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西安交大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复活(全译本上)/外国文学经典名家名译
ISBN: 9787560575735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以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复活》是托尔斯泰晚年创作的巅峰之作,被誉为“19世纪俄国生活的百科全书”;罗曼·罗兰十分推崇此书,认为它是“一首歌颂人类同情心的最美好的诗篇”。 李辉凡,资深翻译家。1933年生,广东兴宁人,汉族。哈尔滨外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在苏联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进修多年。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合著《苏联文学史》《二十世纪俄罗斯文学史》,独著《二十世纪初俄苏文学思潮》《文学·人学》《俄国“白银时代”文学概观》等。主要译著包括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老板》《中短篇小说选》,托尔斯泰的《复活》,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冈察洛夫的《奥勃洛莫夫》,雷巴柯夫的《短剑》,巴赫金的《文艺学中的形式方法》,尼古拉耶夫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学》,以及《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蒲宁回忆录》等。
“结论当然只有一个,不会有两个。”看守长摆 出官员的架势,自以为说了一句俏皮的话,“走,跟 我来!” 老太婆的眼睛从小窗口消失了。玛斯洛娃走到走 廊中间,踩着急促的碎步,跟在看守长后面。他们顺 着石阶梯下来,穿过比女牢房更臭、更吵闹的男牢房 。在这些牢房的通气窗I=I里,处处都有许多盯着他 们的眼睛。后来他们走进办公室,里面已经有两名持 枪的押送兵站着。坐在那里的文书把一份被烟熏黄了 的公文交给其中一个士兵,指着女犯说: “把她带去!” 那个押送兵是尼日尼城的农民,红红的麻脸,他 把公文掖在军大衣的翻袖口里,笑眯眯地向自己的同 伴——高颧骨的楚瓦什人挤挤眼睛。两个士兵便押着 女犯下了阶梯,朝大门走去。 大门上的一个小便门打开了,两个士兵和女犯跨 过小门槛,来到院子里,出了院墙,便到了用石块铺 砌的大街上。 马车夫、小商贩、女厨子、工人、小官吏都纷纷 站住,好奇地打量着女犯。有些人摇摇头,心里想: “瞧,与众不同,行为不正,就得到这种下场。”孩 子们则是吃惊地瞅着这个女强盗,不过看到有两个兵 押着她,她已经不能做坏事了,所以才感到有点儿放 心。一个已经卖完煤炭、在茶馆里喝足了茶的乡下人 走近她,画了个十字,送给她一个戈比。女犯脸红了 ,低下头,自言白语地说了旬什么。 女犯感觉到有许多目光投向她,她没有把头转过 去,而是悄悄地斜视着那些看她的人。大家注意她, 她感到高兴。春天的空气也使她高兴。这里的空气比 牢房里新鲜多了。不过她已经不习惯走石板路,而且 又穿着笨重的囚鞋,所以感到难受。她瞧着自己的脚 下,尽量使步子迈得轻一些。他们经过一家面粉店, 店门口有许多鸽子,东摇西晃,走来走去,没有人去 打扰它们。女犯差点儿碰着一只瓦灰鸽。鸽子拍打着 翅膀飞了起来,正好在女犯耳边飞过,扇起一阵风。 女犯微微一笑,随即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便沉重地叹 了一口气。 女犯玛斯洛娃的身世很平常。她是一个没出嫁的 女农奴的私生女。女农奴在乡下跟喂牲口的母亲一起 替两个地主老姑娘干活。这个没出嫁的女农奴每年都 生一个孩子。而且按照农村的惯例,孩子受过洗礼后 ,母亲便不再给这个多余的、违反她的心愿而生下来 的不速之客喂奶了,因为这要妨碍她干活。于是孩子 很快就饿死了。 已经有五个孩子这样死掉了。他们都是洗过礼后 ,不给喂奶而死去的。她的第六个孩子是跟一个过路 的茨冈人生的,是个姑娘。本来她的命运也是一样的 ,可是事有凑巧,那两个地主老姑娘中的一个正好到 牲口棚走了一趟,她是为责骂女饲养员没有把奶油的 膻味去掉而来的。当时产妇和她那健康可爱的婴儿正 躺在牲口棚里。老姑娘既为奶油的事,也为让产妇进 入牲口棚的事大骂了一通。她正要离开时,忽然看见 了小孩儿,心便软下来了,并自愿做了孩子的教母。 她真的给小姑娘施了洗礼,后来由于怜悯自己的教女 ,又常给她母亲一些钱和牛奶。这样,小姑娘就活下 来了。两个老姑娘从此就称她为“幸运儿”。 孩子三岁时,母亲便病死了。喂牲口的外祖母嫌 外孙女拖累,两个老姑娘便把小孩儿领回家里抚养。 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长得分外活泼可爱,也给两个老 姑娘带来不少的乐趣。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