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联合
原售价: 3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行者玄奘
ISBN: 9787550277618
昌如,普通工薪族,素食者。虽为佛教居士,却不常去寺院,平常宅在家里读经,算不上虔诚之人,也无甚毅力。二十多年前偶尔读到《大唐西域记》和《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对玄奘大师心生敬意,曾想以《慈恩传》的故事为框架写一部小说,此后一直写写停停,中间中断数年,直到*近机缘巧合,方才重新拾起。
第01章 凤凰谷的孩子 这是个不可思议的地方,狂风裹挟着沙粒在空中 飞舞,整个世界都变得混沌起来,如同天地初开时的 景象。空气中弥漫着尖啸的声音,那是鬼魂们在不甘 地号叫。 或许,在这样的地方,也只有鬼魂才可能存在吧 。 风渐渐弱了下来,地上的流沙如金色的水银般流 动着,不经意间冲刷出一具惨白的头骨,为这个亘古 荒芜的地方增添了一分死寂。 可就在此时,这毫无生机的大漠里竟然出现了生 命的迹象: 一匹瘦弱的老马,正在沙丘中努力地想要站起来 ,它浑身枯骨嶙峋,原本红色的鬃毛已被沙尘染黄, 看上去长短不齐疙疙瘩瘩。细细的淡黄色沙粒不断地 从它的鬃毛里抖落下来,落在那已被沙土埋了半截的 另一个生命体的身上。 那是个年轻的僧人,衣衫褴褛,满面尘土,背上 背着一只破烂的带着黑色纱幔的斗笠,一双黑亮的眼 睛闪耀着灵动的光芒。 刚才太可怕了!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风! 搓了搓已冻得麻木的手和耳朵,僧人双手撑地欲 坐起来,忽觉手感有异,回头一望,自己的左手竟恰 好按在了那具头骨上。 头骨瞪着空洞的眼睛,盯着他,一副心有不甘的 样子。 这一路上,他已经见过无数的白骨——人的马的 骆驼的,它们争先恐后地向他诉说着一个又一个悲壮 的故事。然而眼前这个离他*近,又是在刚刚经历了 一场沙漠风暴之后出现在他的身边,他在死里逃生的 余悸中望着这个不幸者,感慨万分。 不知道这是一个商人还是僧人,自己是该叫他“ 檀越”呢[1],还是该叫“大师”? 嗯,他是这片沙海中的先行者,还是叫“前辈” 吧。 他合掌施礼:“弟子玄奘,拜见前辈。” 言罢叩下头去。 “弟子孤身西行,欲前往婆罗门国求法,不期于 此地得遇前辈,也是前世有缘。前辈无论是何因缘置 身于此沙河之中,都是大勇,弟子心中既感且佩。祈 望前辈已往生极乐,弟子……弟子……” 他本欲祈请这位不知名的前辈保佑自己西行顺利 ,但想了想,还是把嘴边的话咽了下去。 颂上一段《往生咒》,玄奘站起身,茫然四顾— — 周围除了沙子还是沙子,波涛般高低起伏的沙丘 ,一模一样的景致,让他感到有些眩晕。身上的僧服 被狂风撕裂多处,早已看不出原来的色彩,只有与这 茫茫大漠融为一体的黄沙色。 风**停了,天边露出一抹乳白色的天光,照着 这苍茫大地上的一人一马,仿佛整个世界就只剩下了 这两个生灵。 这便是令西域和河西商人闻名丧胆的“莫贺延碛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流沙河。 这个白天热风如火,晚上寒风如刀,干得没有一 滴水的地方居然以“河”来命名,这不是太奇怪了吗 ? 玄奘摇头苦笑了一下,为上天的这个玩笑。 其实他进入这条沙河只有短短两天时间,却感觉 已经漫长得让真正的河流在他的记忆里变得模糊起来 ,仿佛那真的已经是很遥远很遥远的事情了…… 那是一条他叫不上名字的河,是他此生记忆的起 点,河水清澈透亮,宛如九天之上漂下来的银河之水 ,在轻缓地流淌,阳光洒在水面上,泛起点点辉光。 一条漂亮的船,正划开水波,缓缓行驶过来,船 舷上倚靠着一个小男孩儿,他只有三四岁的样子,一 双清澈纯净的眸子专注地望着船下那柔亮得像绿缎子 一样的河水。 陪在他身边的,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眉目 清秀,一脸紧张地扶着他,生怕他会掉到河里去。 “姐姐快看!多漂亮的花啊!”小男孩稚声稚气 地叫了起来。 他们的船正驶过一片长满莲花的地方,那随风摇 曳的白色莲花映衬着孩子粉雕玉琢般的小脸儿,显得 分外好看。 “是啊,真是漂亮。”女孩也被这美丽的花儿吸 引了,“咱们摘几朵,回去插在船舱里,好不好?” 说着,细长的手指伸向一朵沾满露珠的花朵。 谁知尚未碰到,一双小手已经抱住了她的胳膊: “姐姐别摘!” “怎么了?”女孩儿缩回了手,不解地看着他, “祎儿不是喜欢吗?”[2] “开得好好的,摘了多可惜啊。”小男孩一脸不 忍地说道,“就在这里看,不好吗?” 女孩儿觉得有些可笑:“可是,船一过了这儿, 祎儿就看不到了啊。” “那就留给别人看吧。”祎儿认真地说道。 那是他们随父亲去江陵赴任的路上发生的情形。 如此琐碎的事情,居然还历历在目,恍如昨*,那些 美丽清净的莲花仿佛就静静地开放在他的心灵深处… … 想起父亲陈慧,玄奘便不由得为之叹息,那是个 满腹经纶的儒士,平*里褒衣博带,颇有几分魏晋名 士的做派。潜心三坟五典,沉醉于学问之中,州郡曾 举荐他为孝廉,朝廷也曾任命他做江留县令。但官场 黑暗,他不愿置身其中,因此往往做不了多久,便挂 冠辞去,毅然决然地回到故乡,过着耕读课子的隐居 生活。 这一次不知因何缘故朝廷又授他为江陵县令,祎 儿记得,自打接到这纸任命后,父亲便一直郁郁寡欢 ,连带着母亲也是一脸的忧愁。 一家人刚刚上路的时候,看着骑在马上忧心忡忡 的父亲,他曾天真地问母亲:“我们这是要去哪儿啊 ?” “去江陵。”母亲郁郁地回答。 “江——陵——”他重复着这个名字,“那里好 吗?” “好。”母亲说。 “你骗人。”祎儿突然说道,“一定不好!不然 父亲为什么不高兴?” 母亲仿佛被惊醒,把他紧紧地搂在怀里:“是啊 ,一定不好。” 她轻掀车帘,看着车窗外那水墨画一样的山色, 美丽的大眼睛满溢着浓浓的忧郁。 “祎儿,你父亲是难舍故土,他不愿离开凤凰谷 ,不愿离开这平静的生活啊。” 听了母亲的话,祎儿也觉得舍不得离开家乡了。 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再没有比家乡*好的地方了—— 那是个位于中原地区的美丽山谷,梧桐树荫,淡淡雾 霭中的小小村庄,村外林中被各色花*簇拥着的弯弯 曲曲的小径,是他童年的王国。他小小的身体灵活地 穿梭在绿树丛林间,带着无忧无虑的快乐,就连阳光 也仿佛被他感染了,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他的身上、 脸上,留下串串明亮的光点,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勃 勃…… 祎儿从小就相信,家乡的阳光是有香气的,这香 气就隐藏在那片山林之中,花的香,*的香,泥土的 清香全是它赐与的,还有无数美丽的生灵:呼扇着翅 膀的蝴蝶、会唱歌的小鸟,都到这香香的地方来安家 。 还有他自家院落里的那口水井,清凉甘甜的井水 伴着他长大。村里人都说,那井里的水有神力,所以 陈家小公子才会这么聪明。他们给那口井起了个名字 ,叫做“慧泉”。 喝了慧泉的水真会变聪明吗?他不知道,但村里 的孩子们都信以为真,羡慕得不得了。于是他便用小 桶装了水挨家挨户地送去,让他们也都尝尝这慧泉的 水…… 对了,还有凤凰,家乡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凤凰 谷,听老人们说,曾经真的有凤凰飞来过,而且,就 在自己出生的那**。[3] “当时,天空中涌起了层层霞光,凤凰台上瑞光 普照,百鸟聚集,久久不散。打东南方向飞来一只凤 凰,在村前的那个土台上盘旋鸣叫三声,随后翩翩起 舞……”村里的老人们都会讲古,描绘起当时的情景 绘声绘色,恍如亲见。 “后来呢?”祎儿被这个故事所吸引,他想,那 个传说中的神鸟一定美极了! “后来?后来小公子就出生了,大家都说,陈家 小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哪!” “那只凤凰呢?”他还在穷根究底。 “凤凰嘛,在那个土台子上待了三天,然后就拍 拍翅膀飞走了,所以咱们都管那个台子叫凤凰台。” “再后来呢?”祎儿还在继续问,“就没有再飞 回来吗?” 老人们都乐了:“小公子真会开玩笑,凤凰可是 神鸟,来了一次,已是咱陈河村莫大的福气。要是经 常飞来,那还叫凤凰吗?听老辈人说,凤凰要五百年 才鸣叫一次呢,小公子出生时赶上了,那叫有祥瑞为 伴……” 隔着车帘,祎儿仰起小脸望着车窗外纯净的天空 ,痴痴地想:我出生的时候真的有凤凰飞来?现在我 离开了故乡,若是再有凤凰飞来,可就看不见了啊。 小小年纪的祎儿**次感到了遗憾和不舍,在他 身下,车轮吱吱扭扭地行过,留下一路的叹息和无奈 …… 车窗外,一道浅灰色的院墙在绿树的掩映下忽隐 忽现,那便是灵岩寺了。[4] “母亲,我们还去灵岩寺上香吗?”祎儿问。 “不去了。”母亲答道,“昨天不是已经跟师父 们告别了吗?” “师父们还送我书呢。”望着远处那座渐行渐远 的寺院,祎儿心中很是不舍。 他还记得**次去灵岩寺的情景,那时,父亲刚 刚接到去江陵的任命,虽然心中不喜却也不敢违抗圣 命。母亲说,那就去灵岩寺里拜拜菩萨,顺便求个签 吧,看看此行是吉是凶。父亲点头同意了。 于是,那天一大早,他们一家就来到了灵岩寺的 山门前。 当时天还没亮,一盏弯弯的月亮还挂在半空中。 父亲下了马,母亲和哥哥、姐姐也都相继下车,祎儿 困意正浓,眼睛半睁半闭的,偎在母亲怀里。 寺中住持寂空大师立于山门前,他穿着一袭浅色 僧袍,大袖飘飘的就像个老神仙,说起话来中气十足 又充满慈悲: “阿弥陀佛,陈施主请。” 一家人鱼贯着步入大殿,母亲把还没有醒过来的 祎儿放在一个蒲团上,然后同家人一起分列礼佛,殿 上钟磬清脆地响了起来。 父亲、母亲、大哥、三哥、还有姐姐,每个人都 满怀虔诚,一个菩萨一个菩萨地拜着…… 随着钟磬声声,祎儿的困劲儿渐渐散去,他没有 哭闹,只将两条腿盘起来,两只小手合十在胸前,在 这蒲团上静静地坐着,活像一尊小小的罗汉。 “这样坐还真是稳当。”他想,“难怪二哥总喜 欢这样……” 就在几个月前,出家为僧的二哥陈素刚刚回家探 视过父母,送给祎儿一尊木制的小菩萨像,一边给他 挂在脖子上一边逗他:“这就是我的四弟吗?记得刚 离家的时候,你还不会走路呢,怎么现在都能满地跑 了呢?” 祎儿觉得很不好意思,他可是直到那时才知道, 自己还有个和尚哥哥的。 可惜二哥在家只待了**就走了,对于他出家前 的模样,祎儿自然没有半点印象,便是那次回乡省亲 时的记忆也有些模糊不清,只记住了他打坐时的模样 ,就像那尊菩萨像一样。 如今,父亲要去江陵当官了,我们都要一起去, 二哥再回家,不就找不到我们了吗? 祎儿正痴痴地想着,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那 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既浑厚又空灵的声音,从悠远 的地方传来,宛如波浪一般,一直进入到他的心灵深 处。 初闻天籁,祎儿只觉得全身都被甘露遍洒,有一 种说不出的清凉舒适。他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慢慢 后退,凝神听着这海潮般的声音。 不知不觉,殿门被他推开了,门外斑驳的树影落 到地上,一缕金色阳光撒在他小小的身体上,暖暖和 和的,带着几分香气——阳光的香气!他一步跨出殿 来,跑到院中央。 那声音又大了些,仿佛就在耳边,夹杂着清脆的 钟磬之声。 祎儿循声朝后跑去。 穿过钟鼓楼,再穿过第二重大殿,一口气跑到第 三重大殿前,他终于站住了—— 殿中,僧人们正在诵经,他们的神情专注而又平 和。 看着清烟缭绕,听着梵音清爽,祎儿不觉痴了…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