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态人间红楼梦

百态人间红楼梦
作者: 丁武光
出版社: 巴蜀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9.20
折扣购买: 百态人间红楼梦
ISBN: 7806598154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这场大惊大险的巨变,就一个家族来说,包含着极度的跌落、无尽的焦 虑、无端的惊恐、徒劳的挣扎。对于当时尚未成年.但已晓知人事的曹雪芹 无疑是刻骨铭心的直接撞击。这时的作者,既有对一个贵族家庭昔日生活方 式、生活环境、人员特性的直接体验,又有对家境没落过程中人生境遇的直 接感受。这是《红楼梦》从总体上表现家族没落过程的思维基础。更重要的 是,未成年的作者,不可能形成对家庭祸变中男人世界的认可。很多年后, 对人生的美好回忆,自然放在儿时生活在身边对他赋予关爱、留下良好印象 的女儿身上。童年时美好的人和事的观察是雾里看花,留下的印象多是理想 化的东西。人生的理想化思维.既是生存的动力,又是一个精神自由翱翔的 广阔天空。这正是《红楼梦》开宗明义为“闺阁昭传”的根源。 二是曹雪芹艰辛曲折的生活体验,使《红楼梦》形成了激烈的社会批判 ,融进了悲愤精神、忧患意识、沧桑之感。曹家衰落,曹雪芹从贵族家庭落 拓世俗社会,开始了命运的争斗。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市民的劣根性,鲁迅先 生曾有过揭示与批判:“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人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 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中国社会民众有一种讲实际、守中庸的 天分,在特定的情况下,一旦天平出现倾斜,必须做出选择时,面对强者, 仍然会本能地拔出刀来,不是指向强者,而是指向在强者面前比自己更弱的 失败的一方。所以这块土地上难以产生失败的英雄,见胜利则纷纷聚集,遇 失败则纷纷逃亡。对于那些曾经比自己“阔”过,而又沦落的人,心理上会 产生一种对方终不如我的快感,产生一种在对方身上显示自己强势的兴奋和 冲动。一个没落家庭子弟,辗转尘世,生存的艰难可想而知。曹雪芹从早先 的杂身优伶、宗学当差,到后来的寄食岳家、西山寓居、卖画为生,经历了 一个贵族家庭之外的种种生活。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有过这样的诗:“劝君 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对世 俗生活的体验,丰富了曹雪芹对人世的深刻感悟。对人间百态,对各种人物 的性格、特征,曹雪芹不是在曹府大院内能体验得到的。谋生的本能,又成 就了曹雪芹的多才多艺,对各种领域的认识与技能的掌握,这就形成了《红 楼梦》创作的基础,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红楼梦》中一幅幅生动的艺 术画面。这里应该看到的是,《红楼梦》所显示的对社会的批判精神和忧患 意识,不仅是通过一个贾府盛衰的过程来反映社会的没落,而且对围绕曹府 盛衰的轴心转动的社会各面给予了深刻揭露。贾府之外,一幅幅俗世面像的 描写,与一个没落子弟在世间所感触的人间百态不无关系。 三是曹雪芹得益于家学渊源,为撰写《红楼梦》时博大精深的艺术表现 才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家道衰败之前,曹雪芹有一个极好的生活环境和学 习条件,这不能说不是一种特殊的幸运。短暂的儿童时代对世界的认知,是 从祖父丰厚的知识积累形成的风雅家风中获得的。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一生所 处的主要时期,是康熙朝尊崇儒学、提倡汉学的朝代。曹寅的身份既在官场 ,又通商务,同时又是学者,一生交遍天下文人。在扬州开诗局,奉旨刻印 《全唐诗》,搜尽了唐一代诗家两千多人,几万首诗。著作有《楝亭集》、 《汉戏曲》、《太平乐事》等。一生好书,家有藏书万卷。曹雪芹自小就在 这种插架万签、琳琅四壁的家庭环境中生活,必然会受到一种巨大而深刻的 影响。与一般腐儒不同。曹寅既尊且贵的身份,除广结天下文人学士、广收 天下文籍经典外,还喜欢各种“俗玩意儿”,古今戏曲、野史小说皆为曹寅 所喜爱。这与曹雪芹后来遇书必读、杂学兼收具有一定的关系。在零星的史 料中反映,曹雪芹自小“天分高明、性情颖慧”,五岁时已毕《四书》、《 五经》,在家学深厚的环境中,曹雪芹的个人禀赋得到了最高的陶冶,由此 形成的求知意识和创造精神,并不因环境的失去而消退,相反在以后的岁月 中得到发扬和拓展。 P.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