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海南
原售价: 44.00
折扣价: 26.42
折扣购买: 文学研究法 史学研究法
ISBN: 9787573018373
姚永朴(1861~1939年),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
又一篇有一篇之格。盖欲谋篇,必制局;欲制局,必立格。故刘彦和《文心雕龙·附会篇》云:“凡大体文章,类多支派。整派者依源,理枝者循干。是以附辞会义,务总纲领,驱万途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使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棼丝之乱。扶阳而出条,顺阴而藏迹,首尾周密,表里一体。此附会之术也。夫画者谨发而易貌,射者仪毫而失墙,锐精细巧,必疏体统。故宜诎寸以信尺,枉尺以直寻,弃偏善之巧,学具美之绩。此命篇之经略也。”曾文正《日记》亦云:“古文之道,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工夫。《书经》《左传》每一篇空处较多,实处较少;旁面较多,正面较少。精神注于眉宇、目光;不可周身皆眉、到处皆目也。线索要如蛛丝马迹;丝不可过粗,迹不可太密也。”又云:“古文之道,布局须有千岩万壑重峦复嶂之观。不可一览而尽,又不可杂乱无纪。”又《笔记》云:“友人钱塘戴醇士熙尝谓余言:‘李伯时画七十二贤像,全在异端一笔。面目精神,四肢百体,衣褶靴纹,皆与其鼻端相准相肖。或端拱而凝思,或欹斜以取势,或若列仙古佛之殊形,或若麟身蛇躯之诡趣,皆自其鼻端一笔以生变化,而卒不离其宗。’国藩以谓斯言也,可通于古文之道。夫古文亦自有气焉,有体焉。今使有人于此,足反居上,首顾居下,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则见者谓之不成人。又或颐隐于齐,肩高于顶,五官在上,两髀为胁,则见者亦必反面却走。为文者或无所专注,无所归宿,漫衍而不知所裁,气不能举其体,则谓之不成文。故虽长篇巨制,其精神意气之所在,必有所谓鼻端之一笔者,譬若水之有干流,山之有主峰,画龙者之有睛。物不能两大,人不能两首,文之主意亦不能两重。专重一处,而四体停匀,乃始成章耳。”学者合观之,亦可以知章法之宜求矣。 本书是姚永朴先生两部著作的合集,系统体现了作者代表的桐城派的治学方法及理论,极具学术研究价值。同时,作者对文学及史学研究方法鞭辟入里的分析,也适合普通大众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