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畅想世界

米洛畅想世界
作者: (美)马特·德拉培尼亚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32.20
折扣购买: 米洛畅想世界
ISBN: 9787521731033

作者简介

\"畅销少年小说与童书作家,圣迭戈州立大学创意写作硕士。 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凯迪克大奖银奖双料大奖得主。代表作《市场街最后一站》斩获30多项童书大奖。;.;[美]克里斯蒂安·罗宾逊,美国绘本画家,作品《市场街最后一站》获得纽伯瑞金奖和凯迪克银奖双料大奖!同时斩获了美国30多项童书大奖,荣登美国《纽约时报》儿童畅销书排行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纪录!\"

内容简介

\"在想象的世界中,触摸真实的幸福 小孩米洛显然极富想象力,在跟着姐姐一起坐地铁出行的路上,身边的世界 就像喧闹的动物园和游乐场——当然,这一切都在他奔放的想象世界中。 《米洛畅想世界》带着读者走进小米洛的两个平行世界中:在现实世界里, 他要跟着姐姐坐一趟很长的地铁,去探望朝思暮想的妈妈;在想象世界中,米洛参加人与动物混合的游行,而在地铁里玩字谜的大叔、穿西装的小男孩、穿婚纱的新娘、表演街舞的姑娘们,各自演绎着如电视剧剧情般的复杂故事。 有点奇怪的是,小米洛想象的故事并不总是美好的。尽管他让新娘和新郎坐上热气球飘走,让穿西装的男孩享受王子般的待遇,但他也让玩字谜的大叔过着贫困而孤独的生活,还让那三个街舞女孩成为人人都在盯防的问题少女——这样的画面,连他自己都不喜欢。 一个人眼中看到的世界,常常是照见其内心的一面镜子。米洛俨然是一个小小艺术家,他戴着大大的眼镜,好奇且细致地观察着周遭世界,然后用笔画在随身携带的小画本上。他画自己所见,但更多是自己所想,还有自己的愿望。他有时也会在地铁车窗上看自己的影子……文字里说“今天的他跟往常一样兴奋,心 情就像摇晃过的苏打汽水”,这是什么意思呢?想象一下吧,那兴奋劲儿就像汽水摇晃后冒出来的泡泡,而水底下是开心、慌张、激动、担心……还有爱!到了 目的地出站时的米洛,知道快要见到妈妈了,却忍不住慌乱起来,“肚子里就像有很多蝴蝶在飞舞”! 《米洛畅想世界》的画很美、很可爱,文字也非常优美,尽管相当简洁,却有很强的表现力。这是作家马特 · 德拉培尼亚和插画家克里斯蒂安·鲁滨逊合作的第三本图画书,他们联手的第一本书《市场街最后一站》,2016 年同时获得纽伯瑞金奖(主要表彰文字作者)和凯迪克银奖(主要表彰插画作者),如此获奖法是破天荒头一次,自此以后,这两位又出版了《卡梅拉的愿望》《米洛畅想世界》。这三本书,都有明显的共同点 :都在讲述一段旅程,都在以小主人公的视角呈现所见所想和心中的愿望,而在结尾处总给读者带来惊喜。 《市场街最后一站》中的小杰跟着奶奶,一路坐公共汽车,慢慢悠悠来到城里很脏乱的地方,却收获了满满的智慧与温暖。《卡梅拉的愿望》中的卡梅拉跟着哥哥上街,走好长一段路去洗衣房帮工,尽管她捡到的蒲公英毁了,但哥哥帮她找回了满天的“愿望”。而这一次,米洛跟着姐姐,一路坐地铁,晃晃荡荡来到一处戒备森严的地方,最后等待他的却是让他感受到生活无比美好的拥抱。 这两位创作者联手合作,似乎总在讲述那些常常被人们刻意忽略(屏蔽)的生活,因为那部分的生活有些沉重,带着不可避免的幽暗,大人似乎总不愿意让孩子触碰。可是,那一部分也是真实的生活,而且在整个社会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小杰和奶奶,来自城里的贫穷家庭,但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更为贫穷的、可能无家可归的人们。卡梅拉和哥哥则是美国南部边境的移民小孩,他们生活在庞大的移民社区中,这里的许多家庭都是破碎的,常有某个家庭成员被隔离在边境线的另一边,就像他们的爸爸。而米洛和姐姐,跟着姨妈住在墓地边的公寓里,爸爸不在他们的生活里,而妈妈不知因何被关押在监狱中。 如果是平庸的创作者,很可能让这样的故事变得相当沉重而悲情,而这两位高手却让故事透着真诚的欢乐与希望。他们都是从社会底层努力成长起来的幸存者。作者马特·德拉培尼亚将这本书献给与他同姓的米格尔·德拉培尼亚,那是第一位参军并成为传奇战斗英雄的拉丁裔美国人,而马特自己则是第一位获得纽伯瑞金奖的拉丁裔美国人!他在献词中说“献给所有敢于突破第一印象、敢于想象的人”。他小时候生活在拉丁裔工人阶层扎堆的社区里,不喜欢阅读,更不敢想象文化人的世界长啥样,后来因为打篮球而获得奖学金上大学之后,才发现了另一个世界,最终成为作家,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蜕变。 但米洛的故事其实是插画家克里斯蒂安 · 鲁滨逊的故事。他是个出生在洛杉矶的黑人孩子,爸爸不知跑哪儿去了,妈妈则被收押在某个地方。他和哥哥被寄养在姨妈家,另有外婆和表兄弟,六个人挤在只有一间卧室的简陋公寓里。克里斯蒂安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可以说绘画是他最好的表达和疗愈方式,在画笔营造的想象世界中,这个孩子是主人,可以掌控世界。 我们不妨反复重读,体会克里斯蒂安用画面讲述的故事。刚进地铁站时,画面是偏冷与灰的,人们都只关注自己的事情,主要是用手机,包括米洛的姐姐。姐姐穿着鲜艳的衣服,扎着时髦的发型,但只有在自拍时才是微笑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顾自地玩社交、打游戏,米洛被晾在一边。在此时,米洛对填字谜大叔的想象,似乎也极尽灰暗之能事。穿西装小男孩的出现,让米洛眼前一亮,两个孩子还尝试过对视的交流,米洛对他的想象,有几分出自欣赏,有几分出自羡慕?新娘与街头乐队总是能吸引众人的关注,跳街舞的姑娘们更是带来一阵热闹,但这几个为了赚钱而表演的女孩显然没有给米洛留下好印象……翻到下一个对开页,米洛在车窗上照见自己,透露了他的心情和愿望,当他孤独、紧张,渴望有妈妈的呵护、渴望有家却得不到满足时,他没法做更为积极的想象。 故事的转折发生在他们排队准备过安检门时,姐姐收起了手机,抱了抱米洛,并为刚才对他的冷落道歉。其实,米洛一早就知道,姐姐的心情也像“摇晃过的苏打汽水”一样,姐姐沉迷于玩手机,恰如他自己沉迷于画画。但更为触动他的,还是看到穿西装的小男孩也来到这里。在那一刻,所有可能的“羡慕嫉妒恨”都消散了。米洛终于意识到,仅仅凭借简单的印象,人们无法真正去了解真相。于是,这个小小艺术家开始重启自己旺盛的想象,在新的想象世界中,还是原来那些主角,却经历着更多温馨与美满。 这样的故事,既是讲给小孩子听的,也是为大人准备的,克里斯蒂安在献词中说“也献给通过这本书看到自己内在小孩的大人们”。马特在一篇为《时代》杂志写的文章中强调,“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屏蔽孩子受到黑暗的影响”,因为他发现在这个日益撕裂的世界里,自己身为童书作家,很难仅仅保持“纯真”,他需要对孩子们“说实话”。关键在于,以怎样的方式说实话。他认为,孩子值得拥有真相,要尝试体验在触摸真相中获得强烈的感动。 不过,对于孩子,我们还需要克里斯蒂安那种特别的表达,在呈现真相的同时,保持童真的好奇,美丽、稚拙、可爱。克里斯蒂安在一个问与答的小游戏中说,他最喜欢的词语是“幸福”,最讨厌的词语是“抱歉”。对于曾体验过各种(哪怕十分艰难的)生活境遇仍能保持幸福感的人,的确不需要任何人对他说“抱歉”。幸运的是,他还一直保有饱含童心的想象,恰如小小艺术家米洛。 阿甲 写于 2021 年 5 月 18 日 (阿甲,童书作者、译者、研究者与推广人, 红泥巴创始人)\" \"★纽伯瑞金奖、凯迪克银奖双料大奖得主再度联手,继《市场街最后一站》后,又一趟温暖与希望的自我发现之旅。 ★一个想象与现实交织的童真世界。透过米洛稚拙可爱的绘画,感知孩童真实而纯粹的内心世界,收获疗愈当下的力量。 ★一个关于自我发现与认同的故事。跟随米洛在自我身份的怀疑和探索中,消除自卑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和存在。 ★一个颠覆既定印象、发现多元可能的成长启示。真实世界远比想象的要复杂许多,试着换种方式,重新审视周遭世界,拥抱更多美好。 ★一个关于“幸福”与“不幸”的哲学探讨。现实也许没有那么好,但其实也没有那么糟,怀抱希望,旅程的终点也是幸福的起点。 ★一个给孩子“说实话”的特别表达。孩子拥有知道真相的权利,我们用什么方式呈现真实世界,孩子就会建立怎么样的人生观。 ★压克力颜料、压印和拼贴元素,搭配简略的黑线与鲜艳明亮的色块,画风童趣满满,让故事立体而鲜活。 ★随书附送绘本导读手册,阿甲老师带读者走进米洛背后的故事,解读探讨绘本的深层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