别人是否理解自己,甚至公开索取理解。至少在性爱中,索取理解似乎成了一种最正当的行为,而指责对方不理解自己则成了最严厉的谴责,有时候还被用作破裂前的最后通牒。另一方面,人们又非常踊跃地要求理解别人,甚至以此名义强迫别人袒露内心的一切,一旦遭到拒绝,便斥以缺乏信任。在爱情中,在亲情中,在其他较亲密的交往中,这种因强求理解和被理解而造成的有声或无声的战争,我们见得还少吗?可是,仔细想想,我们对自己又真正理解了多少?一个人懂得了自己理解自己之困难,他就不会强求别人完全理解自己,也不会奢望自己完全理解别人了。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别人的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诚挚的爱。我们在黑暗中并肩而行,走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法知道是否在走向同一个圣地,因为我们无法向别人甚至向自己说清心中的圣地究竟是怎样的。然而,同样的朝圣热情使我们相信,也许存在着同一个圣地。作为有灵魂的存在物,人的伟大和悲壮尽在于此了。


灵魂只能独行

我是与一个集体一起来到这个岛上的。我被编入了这个集体,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在我住在岛上的全部日子里,我都不能脱离这个集体。可是,我知道,我的灵魂不和这个集体在一起。我还知道,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不可能和任何一个集体在一起。

灵魂永远只能独行。当一个集体按照一个口令齐步走的时候,灵魂不在场。当若干人朝着一个具体的目的地结伴而行时,灵魂也不在场。不过,在这些时候,那缺席的灵魂很可能就在不远的某处,你会在众声喧哗之时突然听见它的清晰的足音。

即使两人相爱,他们的灵魂也无法同行。世间最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最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灵魂的行走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寻找上帝。灵魂之所以只能独行,是因为每一个人只有自己寻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

作家、哲学家周国平写给万千青年的人生修行书

11个主题,从灵魂、孤独、幸福、人生、自我等多个方面,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普遍困境。

收录历年散文中的精华篇目,影响几代年轻人的人生智慧,尽在其中。


不去想那些人生的大问题,是不是就可以活得快乐一些?

在信仰沦丧的时代,真诚的人如何能生活下去?高敏感人群怎样应对日常的失落?都说好人的内核是疲惫的灵魂,你是不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过分看重别人在自己生命中的参与?

一本读完让你变得豁达的人生启蒙之书,安抚高敏感现代人的暴走情绪。它教我们如何独处,如何安于当下,如何在繁忙中收获平静,找回失落的生活意义。


你不必成为哲学家,但是应该有一点哲学眼光。停下脚步,想想灵魂的事。

“人是一种讲究实际的植物,他忙着给自己浇水、施肥、结果实,但常常忘记了开花。”

但生活的质量,取决于灵魂的在场。孤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读这本书,读读书里讲到的尼采、苏格拉底、帕斯卡尔、阿基米德、第欧根尼……哲学不只是慰藉,它也是精神生活的支点,带给我们一种开阔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致沉沦于平庸的日常。


饱含智慧的文字,拨开焦虑与迷茫,让现代人多一个精神的支点

——应该承认,现代人是孤独的。

——世间蕞动人的爱仅是一颗独行的灵魂与另一颗独行的灵魂之间的蕞深切的呼唤和应答。

——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你都要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


知名画家段革新绘制封面,宁静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