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天津人民
原售价: 39.80
折扣价: 23.50
折扣购买: 寄居者
ISBN: 9787201138633
严歌苓 作家,编剧。 1958年生于上海。曾为部队文工团舞蹈演员、战地记者。1988年入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获艺术硕士及写作MFA学位。 现旅居柏林。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 《寄居者》《老师好美》《床畔》《妈阁是座城》《补玉山居》《陆犯焉识》《金陵十三钗》《赴宴者》《小姨多鹤》《第九个寡妇》《雌性的草地》《一个女人的史诗》《无出路咖啡馆》《心理医生在吗》《扶桑》《霜降》《芳华》 中短篇小说自选集 《吴川是个黄女孩》《少女小渔》《天浴》《白蛇》《穗子》 散文集 《波西米亚楼》
第一章 那天我一接到你的电话,就知道他已经不在了 。我听说他病了一年多,病中常常吃中国菜,听二 胡曲,过犹太礼拜,念叨我的名字。其实我和他之 间,并不是人们定义的那种关系。人嘛,总想在一 个了不起的人身上找到七情六欲的事。 好吧,随你们的便,把“情妇”这个字眼用来 做我的名分吧。我和他都老到发窘的地步,没有这 名分已经够受。你的书我读过几本,所以我知道, 不管我说什么,都不会照实出现在你书里。干你们 这行的,非得添枝加叶,对此真是拿你们没办法。 首先要告诉你一个上海,就是一船一船的犹太 难民卸货一样倾泻在码头上,失修的水泥港口顿时 黑了一大片的那个上海。一船接一船的犹太佬靠上 了上海的岸。偌大的地球,上海是唯一让他们靠的 岸。场面相当壮阔,不难想象这个以迁移和放逐著 名的民族的每一次大迁移:2世纪,犹太种族全体从 耶路撒冷被逐出,地图被抹杀,首都被更名。13世 纪到15世纪从英格兰、西班牙和西西里被赶尽杀绝 。一船接一船靠岸的犹太佬们站在甲板上,趴在栏 杆上,陌生的上海扑面而来。你不难想象19世纪末 和20世纪初,两百多万他们的同胞被逐出俄国国境 ,带着跟他们一模一样的憔悴和疲惫,向全世界各 个角落四散。 有时候,在上海靠岸的远洋轮“哗啦”一声打 开底舱,里面装成紧紧实实——一个巨大的人饼。 那就是从集中营直接上的“货”。这样的船一靠岸 ,日本兵便会戴着防毒面具,用刺刀拨拉开上海本 地犹太人的迎接队伍,冲进底舱,把杀虱子、跳蚤 以及种种已知未知微生物的药粉慷慨扬撒。刹那间 ,一片黑的人饼就成了一片雪白。 这和我的祖父在19世纪末的美国得到的待遇相 似:一船船梳辫子的中国男人被消防水龙头当街冲 洗,冲得大醉般东倒西歪。毒猛的水柱把他们从站 着冲成蹲着,然后跪下,最后全趴成一片。 告诉你的这个上海,有百分之八是白种人。这 个上海的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勉强把有英国国 籍的塞法迪犹太阔佬看作人,犹太阔佬又把俄国流 亡的犹太人勉强当人看,而所有这些人再把有钱的 中国人勉强当人看,把没钱的中国人完全不当人。 再来看看中国人,中国人在这里是指上海人。上海 人把江北佬、安徽佬,所有外地佬勉强当人看,而 把巡捕房的锡克人当“红头阿三”,把欧洲来的犹 太难民当“犹太瘪三”。假如中国有个说法是“三 教九流”,那么上海是“九教二十七流”。 真正的上海人,民族大义比较马虎,却都是和 平主义者。“八一三”一仗打到11月,日本人开进 来了,真正的上海人便说:这下好了,打也打进来 了,就不会再打了,让西洋人来,总不见得不让东 洋人来。到了1938年大批犹太瘪三来的时候,上海 ◆严歌苓小说集大成之作,一部中国版《乱世佳人》 ?一个上海少女的自我救赎 ?一场跨越种族的爱情冒险 ?一段风雨飘摇的“海上”传奇 ?中方与好莱坞联合投资,同名电影制作中。 严歌苓用一贯的女性视角,讲述了一个充满戏剧张力、最终令人唏嘘不已的爱情故事。故事中的上海被战火包围,不同国家、信仰、贫富的人群在这里汇集,犹太人、日本人、“上海老克勒”为了生存寄居于此。这里既有纸醉金迷的上层生活,亦有破败不堪的贫民区。“上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最不古板的地方,全世界的人想在道德上给自己放放假就来上海”,严歌苓这样写道。 男女主人公随时局沉浮,小人物们通过各种方式与命运抗争,力求在乱世中求得一片寄居地,甚至不惜毁掉对爱情的原始理解,去实现爱情。大上海,小世界——爱情与信仰,忠诚与背叛,对自我的追寻与迷失,都在其中。 逝者如斯,岁月成碑。今天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寄居者”。 《寄居者》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会让人忍不住将严歌苓与善于描写上海的张爱玲进行比较,然而“我怎么可能和张爱玲像呢?她的上海也不是我的上海。我的上海比较脏、臭,比较像地狱,特别是在我写的那个时期。” 为了创作《寄居者》,严歌苓读了十多本有关那个年代犹太人在上海的作品,还专门从老一代人那里了解细节,比如什么牌子的香水,什么裁缝店,什么舞厅,什么牌子的风衣大衣等等。严歌苓说:“做史料研究是小说家的日常工作。我总是在为下一部作品或者可能写的作品查资料,做采访。一部这样的小说需要的准备时间往往是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