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作者: 编者:孙云晓
出版社: 湖南教育
原售价: 64.00
折扣价: 41.00
折扣购买: 9个好习惯成就孩子一生
ISBN: 9787553972275

作者简介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家庭教育首席专家,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妇儿工委儿童工作智库专家。曾被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贡献的教育科学研究专家。 自1972年起从事青少年教育和研究至今。连续10年主持教育部的少年儿童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关于少年儿童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著有《习惯养成有方法》、《用心教养----孙云晓与中外心理学名家的对话》、“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等,主编有“这样爱你刚刚好”丛书、《科学,让家庭教育更有魅力》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全国“五个一”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内容简介

第一个好习惯 喜欢阅读 回顾一生的经历,我惊奇地发现,是阅读习惯改变了我的命运。对于孩子来说,是阅读打开了观看五彩人生的窗户,是阅读架起了走向世界的桥梁。所以,我将阅读作为九个好习惯的首要习惯。那么,具体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一、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许多父母和教师都急于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他们向孩子推荐各种各样的图书,要求孩子认真阅读,但是,孩子并不积极,更没有养成习惯。原因在于,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在于激发兴趣。 我想问父母一个问题,你给孩子创造过良好的阅读环境吗?肯定有很多父母会说,有啊,我给孩子买很多书,去图书馆、去书店,这样的阅读环境还不够好吗? 2018年12月,我在深圳参加“家校合作培养快乐阅读人”学术交流会。我跟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首任中国主席张明舟聊天,并听其发言,最深感触就是读书改变命运。童年的他在东北长大,生活困难,没有课外书读。他与我一样,见别的孩子总看书,心里很是羡慕。当他靠捡废品挣到一点钱后,马上就买了第一本书《小种子旅行记》。因为是千辛万苦得来的书,又是他的第一本课外书,他读得格外认真并且反复读,阅读后他对外部世界产生了兴趣。因为阅读使他勤奋学习,大学毕业后做了外交官,有机会周游世界,实现了一颗“小种子”周游世界的梦想。 张明舟理想的实现就是以兴趣为动力,因为兴趣而持之以恒,进而养成了阅读习惯。他相信一句名言:所读即所是,即你读了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人。我也经常说一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养成读书习惯等于在心里装了一台成长的发动机。 今天的孩子有许多良好的阅读理由和条件。根据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知心姐姐》杂志2018年的调查发现,纸质阅读依然最受小学生的喜爱。2017年的调查发现,有74.85%的孩子喜欢阅读,更有89.25%的父母认为“阅读会对孩子知识素养、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孩子的喜欢和父母的期望并没有改变孩子阅读量严重不足的问题。根据调查的数据,有超过半数的孩子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自已的课外书,更谈不上阅读习惯的培养。 那么,阻碍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孩子缺乏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缺少足够的阅读时间。 调查显示,现在有74.01%的学校“有图书馆供孩子阅读”,有65.28%的父母经常在网上商场为孩子买书。许多孩子缺少的不是书本的数量,而是阅读的氛围。很多家庭给孩子购买了书本之后,就把接下来读书的事情扔给了孩子,这些父母自己不仅不读书,也很少关注孩子的阅读情况。孩子在缺少监督和阅读辅导,拿到书后草草翻了几下,就扔到了一边,最终导致这些书都束之高阁,变成了家里的装饰。 在分析了影响孩子阅读的兴趣、环境和时间问题后,那么该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尤其是竟究如何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我这里提出5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父母和教师要带头读书,经常让孩子看到您在读书,经常听您讲书里的故事。因为父母和教师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或偶像,而榜样的力量既是巨大的又是直接的,对孩子具有强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第二,父母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或者去图书馆看书和借书,并且在家里设置书柜或书架。让孩子生活在书的海洋里,随时随地都可以接触到图书。据《知心姐姐》杂志2018年的调查发现,有藏书、有书架、有交流,最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儿童藏书不超过10本的家庭中,对阅读感兴趣的儿童仅为半数左右;儿童藏书超过50本的家庭中,对阅读感兴趣的儿童超过80%。其中,有儿童独立书架的孩子,阅读兴趣更高。 第三,坚持在孩子睡觉前为其读书,对于10岁前的孩子这个做法尤为适合,而父母轮流为孩子读故事更佳。有人可能不理解,说孩子已经能够自己读书,还需要父母为其读书吗?其实,父母为孩子读书首先是一种亲情交流,没有一个孩子不需要父母之爱;其次,父母为孩子读书也往往给孩子意外的惊喜,因为孩子不知道父母会读什么样的故事。显然,这也是引导孩子提升阅读水平开阔视野的良好机会。坚持在孩子睡觉前为其读书,是世界各国爱心父母的共同经验。 第四,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专门的读书环境与时间。家是最适合培养阅读习惯的地方,却不是每个家庭都有利于孩子阅读。建议父母们仔细考虑和选择,将家中最适合的地方作为读书环境,最好全家人约定一个共同的读书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如果父母忙于工作或者家务,也尽可能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一起读书。首先,要确保孩子每天都有半小时以上的专心阅读时间,并且不受打扰。关键在于天天坚持,因为只有天天坚持,最有可能养成习惯。 第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成功的体验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因此,全家人出门旅行,请孩子事先查资料,并且担任某些地方或某些方面的向导。如果能够激发出继续关注和深度探索的兴趣,孩子的阅读水平将可能取得惊人的突破。 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孩子阅读的主要因素,讲解了如何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特别是提供了五个具体有效的操作建议。所谓习惯一定是行为,所以,五个建议都是行为的改变。结论是什么呢?就是只要激发出孩子的阅读兴趣,每个孩子都可能养成阅读习惯,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 建议您思考:请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养成了阅读习惯?为什么?同时,请您考虑如何从实际出发,激发自己孩子的兴趣,去培养他养成阅读习惯。 二、怎么选书才能让孩子爱不释手 孩子们喜欢看书,父母和教师更喜欢孩子看书,可是双方经常发生矛盾,一个最突出也最常见的矛盾就是选书。根据我研究儿童问题30多年的发现,这个矛盾是长期而普遍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如何帮助孩子选择一本适合他的书。 亲子选书的矛盾的基本特点是,父母最希望孩子读的是教学参考书和名人传记、经典名著,而孩子最喜欢看的是幽默的、冒险的、漫画风格的书。两代人的愿望相隔十万八千里,岂能不矛盾? 2018年的一项阅读调查显示:20.89%的孩子认为“爸妈推荐的书枯燥难懂。”当问教师“您在阅读教育中遇到的挑战和困扰是什么?(多选)”“阅读书目多,学生差异大,不知道如何选书”的困扰位居榜首,占比47.21%;当问父母“您觉得作为父母在阅读教育上遇到了哪些挑战?(多选)”,35.14%的父母反映“不知道给孩子买什么书”是他们在阅读教育上遇到的重要困难。 “选书难”已经成为孩子、教师和父母共同的迷茫。其实,选书是一种阅读习惯的体现,选书的矛盾反映了阅读习惯的差异,也是价值观的差异。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父母为孩子选书时,需要坚持的两个基本原则是“尊重和引导”。 什么是尊重呢?当孩子表示喜欢某一本书的时候,说明他已经产生了某些兴趣,这是非常难得的阅读基础。父母可以微笑着问孩子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呢?当孩子说出哪怕是幼稚的理由,并且确信这不是歪门邪道的书,父母都要表示理解和支持。这不仅仅说尊重儿童的参与权,更是要尊重孩子主动选择的意愿,这是极为珍贵的阅读种子萌发出的幼芽。父母要耐心与孩子一起选书,尽可能有较为充分的讨论,让各种理由相互碰撞,如果能够养成理性选书的习惯,将可能终身受益。其实,即使孩子选的书不太适合他阅读,也没有多少害处,也可以获得一些经验。我11岁读得那一批文学名著,没有一部是儿童文学,却也让我获益匪浅,甚至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所以,务必理解和尊重孩子的选择。 那么,什么是引导呢?孩子由于缺乏经验,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的确难以选择。也许,他被花花绿绿的鲜艳色彩吸引住了,并不了解书的具体内容,便做出了购买的选择。所以,孩子需要父母和教师的引导。其实,大部分孩子都希望听听父母和教师的建议。 在这里,我建议父母们掌握4个选书方法:一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来选书;二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书;三是要根据价值高低来选书;四是要根据作者水平来选书。 回顾多年的选书经验,我是特别看重后两条标准的。今日世界书太多了,不精心选择很可能浪费生命,必须选择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书。同时,我选书的时候,特别注意研究作者,我要看看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专业背景,看他有没有被时间证明的杰作,看他是否有真才实学写作本书。因此,我选购的书往往是有质量保证的书。 那么,在选书的过程中,究竟如何具体实现“尊重和引导”的原则呢? 如果家里有3岁前的孩子,这个阶段,他们是直观动作思维,喜欢通过玩弄、摔打、触摸物体来获取直接知识。这种情况,父母可以给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购买玩具书或立体书,让孩子通过操作和触摸来获得对图书的初步理解和感知。 如果,家里有3~6岁的孩子,他们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思考时大脑里浮现的是具体的形象或场景,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更喜欢读绘本,通过图形和图画来吸取书中的知识。 这其中,父母一定遇到过这种,孩子从5岁开始,遇到事情开始喜欢追问“为什么?”,但是,他们到了小学三年级以后才能逐步学会以抽象思维来思考问题,所以,这个期间父母在图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要富有情趣,贴近他们的生活,要能够提升孩子想象力和探索精神。 对于小学低年级之前的孩子,图书的设计要以大图大字为主,而且文字要主题鲜明,对话简洁,意义突出。 在根据孩子年龄特点选书方面,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参考分级阅读的分类标准来给孩子选书。 分级阅读,就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这是世界上公认的儿童读物分类方法。 父母如果经常带孩子去逛书店或者是网上购书,就会发现很多书是按照孩子0~2岁,3~6岁,7~10岁等年龄段来分类的,这就是分级阅读的一种分类标准。父母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到指定区域去挑选,就会避免选出超出孩子阅读能力的书。 当然,即便是在孩子阅读年龄范围内的图书也是数目繁多,父母要想从中选出适合自己孩子的书,就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特长来选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爱好,这对他的学习和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对阅读习惯的培养也不例外。 举个例子给父母们参考。 比如,有一位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特别喜欢研究蜘蛛,最大的爱好就是观察不同类型的蜘蛛,尽管这个孩子才上小学一年级,父亲还是给他买了一本蜘蛛大图鉴,这本书有半个手掌那么厚,而且书本身很宽很重,孩子得需要两只手才能抱起来。但如此厚重的图书,孩子却喜欢得爱不释手,每天早上起来都要翻上一会儿才罢休。 通过翻阅这本书,孩子不仅知道了各种各样的蜘蛛,更是激发了他观察自然的兴趣。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他都会注意周边植物上会出现什么类型的蜘蛛,是不是跟书上的蜘蛛长得一样。每个周末,这个孩子都会要求父母带着他到户外去探险,去大自然里寻找书中的蜘蛛。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挑选到一本符合孩子兴趣爱好的书,不仅能带给他所渴望的知识,更能培养孩子的专长,促进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特长和生活经验,要做到先读懂孩子,才能帮助孩子选到他喜欢的书。 前面我们谈过要选择有价值的书,这是特别有益于孩子成长的书。 如何具体选择呢?去深圳出席“家校合作培养快乐读书人”学术交流会时,听著名儿童文学家、北大教授曹文轩的讲演颇受启发,他提出儿童需要儿童文学的6个理由:一是树立正当的道义观;二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三是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四是真切地感知历史;五是保持和强健的想象力;六是培养孩子的说事能力。这6个理由也是帮助孩子选书的理由。 建议您思考:思考自己选书的经验和教训并和孩子讨论,最后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或到书店挑选一本适合他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