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50.00
折扣价: 32.00
折扣购买: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中信国学大典
ISBN: 9787508668017
导读 区志坚 香港浸会大学博士,现任香港树仁大学历史学系助理教授、教学研究及支援中心副主任。历任香港理工大学香港专上学院助理课程总监兼高级讲师、香港警务处历史学会顾问等,并为多个中学中国历史科及通识科担任专题研习顾问,为报刊撰写通识及历史文化教育专栏。著作有:《马鞍山风物志:马鞍山矿业的盛衰》(合编)、《香港海关百年史》《改变香港历史的六十篇文献》(合编)、《辛亥人物群像》(合编)等,并且编著多本关于通识科——当代中国及今日香港、中国语文、中国历史课题的教科书。 译注 李逸安
学者必有初──《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导读 区志坚 一、引言 自古以来,中西方甚注意幼儿教育,中国早有妇孺蒙养教育的传统,素来重视儿童教育及编写儿童教育的教材。早于殷周时代,古代中国已为贵族子弟设立小学。春秋战国时,因为官学瓦解,私学兴起,民间已渐渐出现童蒙教育机构。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重视童蒙教育,设立“书馆”,任教者称为“书师”。更早的《周易?蒙卦》中曾载有:“蒙以养正,圣之功也”,十分重视“养正于蒙”,圣人立教要义在于培育儿童有良好的德育。前人除了注意幼儿教育外,也注意妇女教育,培养妇德,寓识字于道德教育之中,很多知识分子也编著供妇孺学习的读物,如《史籀》篇、《仓颉》篇、《急就》篇,又依《易经?蒙卦》所言的“匪我童蒙,童蒙求我”一语,编写了各种以“蒙求”为名的读本,如《纯正蒙求》、《文字蒙求》等;也有不以“蒙求”为名所编的教材,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女四书》等。 谈及中国传统的教育,不可不注意中国传统童蒙教育。童蒙教育的意思正如《三字经》所言,“为学者,必有初”,就是指学子求学,必先注意基础教育。《三字经》针对的教学对象,就是小朋友。由此可见,编撰《三字经》的知识分子早已注意到儿童教育的重要。今天的香港,不少国际学校小学部也会教导《三字经》,而新加坡华文课外读物理事会也推荐《三字经》为学生读物。《三字经》自宋代刊行后,成为一种传播知识的重要文体,历代相承,至明代有吹万老人编撰的《佛教三字经》,杨文会(一八三七至一九一一)于光绪三十二年(一九○六)对此书作重大修改,并易名为《佛教初学课本》。道光年间,西方传教士或教徒撰写的传教刊物《训女三字经》及《新增三字经》也值得注意。于咸丰及同治年间,有太平天国于癸好三年(一八五三)镌刻《三字经》,清中期刘智编写《天方三字经》,清末文人齐会辰也编《历史三字经》,袁凤鸣编写《药用三字经》,贺瑞麟(一八二四至一八九三)编《新版女儿三字经》,清末民初卢湘父(一八六八至一九七〇)编《童蒙三字书》,陈子褒(一八六二至一九二二)编《改良妇孺三四五字书》,一九九五年广东教育出版社也编撰《新三字经》,乃至二十一世纪的香港,也有创作人黎文卓编写《新版香港三字经精解》。
★引进香港中华书局百年典藏,全套50册;集合传统经典、引领国学变革
★ 独一无二的权威创作团队,国学泰斗饶宗颐名誉主编,集结两岸三地空前阵容,全球汉学界的*学者倾力打造
★ 深具国际视野,展现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以现代眼光、世界眼光、未来眼光来抚慰人心的摩登新国学
★ 贴近当代社会的解读,挖掘古代国学经典的当代意义,浮躁社会的醒世箴言,迷茫心灵的治愈良药
★ 老少皆宜,修身必读、学习必备,导读、原典、注释、译文、赏析与点评、名句索引、插图等一应俱全,解读全面专业权威。真正读懂伟大思想、受益一生
★ 诗书传家久,国学继世长,双色印刷,装帧典雅,用纸考究,附全彩阅读指南,馈赠佳品、传世国学典藏